首页> 中文学位 >体外循环后白细胞滤器处理剩余机血的变化及输注后对患者术后炎症反应的相关研究
【6h】

体外循环后白细胞滤器处理剩余机血的变化及输注后对患者术后炎症反应的相关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缩略语表

前言

参考文献

摘要

第一部分 白细胞滤器对体外循环剩余机血成分及炎性细胞因子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

背景

1.资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4.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输注经白细胞滤器过滤后剩余机血对患者炎症反应及临床状况的影响

背景

1.资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4.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白细胞滤器在体外循环中的临床应用进展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学术活动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目的:
  1.使用白细胞滤器对体外循环剩余机血进行处理,观察其对机血血液成分及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
  2.观察输注经白细胞滤器处理的剩余机血后对患者临床表现及炎症反应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3年期间40例预计不需要输注异体血的成年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将剩余机血通过白细胞滤器过滤后储存于无菌储血袋中待回输,对照组在体外循环结束后将剩余机血储存于无菌储血袋中待回输。分别采集患者体外循环转机前动脉血(T1)、停机后剩余机血(T2)、停机时患者动脉血(T2')、室温放置4h剩余机血(T3),机血输毕6h患者动脉血(T3')各20 ml,测定血液中成分(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EU)、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Plt))及血浆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浓度、胶体渗透压(COP)、游离血红蛋白(FHb)浓度。观察患者体外循环转机前(T1)、停机时(T2')、机血输毕6h(T3')、术后次晨(T4) WBC计数及体温以及气管插管时间。
  结果:
  1.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CPB转机时间、升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剩余机血回输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试验组停机后剩余机血(T2)及放置4h剩余机血(T3) WBC及NEU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RBC、Hb、HCT、FHb同时间点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浆中IL-6、IL-10和TNF-α浓度各时间点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试验组剩余机血(T2)经白细胞滤器过滤前后WBC分别为(4.78±0.62)×109/L vs.(0.10±0.13)×109/L,(P<0.001),试验组机血输毕6h后(T3')WBC高于对照组(12.48±1.10)×109/L vs.(9.10±0.05)×109/L,(P<0.05),术后次晨WBC(T4)试验组高于对照组(14.71±0.83)×109 vs.(11.66±0.57)×109,(P<0.01)。气管插管时间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试验组(17.8±1.5) vs.对照组(15.6±1.01)(P>0.05)。其它观察指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
  结论:
  1.本实验采用白细胞滤器过滤体外循环剩余机血可以减少余血中的白细胞数量,对剩余机血中其他成分及血浆中炎性细胞因子含量无明显影响。
  2.本实验输注白细胞滤器过滤的剩余机血不能减轻术后患者炎症反应,输注后结果显示患者术后WBC增高。

著录项

  • 作者

    王会颖;

  • 作者单位

    北京协和医学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

    清华大学医学部;

    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

  • 授予单位 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
  • 学科 麻醉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刘晋萍;
  • 年度 2017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输血疗法;
  • 关键词

    体外循环; 白细胞滤器; 剩余机血; 血液成分; 炎症反应; 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