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微小RNA在早期蕈样肉芽肿发病机制中的相关性研究初探及6例肉芽肿性皮肤松弛症临床病理分析
【6h】

微小RNA在早期蕈样肉芽肿发病机制中的相关性研究初探及6例肉芽肿性皮肤松弛症临床病理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英文缩略词

摘要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miRNA在早期蕈样肉芽肿发病机制中的相关性研究初探

第一章 筛选与早期MF相关的miRNA

引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生物信息学工具预测hsa-miR-378a-5p的靶基因及作用通路

摘要

引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hsa-miR-378a-5p基因干扰对MF细胞株Myla的影响

摘要

引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6例肉芽肿性皮肤松弛症临床及病理分析

摘要

引言

讨论

参考文献

全文小结

综述 MicroRNA在蕈样肉芽肿中的研究进展

在读期间发表的文章及参加学术活动的情况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蕈样肉芽肿(Mycosis fungoides,MF)MF是原发性皮肤T细胞淋巴瘤(primarycutaneous T-cell lymphoma, CTCL)中最常见的一种,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临床表现多样。经典MF分为斑片期、斑块期、肿瘤期,进展缓慢,早期极易误诊,若治疗不当可能导致病情延误。此外,MF有3种变异型:亲(嗜)毛囊性MF、佩吉特样网状细胞增生症、肉芽肿性皮肤松弛症(granuloma slack skin,GSS)。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一种长约22个核苷酸的非编码小RNA,参与细胞分化、增殖、代谢、凋亡等几乎所有生命活动,且对很多肿瘤的发病起关键作用。目前发现一些miRNA在MF的发病、辅助诊断、判断预后起重要作用,并对MF的治疗具有潜在价值。第一部分是国内首次探讨miRNA与早期蕈样肉芽肿之间的关系,并初步探讨miRNA在MF发病中可能的作用机制。第二部分对我院诊断的6例GSS进行临床病理分析,以提高大家对该病的认知。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第一部分 miRNA在早期蕈样肉芽肿发病机制中的相关性研究初探
  第一章:筛选与早期MF相关的miRNA
  目的:筛选与早期蕈样肉芽肿相关的microRNA(miRNA)。方法:采用高通量miRNA PCR芯片,检测6例早期蕈样肉芽肿(MF)与6例对照(湿疹、扁平苔藓)的皮损中microRNA的表达差异。针对差异表达的microRNA,进行组织标本及Myla、Hut-78细胞株的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的验证。结果:芯片结果示,相较于对照组,3个microRNA在早期蕈样肉芽肿中显著性高表达:hsa-miR-378a-5p、hsa-miR-107、hsa-miR-302c-3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损组织的RT-qPCR验证结果与芯片结果一致。与正常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相比,Myla细胞株中hsa-miR-378a-5p、hsa-miR-107显著上调,与芯片结果一致;而未见hsa-miR-302c-3p的显著差异性表达。3个miRNA在Hut-78细胞株中均不显著差异性表达。结论:与炎症性皮肤病相比,早期蕈样肉芽肿存在差异表达的microRNA表达谱。
  第二章 生物信息学工具预测hsa-miR-378a-5p的靶基因及可能作用通路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工具预测hsa-miR-378a-5p靶基因及信号通路,并进行CTCL细胞株的验证。方法:应用TargetScan等数据库进行靶基因预测,并进行GO信号通路富集分析。结合文献检索结果选择hsa-miR-378a-5p的可能靶基因SUFU、IGF1R,及经典MAPK、p38 MAPK信号通路的关键基因ERK1、ERK2、p38,进行CTCL细胞株中RT-qPCR的验证。结果:hsa-miR-378a-5p的预测靶基因与细胞的增殖、T细胞分化、凋亡、免疫调节、血管生成等生物学功能密切相关,可能参与TGF-β信号通路、p53信号通路、Wnt信号通路、p38 MAPK信号通路等。对Myla、Hut-78细胞株及正常T淋巴细胞进行RT-qPCR,发现Myla细胞株中SUFU、IGF1R均高表达,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ut-78细胞株中均未见显著差异。ERK1、ERK2、p38的RT-qPCR结果是,Myla细胞株中,三者均显著高表达;Hut-78细胞株中,仅ERK1、p38显著高表达(P<0.05)。结论:通过对hsa-miR-378a-5p的靶基因分析,为hsa-miR-378a-5p在MF中的功能及机制研究提供了线索和理论依据。
  第三章:hsa-miR-378a-5p基因干扰对MF细胞株Myla的影响
  目的:探讨hsa-miR-378a-5p基因干扰对MF细胞株Myla的影响。方法: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对Myla细胞株转染miR-378a-5p小干扰RNA(siRNA)、阴性对照(NC)。CCK-8法检测不同处理组的增殖。免疫印迹法测SUFU蛋白在不同处理组的表达水平。结果:构建Myla/miR-378a-5p-siRNA组、Myla/NC-siRNA组、未处理Myla组,RT-qPCR结果示Myla/miR-378a-5p-siRNA组的miR-378a-5p表达水平显著抑制。CCK-8结果示24h,Myla/miR-378a-5p-siRNA组的增殖明显下调;而48h、72h、96h三组细胞的增殖情况无显著差异。Myla/miR-378a-5p-siRNA组较于其它两组,SUFU蛋白在24h、48h、72h的表达水平均上调。结论:成功构建hsa-miR-378a-5p基因干扰Myla细胞株模型。MF中,SUFU可能不是miR-378a-5p靶基因。
  第二部分 6例肉芽肿性皮肤松弛症临床及组织病理分析
  目的:分析6例肉芽肿性皮肤松弛症(GSS)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治疗,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近7年在我院诊治的6例GSS患者的临床和病理学资料。结果:6例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发病年龄29岁。所有病例均见松弛斑块甚至垂悬状肿块,5例发生于褶皱部位(或为主),1例仅发生于右胸部。其中1例合并蕈样肉芽肿。除1例合并瘙痒外,其他均无明显自觉症状。组织病理均可见真皮内非干酪性肉芽肿,伴中等大小的淋巴样细胞、多核巨细胞浸润。1例见淋巴样细胞异型性,余5例异型性不明显。1例伴有亲表皮现象。免疫组化均见CD4+T细胞为主的单克隆增生。4例行弹力纤维染色见弹力纤维卷曲、断裂甚至消失,2例见多核巨细胞吞噬弹力纤维现象。2例行TCR基因重排,均为γ单克隆增生。2例患者采用浅层X线照射或电子束照射,皮损变小后手术切除,未再复发。其余4例患者采用干扰素α-2b肌注、0.02%氮芥外用等,较前改善。结论:GSS罕见,结合典型的临床、病理、免疫组化,一般可诊断。该病进展缓慢,不推荐过度治疗。局限于皱褶部位的GSS推荐手术切除治疗。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