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成人中心性肥胖及严重中心性肥胖腰围切点的研究
【6h】

我国成人中心性肥胖及严重中心性肥胖腰围切点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缩略词表

摘要

第二章 前言

第三章 论文正文 我国成人中心性肥胖及严重中心性肥胖腰围切点的研究

1 研究背景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调查方法

2.3 质量控制

2.4 诊断标准和相关定义

2.5 统计方法

3 结果

3.1 研究人群基本特征

3.2 预测各项危险因素异常的腰围切点

3.3 预测危险因素聚集的腰围切点

3.4 以≥85/80 cm(男性/女性)为腰围切点时的年龄调整OR值及PARP值

4 讨论

4.1 诊断中心性肥胖及严重中心性肥胖的腰围切点

4.2 本研究的优势与局限性

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文献综述 常用肥胖体表测量指标对心血管病和死亡风险的预测作用

致谢

个人简历

声明

展开▼

摘要

目的:
  分析并探讨我国成人中心性肥胖和严重中心性肥胖的腰围切点值。
  方法:
  利用中美心肺血管病流行病学合作研究1993至1994年的横断面调查资料,纳入其中年龄在35~69岁且资料完整者10265名作为研究对象。以高血压、糖尿病、高总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为主要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以同一个体同时具有2个及以上主要危险因素为危险因素聚集。危险因素聚集较好得反映了个体升高的心血管病综合患病风险,因此作为确定中心性肥胖和严重中心性肥胖腰围切点的主要依据。在男性腰围75~100 cm、女性腰围70~95 cm的范围内,以每个整数厘米值为腰围切点,计算各切点检出各项危险因素异常和危险因素聚集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距左上顶点的距离。以检出危险因素聚集时,ROC曲线距离最短的腰围切点值作为诊断中心性肥胖的腰围切点,以特异度≥90%的腰围切点值作为诊断严重中心性肥胖的腰围切点,并计算腰围在最佳切点以上人群的年龄调整OR值和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
  结果:
  男性平均腰围为80.5±9.9 cm,女性为77.8±10.0 cm。男女性危险因素聚集率分别为18.1%(890/4921)和14.5%(776/5344)。随着腰围增大,男女性人群的高血压、糖尿病、高总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现患率及危险因素聚集率均呈显著上升趋势(趋势检验P<0.05)。预测各项危险因素异常的ROC曲线距离最短的点集中于男性腰围80~84 cm,女性腰围79~81cm。预测危险因素聚集的最佳切点,即诊断中心性肥胖的适宜切点为男性腰围≥84cm、女性腰围≥80 cm,此时对应的ROC曲线距左上顶点距离最短;当男性腰围≥93cm、女性腰围≥91cm时,预测危险因素聚集的特异度≥90%,误诊率低于10%。如能将男、女性人群的腰围分别控制在85 cm、80 cm以下,可能防止约57~59%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聚集。
  结论:
  本研究的成人中心性肥胖和严重中心性肥胖的腰围切点值与《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与控制指南》推荐的切点值相同或相近。为了方便记忆和使用,本研究支持《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与控制指南》推荐的肥胖相关疾病风险增加和风险显著增加的腰围切点值,即以腰围(男性/女性)≥85/80 cm作为诊断中心性肥胖的切点值,以腰围(男性/女性)≥95/90 cm作为诊断严重中心性肥胖的切点值。

著录项

  • 作者

    温潇潇;

  • 作者单位

    北京协和医学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

    清华大学医学部;

    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

  • 授予单位 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
  • 学科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赵连成;
  • 年度 2016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脂肪代谢障碍;
  • 关键词

    中心性肥胖; 腰围切点值; 临床诊断; 疾病预防;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