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梅毒螺旋体不同接种方式对家兔致病性研究初探及头孢曲松治疗梅毒药效学研究初探
【6h】

梅毒螺旋体不同接种方式对家兔致病性研究初探及头孢曲松治疗梅毒药效学研究初探

代理获取

目录

英文缩略词

摘要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梅毒螺旋体不同感染方式对家兔致病性研究初探

第一章 研究背景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第三章 结果

第四章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头孢曲松治疗梅毒药效学研究初探

第一章 研究背景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第三章 结果

第四章 讨论

参考文献

全文小结

论文相关综述

论文相关论著

在读期间文章发表及会议投稿情况

在读期间参加学术活动及社会实践情况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第一部分、梅毒螺旋体不同感染方式对家兔致病性研究初探
  目的:探讨不同感染方式所建立的梅毒家兔模型的发病及免疫应答情况,为进一步建立药效评价模型提供依据。
  方法:将家兔随机分为睾丸接种组及背部皮内接种组各10只。睾丸接种组家兔共注射约2×107梅毒螺旋体Nichols株。背部皮内接种组家兔,背部剃毛后选取6个点进行皮内注射,共计注射约2×107梅毒螺旋体。观察两组家兔的临床症状及血清学反应情况
  结果:睾丸组家兔感染(14.50±1.08)天时临床症状最为明显;背部皮内注射组家兔(29.00±10.30)天临床症状最为明显,两组数据进行t检验分析,t=-5.02,P<0.05。两组家兔RPR最高滴度进行秩和检验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睾丸接种组家兔滴度高于皮内接种组家兔。
  结论:梅毒螺旋体接种家兔不同部位,引起家兔不同的临床症状及免疫反应。睾丸接种组家兔RPR转阳时间早,且滴度高。背部皮内接种组家兔的临床症状类似与人类一期梅毒硬下疳表现。
  第二部分、头孢曲松治疗梅毒药效学研究初探
  目的:根据第一部分实验结果,建立药效学动物模型,主要探讨梅毒药效学观察指标的设定并初步探讨头孢曲松治疗梅毒疗效,初步寻找最适实验条件、检测指标及实验药物剂量,为后续抗梅毒药物的药效学评价实验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18只正常家兔,随机选取一只家兔背部标记6个点后皮内注射生理盐水,设为阴性对照组。另外17只家兔背部剃毛后各标记6个点皮内注射Tp。当70%家兔血清RPR滴度连续3周无变化时,根据家兔皮损分级进行分组,将各组别家兔均衡随机分为普鲁卡因青霉素治疗组、头孢曲松治疗组、未治疗组,各8只、8只、1只。将两个治疗组家兔各自随机分为4个剂量组,治疗10天后,观察家兔皮损及血清学变化。
  结果:实验结束时,普鲁卡因青霉素治疗组及头孢曲松治疗组家兔体重增加重量分别为(0.49±0.31)Kg及(0.41±0.18)Kg,两组数据进行t检验分析,t=0.609,P=0.55>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种药物治疗对家兔体重影响无差别。利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对两组家兔血清转阴率进行检验,P=0.315>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尚不能认为青霉素治疗组与头孢曲松治疗组血清转阴率有差异。普鲁卡因青霉素组中高剂量组家兔共2只转阴,低剂量组未有转阴家兔。头孢曲松组中高剂量组共3只家兔转阴,低剂量组共2只家兔转阴,两种药物皆显示高剂量组疗效好于低剂量组。
  结论:头孢曲松治疗梅毒有效。家兔背部接种Tp后可表现出类似人体一期梅毒症状,但皮损发生率低,血清学反应不强烈,RPR滴度低,转阳时间长。其治疗前后皮损观察不便,实验周期长,但其是否适合作为梅毒药效学模型,仍需下一步与睾丸接种Tp家兔模型进行对比后,方能得出结论。

著录项

  • 作者

    王琪;

  • 作者单位

    北京协和医学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

    清华大学医学部;

    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

  • 授予单位 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
  • 学科 皮肤病与性病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尹跃平;
  • 年度 2015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梅毒;
  • 关键词

    梅毒螺旋体; 接种方式; 头孢曲松治疗; 普鲁卡因青霉素; 药效评价; 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