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广西壮族自治区接受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6h】

广西壮族自治区接受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缩略词表

背景介绍

1.国际最新的艾滋病病毒(HIV)流行形势

2.中国最新的艾滋病流行形势

3.国内艾滋病抗病毒治疗(ART)的进展和现状

4.当前有关艾滋病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

4.1.生活质量的概念

4.2.生活质量的评价及相关量表

4.3.我国目前针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生活质量的研究概况

4.4.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生活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

立题依据

研究目标

研究方法

1.研究现场的选择

2.参加研究的ART治疗门诊选择和基本情况

2.1.凭祥市人民医院抗病毒治疗门诊

2.2.广西疾控中心抗病毒治疗门诊

2.3.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抗病毒治疗门诊

2.4.贵港市人民医院

2.5.桂林市第三人民医院

3.研究对象

4.基线和随访定量问卷调查

4.1.调查问卷设计

5.定性研究

6.样本含量的计算

7.组织管理

8.数据录入和分析

9.质量控制和项目督导

10.伦理委员会审核及知情同意

定性研究结果

一、样本概况

二、访谈结果

(一)知晓及感染HIV情况

(二)感染HIV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三)访谈对象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情况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四)患者对抗病毒治疗服务以及生活质量的想法和期待

(五)其它定性研究结果和发现

定量研究结果

1.调查对象的招募和随访情况

2.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

3.基线、半年和一年生活质量得分

4.不同因素对生活质量得分的影响(单因素分析)

4.1.不同治疗门诊的生活质量得分

4.2.不同性别的生活质量得分

4.3.不同年龄的生活质量得分

4.4.不同教育水平的生活质量得分

4.5.不同婚姻状况的生活质量得分

4.6.不同职业的生活质量得分

4.7.家里平均月收入对生活质量得分的影响

4.8.住处到门诊的距离对生活质量得分的影响

4.9.到达门诊所需的时间对生活质量得分的影响

4.10.知道自己感染时间长短对生活质量得分的影响

4.11.不同感染途径的生活质量得分

4.12.是否被配偶传染各组的生活质量得分

4.13.不同艾滋病治疗知识知晓情况的生活质量得分

4.14.不同饮酒行为的生活质量得分

4.15.不同性行为情况的生活质量得分

4.16.不同吸毒行为情况的生活质量得分

4.17.不同家人告知情况的生活质量得分

4.18.告知家人自己感染情况后不同满意情况的生活质量得分

4.19.不同家人支持情况的生活质量得分

4.20.不同家人提醒服药频率的生活质量得分

4.21.家人是否陪同过患者来门诊看病对生活质量得分的影响

4.22.对家人支持不同满意情况的生活质量得分

4.23.不同家人歧视情况的生活质量得分

4.24.因担心家人不欢迎自己而主动远离家人各组的生活质量得分

4.25.是否担心被家人抛弃对生活质量得分的影响

4.26.是否告诉朋友自己HIV感染情况对生活质量得分的影响

4.27.对告诉朋友自己HIV感染情况的做法是否满意对生活质量得分的影响

4.28.是否感受到朋友的歧视对生活质量得分的影响

4.29.是否主动远离朋友对生活质量得分的影响

4.30.家庭关怀和支持服务对生活质量得分的影响

4.31.过去30天内治疗相关的咨询服务对生活质量得分的影响

4.32.经济支持对生活质量得分的影响

4.33.感染者支持小组活动对生活质量得分的影响

4.34.过去30天家庭护理人员接受过支持活动对生活质量得分的影响

4.35.按时服药支持服务对生活质量得分的影响

4.36.过去半年是否出现机会性感染(OI)对生活质量得分的影响

4.37.过去半年出现药物副作用数目对生活质量得分的影响

4.38.过去7天是否漏服药物对生活质量得分的影响

4.39.认为坚持服药是否困难对生活质量得分的影响

4.40.身高体重指数对生活质量得分的影响

4.41.不同临床分期生活质量得分

4.42.卡诺夫司基得分对生活质量得分的影响

4.43.总淋巴细胞计数对生活质量得分的影响

4.44.CD4细胞计数对生活质量得分的影响

5.生活质量总得分的多因素分析

5.1.基线调查时生活质量总得分的多因素分析

5.2.半年调查时生活质量总得分的多因素分析

5.3.一年调查时生活质量总得分的多因素分析

6.拒绝参加调查者的情况

7.失访调查对象同随访调查对象的对比情况

8.生活质量调查量表的评价

讨论

1.接受抗病毒治疗后患者生理指标和生活质量得分的变化情况

1.1.接受抗病毒治疗后患者生理方面的改善

1.2.接受抗病毒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

2.接受抗病毒治疗患者生活质量得分绝对值的影响因素

2.1.社会文化性因素

2.2.临床生理性因素

2.3.治疗及感染HIV的相关因素

2.4.行为因素

2.5.家庭支持及相关因素

2.6.朋友相关的因素

2.7.社会支持系统及相关因素

2.8.生活质量得分绝对值影响因素总结

3.接受治疗患者生活质量得分相对变化程度(差值)的影响因素

结论和建议

1.结论

2.建议

本研究的局限与不足

参考文献

附件

附录1:个别结果分析表格

附件2:知情同意书

附件3:抗病治疗患者生活质量评价基线调查问卷

附件4:抗病治疗患者生活质量评价随访调查问卷

附件5:拒绝接受调查者基本信息收集表格

附件6:定性访谈提纲

个人简历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目的:
   通过一年随访观察,评估艾滋病患者从开始接受抗病毒治疗到6个月和12个月时生活质量的动态变化情况,并进一步分析和发现可能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提高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工作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的效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队列研究方法,选择广西壮族自治区5个艾滋病抗病毒治疗门诊作为研究现场,运用定量和定性两种方法收集资料。定量研究中通过对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成年艾滋病患者进行3次问卷调查(包括治疗前的基线问卷调查、开始治疗后的第6个月和第12个月的随访问卷调查),利用WHOQOL-HIVBREF量表(可以计算9个生活质量得分,包括:总体生活质量、总体健康、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独立性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环境领域、精神/信仰领域,以及上述各个得分均值—生活质量总得分)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变化情况,并广泛收集和探索与生活质量相关的各种潜在影响因素。在基线调查约一年后,根据初步数据分析结果,从已经完成一年随访的调查对象中选出20名患者开展定性访谈,以进一步详细了解患者的生活质量变化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
   结果:
   1.研究对象一般情况:2007年5月到2008年5月期间,成功招募了332名符合标准的研究对象参与基线调查,到2009年5月完成了调查对象的12个月随访,分别有267名(80.4%)和260名(78.3%)基线调查对象接受了6个月和12个月的随访调查。基线调查对象中男性为226名(68.1%),女性为106名(31.9%);平均年龄39.6岁,最小的年龄为20.2岁,最大的为76.5岁。教育水平为小学及以下的有110人(33.2%),初中150人(45.3%),高中及以上71人(21.5%);已婚或同居为218人(65.7%),未婚且未同居114人(34.3%);研究对象主要为农民或无业居民,占60.2%(198人),在聘人员占39.80%(131人);感染途径以异性性途径为主,占75.8%(197人),注射吸毒占15.4%(40人),其它途径占8.8%(23人);有56人(21.5%)人自我报告是被配偶感染的。
   2.生活质量得分的变化情况:基线调查时各生活质量得分均值分别为:总体生活质量11.3分、总体健康10.3分、生理领域12.5分、心理领域11.3分、独立性领域11.6分、社会关系领域11.4分、环境领域11.4分、精神/信仰领域12分、生活质量总得分11.5分;6个月调查时所有生活质量得分均显著高于基线,分别为:总体生活质量12.6分、总体健康12.9分、生理领域14.4分、心理领域13.1分、独立性领域13.6分、社会关系领域12分、环境领域12.4分、精神/信仰领域13.1分、生活质量总得分13分;12个月调查时各生活质量得分均值分别为:总体生活质量12.6分、总体健康13分、生理领域14.2分、心理领域12.8分、独立性领域13.7分、社会关系领域11.6分、环境领域12分、精神/信仰领域12.9分、生活质量总得分12.8分,除社会关系领域外,其余8个生活质量得分均显著高于基线,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和环境领域得分显著低于6个月调查时的得分。
   3.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本研究中共对46个生活质量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将其分为7类,包括社会文化性因素(含10个因素)、临床生理性因素(含7个因素)、治疗及感染HIV的相关因素(含5个因素)、行为因素(含3个因素)、家庭支持及相关因素(含11个因素)、朋友相关的因素(含4个因素)、以及社会支持相关因素(含6个因素)。结果发现,患者生活质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家庭支持及相关因素影响的范围最广;其次为治疗及感染HIV的相关因素和临床生理性因素;再次为朋友相关因素和社会支持相关因素;影响范围最小的是行为因素和社会文化性因素。
   在单因素分析中与较高生活质量得分显著相关的因素有:较高的教育水平、有工作、家里平均月收入较高、已婚或同居、其它感染途径(非性和非吸毒途径)、到达门诊所需的时间较短、较高的BMI、卡诺夫司基得分较高、较高的淋巴细胞计数、过去半年出现较少的药物副作用、知道自己HIV感染的时间较短、较高的艾滋病治疗知识、不是被配偶传染、过去7天没有漏服过药物、认为坚持每天服药不困难、过去30天内未饮酒、过去半年发生过性行为、将自己的HIV感染状况告诉过家人、对告诉家人自己HIV感染状况的做法为满意/很满意、家人提供了鼓励心理支持、家人提供了经济支持、家人提醒患者服药的频率较高、对家人的支持为满意/很满意、没有感受到家人的歧视、没有因为害怕家人不欢迎自己而主动远离他们、不担心被家人抛弃、将自己的HIV感染状况告诉过朋友、对自己将HIV感染状况告诉给朋友的做法为满意/很满意、未感受到朋友的歧视、没有因为害怕朋友可能不欢迎自己而远离他们、过去30天内参加过感染者支持小组活动、过去30天内家人参加过小组支持活动。
   在基线、半年和一年调查时针对生活质量总得分的多因素分析中发现,随着患者接受治疗时间的延长,对其生活质量产生影响的因素也有所变化,在基线调查时,有3个因素对生活质量总得分具有显著性影响,较高的艾滋病治疗知识、较高的卡诺夫司基得分与较高的生活质量总得分显著相关;担心被家人抛弃与较低的生活质量总得分显著相关。半年调查时有5个因素具有显著性影响,有工作、过去半年发生过性行为、较高的卡诺夫司基得分与较高的生活质量总得分显著相关;担心被家人抛弃、认为坚持每天服药困难与较低的生活质量总得分显著相关。一年调查时有2个因素对生活质量总得分具有显著性影响,家人提供了身体上的照顾和支持与较高的生活质量总得分显著相关;过去30天饮酒与较低的生活质量总得分显著相关。
   结论:
   1.)抗病毒治疗可以显著提高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尤其是开始治疗后的最初6个月内患者生活质量提高的幅度最为明显,随着患者治疗时间的延长其生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变得困难,在开始治疗后的6~12月内患者生活质量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2.)患者生活质量受到很多因素的较大影响作用,家庭支持及相关因素影响的范围最广;其次为治疗及感染HIV的相关因素和临床生理性因素;再次为朋友相关因素和社会支持及相关因素;影响范围最小的是行为因素和社会文化性因素。3.)随着患者接受治疗时间的延长,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也有所不同。在治疗前基线调查时患者生活质量主要受到艾滋病治疗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卡诺夫司基得分、以及是否担心被家人抛弃等因素的影响;在接受治疗半年时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最多,包括:职业、过去半年是否发生过性行为、卡诺夫司基得分、是否担心被家人抛弃、认为坚持每天服药是否困难等因素;在接受治疗一年时患者生活质量主要受到与身体健康关系密切的因素影响,包括:家人是否提供了身体上的照顾和支持、过去30天内是否饮酒。
   这些结果表明,随着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时间的延长,其生理机能和身体健康得到逐渐改善的同时,其生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变得困难,而在不同治疗阶段针对不同患者的特定需求、全面考虑生活质量各种影响因素的综合性服务显得非常必要。

著录项

  • 作者

    明中强;

  •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医学部;

    北京协和医学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

  • 授予单位 清华大学医学部;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
  • 学科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 授予学位 博士
  • 导师姓名 张孔来;
  • 年度 2009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R512.910.56;
  • 关键词

    少数民族地区; 艾滋病患者; 抗病毒治疗; 生活质量; 生理机能;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