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抗人CD33单链抗体及其与CD80胞外区融合蛋白的构建、表达及功能检测
【6h】

抗人CD33单链抗体及其与CD80胞外区融合蛋白的构建、表达及功能检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前言

第一部分 抗人CD33单链抗体的基因构建、表达及其生物活性检测

材料和方法

结果

第二部分 ExCD80-CD33scFv融合蛋白的构建、表达及功能检测

材料和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一降低治疗性抗体免疫原性策略研究进展

综述二B7家族分子及其在肿瘤免疫中的作用

综述三CD33相关的唾液酸结合免疫球蛋白凝集素研究进展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构建及表达抗人CD33单链抗体(CD33scFv)基因,并检测其生物活性;扩增CD80胞外区,构建ExCD80-CD33scFv融合基因,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融合蛋白,进一步检测融合蛋白的生物活性。 方法:HIM3—4是血研所研制的分泌鼠源性抗人CD33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并已获得国际人类白细胞分化抗原协作组会议正式命名。我们利用RT-PCR技术分别克隆了抗人CD33单克隆抗体HIM3—4的轻、重链可变区基因,并利用短肽(Gly4Ser)。作为linker,通过overlap PCR方法组装成抗人CD33scFv。将获得的抗体基因克隆到具有强启动子的PET28a(+)载体上,应用IPTG诱导表达,纯化的表达产物经证明具有与靶抗原人类CD33特异结合的能力。CD80 DNA序列由王敏教授惠赠,我们通过另行设计带所需酶切位点的引物来扩增CD80胞外区,在此基础上,利用人血清白蛋白(HAS)第三结构域亲水性的403—427位氨基酸作为链间连接肽将抗人CD33单链抗体及人类细胞表面抗原CD80胞外区基因分别经酶切、纯化后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2b(+)中,经IPTG诱导,在大肠杆菌内获得了融合蛋白的表达。融合蛋白的成功构建与表达,为下一步探讨血液肿瘤的免疫治疗机制奠定了基础。 结果:⑴通过RT-PCR方法,利用通用引物从HIM3—4杂交瘤细胞中克隆了抗体轻、重链可变区基因,分别为321bp和366bp,我们利用(GGGS)。为连接肽构建了抗人CD33基因工程单链抗体,并在PET28a(+)中得到表达,蛋白大小约为31KD,经复性后具有与人CD33结合活性。⑵克隆出CD80胞外区序列,大小为633bp。3利用大小为25Aa的链间链接肽,将CD80胞外区与CD33ScFv连为融合表达基因,并在PET22b(+)中得到表达,蛋白大小约为55KD,经复性后具有与人CD33抗原结合活性。 结论:①从HIM3—4杂交瘤细胞中克隆了抗体轻、重链可变区基因,经测序为功能性重排的抗体可变区基因。②用(Gly4Ser)。连接肽基因将VH、VL连接成scFv基因,并用表达载体PET28a(+)表达了scFv蛋白。③扩增了人类ExCD80 cDNA序列,测序显示序列正确。④构建了PET22b(+)—ExCD80-CD33scFv融合基因表达质粒,并在含有稀有密码子的宿主菌Rosetta(DE3)中获得了表达,并探讨了其生物学功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