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卒中后脑CT改变与神经心理学表现和中医证候的相关性研究
【6h】

卒中后脑CT改变与神经心理学表现和中医证候的相关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英文缩略词表

导言

第一部分文献综述

综述Ⅰ:卒中后脑损害的神经心理学研究进展

综述Ⅱ:血管性痴呆的中医研究进展

第二部人:临床研究

前言

临床研究Ⅰ:卒中后认知障碍与脑CT结构改变的相关性

1临床资料

2结果

3讨论

临床研究Ⅱ:卒中后认知障碍的中医证候与神经影像学的关系

1临床资料

2结果

3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血管性痴呆NINDS-AIREN

附录:临床痴呆评定表(CDR)

附录:Cornell抑郁量表

附录:血管性痴呆中医辨证量表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研究卒中后大脑功能结构改变与认知能力受损和中医证候的相关性,探讨血管性痴呆(VaD)发生的神经心理机制,从临床神经心理学、神经影像学的角度为血管性痴呆的预测、早期诊断和早期防治以及中医辨证提供参考依据.结论:血管性认知损害是脑卒中患者最常发生的神经心理学障碍,卒中更可能与定向力、长时记忆力(词语性记忆)、语言、视觉-运动觉的精细动作和操作速度的功能缺失有关,物体命名、短时记忆、听理解能力良好或仅有轻度困难.脑损害部位和性质与卒中后痴呆相关,卒中后脑不同部位和性质的损害具有特定的神经心理学障碍.卒中后认知障碍不同影像学改变将出现中医证候的变化.基底节梗塞腑滞证积分、梗塞伴脑萎缩热毒证积分、左侧梗塞肾精亏虚证积分是卒中后痴呆的危险因素,两项中医证候较单项中医证候发生痴呆的危险性更高.不同部位和性质的脑血管病变的影像学和中医证候相结合具有预测未来认知损害的可能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