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资源型企业海外并购绩效研究——以五矿并购OZ为例
【6h】

资源型企业海外并购绩效研究——以五矿并购OZ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一、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当今视角:金融危机后的“并购黄金年”

1.1.2 有色金属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

1.1.3 海外并购是战略转型的必由之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逻辑框架和主要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本文难点和局限性

1.3.4 本文数据来源说明

1.4 对“资源型”企业的界定

二、文献回顾

2.1.1 跨国并购动因

2.1.2 跨国并购绩效研究

2.1.3 资源型企业跨国并购的相关研究

2.2 国内文献综述

2.2.1 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动因研究

2.2.2 中国企业并购绩效的相关研究

2.2.3 我国资源型企业跨国并购研究

2.3 本文的创新点

三、并购背景分析

3.1 国内资源型企业海外并购背景

3.1.1 “中国并购年”对外投资分析

3.1.2 2009年的资源型企业跨国并购

3.1.3 海外并购热潮的“拉力”和“推力”

3.2 中国资源型企业进入澳大利亚市场的宏观环境分析

3.2.1 政治因素分析

3.2.2 经济因素分析

3.2.3 社会及文化环境分析

3.2.4 科技因素分析

3.2.5 澳大利亚环境分析小结

四、海外并购过程

4.1 收购酝酿:锁定目标、静候时机

4.2 收购时机:溢价收购、巧设架构

4.3 收购受困:民族情绪、方案被否

4.4 收购实现:顺势而为、巧妙应敌

4.5 整合化一:良性对接,长远规划

五、中短期并购绩效评价——基于静态和动态视角

5.1 基于财务指标体系评价的静态分析

5.1.1 盈利能力分析

5.1.2 营运效率分析

5.1.3 偿债能力分析

5.1.4 成长能力分析

5.2 基于CAR计量模型的动态分析

5.2.1 CAR模型的评价方法

5.2.2 数据来源与筛选

5.2.3 实证结果与分析

六、长期市场绩效评价——基于BHAR模型

6.1 BHAR模型的评价方法

6.2 数据的来源和筛选

6.3 实证结果与分析

6.3.1 并购公司及参照组样本收益率的描述性统计

6.3.2 并购企业与参照组样本的对比分析

七、结论与启示

7.1.1 并购的中短期绩效评价

7.1.2 基于BHAR模型的长期绩效评价

7.2 启示与建议

7.2.1 企业层面的启示与建议

7.2.2 政府层面的启示与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距离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已经过去了八年之久,经济危机造成了大量国外资源性企业负债累累,市场价值下跌,后经济危机时期,尤2009年,我国企业的跨国并购数量剧增。由今观之,距离2009年这个后经济危机的海外并购“黄金年”已有七年时间,在这样长的时间维度里足以评判并购企业的长期财务绩效。中国五矿作进行全球化经营的大型企业集团,是走出国门寻求资源的排头兵,五矿集团并购OZ矿业到底成败如何值得我们研判,其并购的是非成败亦有隐藏在背后的原因,这也是中国资源型企业成功进行海外并购值得挖掘和借鉴的经验。
  本文以个案研究的方式,以点带面,以小见大,将五矿集团并购OZ矿业的全过程分为五个阶段加以总结,并通过会计研究方法评估其长、中、短期的并购绩效。研究发现,随着并购宣告日的临近,累计超额收益率逐渐呈现出正收益,说明宣告日之前存在较好的市场预期。在并购宣告日之后的累计超额收益率显著高于并购宣告日之前,这说明市场反映良好,并购带来了短期的股东财富增加效应。就中期绩效而言,盈利能力和成长能力均呈现出“v”形的变化,即2008年至2009年盈利能力和成长能力大幅下降,并购所带来的正面效应释放缓慢,但随着并购后的不断整合,盈利能力和成长能力在第二年均出现不同幅度的提升。在评估长期绩效时,根据BHAR模型计算出五矿的超额回报率均为正值,说明五矿并购后的收益率显著高于参照组的收益率,创造出了市场价值,提升了股东财富。但是从更长期来看,五矿的持续盈利能力不甚理想,恐存在“成也并购,败业并购”的隐忧。最后,本文分别为试图进行跨国并购的我国企业和政府分别总结了启示并提出了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