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高血压病证治规律及名老中医经验的挖掘研究
【6h】

高血压病证治规律及名老中医经验的挖掘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中英文缩略语对照表

前言

第一部分文献综述

高血压病证治文献梳理及现代认识

1古代医家对眩晕的认识

2近、现代医家对高血压病的认识

3小结

第二部分住院高血压病证治规律研究

1研究对象

2病例的选择

2.1诊断标准

2.2纳入标准

2.3排除标准

2.4剔除标准

3数据标准化

4数据挖据

5核心药物组合的“成分—靶标—通路”

6结果

第三部分中国中医科学院著名老中医治疗高血压病证治规律研究

1资料和方法

1.1著名老中医纳入标准

1.2医案纳入标准

1.3著作来源

1.4数据挖掘的软件平台

1.5数据的标准化处理

1.6数据录入

1.7数据分析

1.8核心药物组合的“成分—靶标—通路”

2结果

2.1证候要素分布

2.2常用单药

2.3常用对药

2.4常用角药

2.5基于关联规则的中药配伍规律分析

2.6核心药物组合及新方发现

2.7主要证候要素对应的药物

2.8核心药物组合的“成分—靶标—通络”

第四部分讨论

讨论一住院高血压病证治规律分析

1一般状况分析

2证候要素分布

3用药规律研究

4核心药物组合

5新处方

6主要证候要素对应的药物分析

7作用机制分析

8结语

9典型医案

讨论二中国中医科学院著名老中医治疗高血压病的证治规律分析

1中医传承

2证候要素分布

3用药规律研究

4核心药物作用机制研究

讨论三综合分析

1一脉相承

2求同存异

3结语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本研究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文献综述即高血压病证治的文献梳理及现代认识;第二部分为基于临床数据的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以下简称“广安门医院”)住院高血压患者证治规律研究;第三部分为中国中医科学院著名老中医治疗高血压病的证治规律研究。通过对高血压病的证候要素、用药规律及核心药物组合作用机制的探讨,分析组方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研究目的: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和整合药理学平台,分析近10年广安门医院住院高血压病案处方及中国中医科学院著名老中医治疗高血压病医案处方的证候要素及用药规律,预测核心药物组合治疗高血压病的作用机制,寻找二者之间的关联性,从而为进一步指导高血压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研究方法:
  1.纳入2007-2016年广安门医院住院高血压病案处方,符合要求的共812例,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采用关联规则、改进互信息法、熵聚类算法进行分析,获得医案的证候要素分布,常用单药、对药及角药的用药频次,核心药物组合,新处方以及主要证候要素对应的药物频次分析;借助整合药理学平台(V1.0)对核心药物组合治疗高血压病的作用机制进行预测,分析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治疗高血压病的证治规律。
  2.通过收集14位中国中医科学院著名老中医治疗高血压病的20本著作,共筛出106条处方,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采用关联规则、改进互信息法、熵聚类算法进行分析,获得医案的证候要素分布规律,常用单药、对药及角药的用药频次,核心药物组合,新处方以及主要证候要素对应的药物频次分析;借助整合药理学平台(V1.0)对核心药物组合治疗高血压病的作用机制进行预测,总结中国中医科学院著名老中医治疗高血压病的证治规律。
  研究结果:
  1.住院高血压病案研究发现,其证候要素主要以痰浊、阳亢、血瘀、阴虚为主。符合要求的812首处方中,共有307味药物,排在前10位的单药主要有茯苓、天麻、半夏、甘草、白术、钩藤、牛膝、川芎、陈皮、当归,常用的对药是半夏-茯苓、茯苓-天麻等,常用的角药是半夏-茯苓-天麻;基于关联规则得出核心药物组合为半夏-白术-天麻-茯苓-钩藤;基于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得出治疗高血压病的新处方5个。痰浊证候要素常用药物为半夏、茯苓、天麻、白术、陈皮等;阳亢证候要素常用药物为天麻、钩藤、牛膝、茯苓、黄芩等;血瘀证候要素常用的药物为茯苓、当归、川芎、牛膝、丹参等;阴虚证候要素常用药物为天麻、茯苓、生地黄、牛膝、麦冬等。核心药物组合治疗高血压的作用可能与趋化因子信号转导通路、核苷酸代谢、甲状腺激素信号通路、神经营养因子信号转导通路、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信号转导通路等有关。
  2.著名老中医医案研究发现,其证候要素主要以阳亢、阴虚、血瘀、痰浊为主。符合要求的106首处方中,共有173味药物,排在前10位的单药主要有天麻、钩藤、菊花、牛膝、黄芩、葛根、川芎、杜仲、生地黄、丹参,常用的对药是钩藤-天麻、菊花-钩藤,常用的角药是杜仲-钩藤-天麻;基于关联规则得出核心组合为钩藤-牛膝-菊花-天麻-杜仲;基于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得出治疗高血压病的新处方5个。痰浊证候要素常用药物为钩藤、半夏、天麻、茯苓、白术等;阳亢证候要素常用药物主要有钩藤、天麻、菊花、牛膝、黄芩等;血瘀证候要素常用药物主要有川芎、钩藤、郁金、牛膝、丹参等;阴虚证候要素常用药物主要有钩藤、菊花、牛膝、杜仲、桑寄生等。核心药物组合治疗高血压的作用可能与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雌激素信号转导通路、氧化磷酸化、甲状腺激素信号通路等有关。
  研究结论:
  1.住院高血压病案处方中证候要素主要以痰浊、阳亢、血瘀、阴虚为主,并得出核心药物组合:半夏-白术-天麻-茯苓-钩藤,主要为半夏白术天麻汤的药物组成,并验案佐证,发现临床用药的隐性规律,如重视活血化瘀药的使用等;预测核心药物组合可以从多靶点、多通路治疗高血压病,其作用机制主要涉及趋化因子信号转导通路、甲状腺激素信号通路、神经营养因子信号转导通路、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等。
  2.中国中医科学院著名老中医高血压医案处方中证候要素主要以阳亢、阴虚、血瘀、痰浊为主,并得出核心处方:钩藤-牛膝-菊花-天麻-杜仲,发现临床用药的隐性规律,如注重益气药的使用,调畅气机等。预测核心药物组合可以从多靶点、多通路治疗高血压病,其作用机制主要涉及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雌激素信号转导通路、甲状腺激素信号通路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