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新一轮房地产宏观调控效果的研究——基于大中城市住宅商品房市场分析
【6h】

我国新一轮房地产宏观调控效果的研究——基于大中城市住宅商品房市场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政府干预房地产市场的争论

1.3.2 强调货币政策调控房地产市场

1.3.3 强调财政政策调控房地产市场

1.3.4 强调供求管理调控房地产市场

1.3.5 综合手段调控房地产市场

1.4 研究目标及内容

1.5 研究方法

1.6 研究创新

第2章 房地产市场需求者与供给者的行为理论分析

2.1 购房者的行为理论分析

2.1.1 不同购房需求者的行为依据

2.1.2 影响购房需求的关键因素

2.2 开发商的行为理论分析

2.2.1 开发商在房地产寡头垄断市场中实现利润最大化

2.2.2 开发商在土地要素垄断市场中实现利润最大化

2.2.3 影响开发商供给房地产商品的关键因素

第3章 新一轮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的制定

3.1 新一轮房地产宏观调控的界定

3.2 新一轮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出台的背景

3.2.1 房地产金融投资属性的强化

3.2.2 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的危害

3.3 新一轮调控政策的具体内容

3.3.1 政策制定的内容

3.3.2 调控政策的小结

第4章 新一轮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的效果分析

4.1 新一轮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效果的实证分析

4.1.1 数据的选取

4.1.2 VAR模型分析

4.2 新一轮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有效性减弱分析

4.2.1 货币政策的变化导致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的减弱

4.2.2 税制结构的缺陷导致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的减弱

4.2.3 住宅市场需求稳定

4.2.4 市场预期导致住宅市场供求失衡

第5章 提高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有效性的建议

5.1 中央与地方对土地出让金实行分成制

5.2 转移支付与金融创新支持保障房体系建设

5.3 行政化调控手段的退出

第6章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面对我国主要大中城市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的状况,政府不断出台相应调控政策以促进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尤其在2011年以来,新一轮房地产调控政策中更是引入购房配额管理的行政机制,使得房地产宏观调控手段从以往传统的货币、财政市场化手段改为市场化与行政化手段并用的综合调控手段。可是房地产市场的活跃程度被阶段性抑制后,我国主要大中城市房地产的价格再次出现过快上涨的走势。
  本文通过VAR模型的建立,引入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所对应的相关宏观数据,对我国新一轮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的效果进行定量分析,其结果却是调控效果逐步减弱。鉴于此,本文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市场需求稳定性、市场预期四个方面对其进行剖析。
  由于中央政府的货币政策对国民经济的运行采用相机决策模式,而房地产行业又与国民经济运行的相关性较强,使得政府对紧缩货币政策的调整在刺激国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弱化了房地产调控效果。同时地方财政收入对土地出让金的依赖引致地方政府通过垄断土地供给,特别是保障性住房用地的供给,进而减少对房地产的供给并实现对土地价格和房地产商品房价格的保护。在房地产市场供不应求的格局下政府对房地产征收较高的流转税,这不但未能抑制房地产交易量,反而通过税负的转嫁助推了价格的上涨。此外,我国城镇化的发展也加剧了房地产市场供求结构的不均衡,新增以自住消费为目的的购房需求并不会因为“限购”而被抑制,再加之市场对调控政策调整的预期都影响了调控政策效果的持续性。
  本文通过对我国新一轮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效果的研究,找出房地产市场对调控政策反应强度减弱的根源并试图设计出激励地方政府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的机制,实现地方融资模式的改革并解决房地产市场供求结构失衡的问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