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对短期和中长期贷款影响的实证研究
【6h】

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对短期和中长期贷款影响的实证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引言

1.1 概述

1.1.1 研究的背景分析

1.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认为存款准备金制度有效的观点

1.2.2 认为存款准备金制度缺乏有效性的观点

1.2.3 对货币政策的时滞效应的研究

1.3 存在的不足和可能的创新

1.3.1 存在的不足

1.3.2 可能存在的创新

1.4 基本框架与研究方法

第2章 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基本原理

2.1 存款准备金制度的起源

2.2 存款准备金制度的涵义

2.2.1 存款准备金的涵义

2.2.2 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的涵义

2.3 存款准备金制度的优势和局限性

2.3.1 存款准备金制度的优势

2.3.1 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局限性

2.4 存款准备金制度的作用机制

第3章 我国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及其原因

3.1 我国存款准备金率调整的过程和特点

3.2 我国存款准备金率调整的原因

第4章 存款准备金制度与短期、中长期贷款关系的实证分析

4.1 模型的设定与数据

4.2 模型回归的结果

4.3 模型回归结果的解释

4.3.1 滞后效应

4.3.2 影响贷款的其他因素

第5章 存款准备金制度的效果分析及政策建议

5.1 存款准备金制度效果甚微的原因

5.2 完善存款准备金制度的政策建议

5.2.1 实行多种货币政策组合

5.2.2 与其他宏观调控政策相配合

5.2.3 完善货币市场的利率体系

5.2.4 加强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监管

5.2.5 建立差别存款准备金制度

5.2.6 扩大存款准备金制度的适用范围

5.2.7 存款准备金利息的改革

5.2.8 减少存款准备金制度的滞后效应

第6章 结论

致谢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近年来,中国逐渐加大了对存款准备金率调控的力度和频率,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已成为央行广泛使用的货币政策工具之一,尤其是从2010年10月至2011年6月每月调整一次,这样频繁的调整史无前例。从2010年10月开始连续上调了9个月,存款准备金率从17%涨到了21.5%,在2011年6月达到了历史最高值。直至2011年12月,央行才三年来首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2012年2月和5月又分别下调了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使得存款准备金率回落到20%。存款准备金率的频繁调整使其重要性日益凸显。同时在此期间央行利用存款准备金的主要目的是减少商业银行的贷款规模以期达到抑制投资的目的,因此考察这段时期中央银行采取的存款准备金政策的效果如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利用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期间的月度数据,采用最小二乘法回归模型分别对存款准备金率与短期贷款量和中长期贷款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实证分析。回归结果表明,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在短期内并不能实现宏观政策目标,中长期内,虽然存款准备金制度对贷款规模有一定的影响,但相对于频繁的政策调整来说影响还是微弱的。因此,总体来看,我国存款准备金率对信贷市场的传导机制并不明显。由于我国宏观经济环境的复杂性、货币政策传导的时滞性以及存款准备金制度存在的局限性,导致贷款规模的走势与存款准备金率变动与预期并不完全一致。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