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口述史研究——以重庆花丝镶嵌工艺为例
【6h】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口述史研究——以重庆花丝镶嵌工艺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何为口述史

1.2 口述史研究的发展

1.3 口述史的基本研究方法.

1.4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的口述史研究

1.5选题的意义

1.6 研究思路和方法

1.7创新之处

1.8论文框架

第2章 重庆花丝镶嵌工艺传承人口述史的田野实践

2.1 访谈前的准备

2.2 执行访谈

2.3结束访谈

第3章 问题与反思

3.1 口述史方法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应用的价值意义

3.2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口述史研究的特殊性

3.3口述史料真伪性的反思

3.4口述权利与书写权利的反思

第4章 结论与展望

4.1主要结论

4.2后续研究工作与展望

致谢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展开▼

摘要

口述史方法是历史学研究中搜集史料、构建史料的一种重要方法,将这一方法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领域,将不同于以往从某一具体非物质文化遗产门类本体出发的静态研究和研究者“自上而下”传统观看视角,而是强调“眼睛向下”的民间研究视角,能够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变迁和发展纳入大的社会历史变迁背景之下进行考量性研究。通过将几千年来基于口传心授的记忆之中的民族文化转换成文字材料,进而有效获取非遗的最基本材料,留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记忆”,起到弥补文献资料不足,拓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空间的作用,因此,本文专注于“口述史”这一方法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视野下的应用研究,在具体个案的实践操作中去发现与反思这一研究工具的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所具有的有效性、价值性、特殊性以及存在的问题。
  为了实现研究目的,本文选择重庆花丝镶嵌工艺为研究对象。花丝镶嵌工艺作为重庆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目前仅有传承人李昌义师傅一人。花丝镶嵌工艺长期依靠师徒之间“口传心授”的方式进行传承,然而,现如今却在历史与社会变迁中遭遇即将消亡的生存危机:技法的失传,老艺人的相继去世导致的后继乏人,市场狭小等问题都在严重压缩着花丝镶嵌工艺的生存空间,代表着我国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现状,因此,具有一定的典型性。通过建立口述史的方式能够抢救性的记录下它原本存在于口承传承中关于技艺的珍贵“记忆”,进而思考如何延续保持其文化生态和当下语境中的传承和延续等问题,也对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起到一定借鉴意义。
  本文从“口述史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如何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口述史”以及从个案中反思“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口述史的价值与意义”“传承人口述史的特殊性和存在的问题”几个方面问题展开。通过系统梳理口述史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并以重庆花丝镶嵌工艺为个案研究,具体探讨如何将口述史方法应用于非遗研究的田野调查工作中去,试图建立可操作性的方法体系及理论标杆,力求突破非遗口述史研究中传承人的客位身份,以带动口述史的深入,以民艺研究反思传承机制,实现非遗研究中人类学、民艺学及本体研究中新视角的切入,树立非遗传承人研究中的理论动向,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理论资源,促进口述史学科的构建。同时,以传承人视角普世新时期非遗传承现状,不仅为即将失传的传统手工艺留下技艺存活的可能,也希望能够以点带面,为其他地区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参照与借鉴,实现从田野到理论再到非遗保护机制的新思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