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江西省青钱柳自然居群的群体遗传结构与基因流研究

江西省青钱柳自然居群的群体遗传结构与基因流研究

         

摘要

【目的】青钱柳[Cyclocaryapaliurus(Batal.)Iljinsk.]是中国特有的单种属植物,具有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目前探究青钱柳群体遗传的研究很少,尤其是具有广泛分布的江西省这个独立生态单元。通过居群遗传学分析,能够获得其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的相关信息,探究江西省青钱柳居群的遗传分化和基因流,进而选出广适性青钱柳种源,为该物种的保护开发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利用筛选出的8个多态性高的细胞核微卫星标记对江西省的26个自然居群283个个体进行荧光标记PCR,检测遗传多样性,推测其遗传结构,并计算不同组分之间的基因流迁移率。【结果】在江西省青钱柳自然居群中检测到较高水平的多态性(H_(E)=0.597、I=1.178),中度的遗传分化(F_(ST)=0.097)。Structure、UPGMA系统发育树和主成分分析(PCo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其遗传组分为3组,分别为N1、N2和N3。基于贝叶斯模拟和MCMC结果,发现这三者之间不管是历史基因流还是现代基因流都较大,且存在双向不对称的现象。【结论】江西省青钱柳自然居群遗传组分为3组,彼此之间具有较高的历史和现代基因流,而这可能是导致江西省青钱柳高水平遗传多样性的原因。另外,考虑到江西省青钱柳自然居群的遗传背景和开发利用现状,建议种质资源开发时应优先考虑遗传多样性水平高的居群。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