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生态学报》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西南地区土地覆被变化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西南地区土地覆被变化

         

摘要

西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区,也是气候敏感区和生态脆弱区.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南地区土地覆被发生了巨大变化,对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产生重大影响.基于全国30 m土地覆被数据集,分析了近20 a来西南地区土地覆被格局、变化及驱动因素.同时,基于MODIS-NDVI数据,利用像元二分模型估算了2000-2010年250 m分辨率年最大植被覆盖度,对森林、灌丛和草地的植被覆盖度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010年西南地区土地覆被以森林和草地为主,分别占总面积的29.08%和24.11%.2)1990-2010年西南地区森林、湿地和人工表面分别增加1.39%、5.86%和48.57%,灌丛、耕地和裸露地分别减少2.12%、2.88%和0.64%,变化的区域主要集中在生态建设重点区、城市圈、地震灾区、三峡库区、三江源区、青藏高原东南部和云南南部.3)2000-2010年西南地区森林、灌丛和草地植被覆盖度呈增加趋势的面积分别占26.54%、32.53%和28.87%,但汶川地震重灾区、横断山区、云南南部等地的森林及灌丛植被覆盖度下降,青藏高原东南部、川西高原草地退化.近20 a来,尽管气候变化对西南地区的土地覆被有一定影响,但人类活动仍然是导致其变化及时空差异的主要原因.

著录项

  • 来源
    《生态学报》 |2016年第23期|7858-7869|共12页
  •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数字地球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01;

    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数字地球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01;

    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数字地球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01;

    中国林科院资源信息研究所,北京100091;

    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数字地球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01;

    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数字地球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01;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土地覆被; 变化监测; 植被覆盖度; 中国西南;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