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地质学报》 >广西大明山地块寒武系碎屑锆石U-Pb年龄及其构造意义

广西大明山地块寒武系碎屑锆石U-Pb年龄及其构造意义

         

摘要

大明山地区位处扬子地块与华夏地块结合带的西南段,对该区寒武系碎屑锆石开展U-Pb年龄谱研究可为新元古代—早古生代扬子地块与华夏地块结合带构造属性的进一步确定和对华南大地构造演化的深入研究提供新的依据.本次研究对该区2件寒武纪砂岩样品分选出的碎屑锆石进行了LA-ICPMS U-Pb年代测定和分析.锆石的透射光及阴极发光图像、Th/U比值、稀土元素特征说明其主要为岩浆岩锆石.222个谐和年龄数据显示出5个主要年龄区间:550~560Ma、750~780 Ma、950~1020 Ma、1560~1740Ma和2390~2450Ma,其中以950~1020Ma区间表现为最突出的峰值.对比大明山与大瑶山地区的寒武系碎屑锆石年龄谱系,两者表现出相似的分布特征.最明显的年龄峰值(980Ma)揭示物源区曾是Grenville期造山带的一部分.与扬子地块和华夏地块碎屑锆石年龄谱系进行比较,结合古水流及相关地质证据,认为所研究样品的碎屑锆石主要来自华夏地块.根据现有的资料,我们更倾向于认为寒武纪时扬子—华夏之间可能没有大洋的分割,而是一陆间海(intercontinental sea)格局.本次研究还在大明山寒武系中测得8颗具有太古宙年龄的古老锆石(≥2500Ma,其中1颗≥3200Ma).这些锆石具振荡环带结构,Th/U比值均≥0.4,稀土分布多具有明显的Ce正异常与Eu负异常,指示其来自岩浆岩,反映物源区在太古宙发生过岩浆作用.结合前人研究获得的华夏地块太古宙锆石年龄信息,认为华夏地块可能存在太古宙地壳基底或接受过古老陆块的物源供给.

著录项

  • 来源
    《地质学报》 |2014年第10期|1800-1819|共20页
  •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广州,510275;

    广东省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探查重点实验室,广州,510275;

    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广州,510275;

    广东省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探查重点实验室,广州,510275;

    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广州,510275;

    广东省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探查重点实验室,广州,510275;

    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广州,510275;

    广东省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探查重点实验室,广州,510275;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大明山; 寒武系; 碎屑锆石U-Pb年龄; 华夏地块; 扬子地块;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