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土壤学报》 >晋陕蒙矿区排土场不同改良模式下土壤养分效应研究

晋陕蒙矿区排土场不同改良模式下土壤养分效应研究

         

摘要

探究晋陕蒙矿区排土场不同改良模式下土壤养分效应及差异.在内蒙古准格尔旗永利煤矿排土场,选取砒砂岩沙黄土混掺(FS)、风化煤沙黄土混掺(WC)、沙黄土(SL)三种人工熟化的新构土体,与周边以长芒草为主的原地貌土壤(OL)以及新建排土场(CK)作对比,分析3种改良模式下0 ~ 20 cm表层土壤中有机碳、全氮、硝态氮、铵态氮、有效磷的含量变化及改良效果差异,并采用加权综合法对几种土壤类型的养分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不同改良模式排土场相比新建排土场,土壤各养分含量均有显著提高,原地貌土壤在0~10cm和10~20 cm两个土层中,有效磷含量较对照分别降低了0.36 mg·kg-1和0.9 mg·kg-1.(2)重构小区中不同改良模式下土壤有机碳、有效磷、硝态氮均已超过原地貌土壤养分含量,土壤铵态氮基本达到原地貌水平,土壤全氮尚未恢复至原地貌水平.(3)由5种土壤养分指标计算出的土壤质量指数在0~ 10 cm土层中的变化范围是0.16~0.79,在10 ~ 20 cm土层中的变化范围是0.16~0.55,几种土壤类型的土壤质量指数排序为WC>FS>SL>OL>CK.总体而言,不同改良模式土壤养分质量以风化煤掺混土体最高,其次是砒砂岩掺混土体,沙黄土高于原地貌土壤,对照质量最差.

著录项

  • 来源
    《土壤学报》 |2018年第6期|1525-1533|共9页
  •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黄土高原土壤侵蚀和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陕西 杨凌 712100;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49;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黄土高原土壤侵蚀和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陕西 杨凌 712100;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49;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黄土高原土壤侵蚀和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陕西 杨凌 712100;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陕西 杨凌 712100;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黄土高原土壤侵蚀和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陕西 杨凌 712100;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陕西 杨凌 712100;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黄土高原土壤侵蚀和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陕西 杨凌 712100;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陕西 杨凌 712100;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黄土高原土壤侵蚀和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陕西 杨凌 712100;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49;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陕西 杨凌 712100;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土壤肥力测定;
  • 关键词

    排土场; 砒砂岩; 风化煤; 土壤养分; 改良效果; 土壤质量指数;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