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犯罪青少年和青少年情绪障碍患者的心理社会因素特征研究

犯罪青少年和青少年情绪障碍患者的心理社会因素特征研究

         

摘要

目的 探讨导致青少年违法犯罪和情绪障碍的心理社会因素特征.方法 选取未成年犯管教所的犯罪青少年177例作为犯罪青少年组;安徽省精神卫生中心就诊的青少年情绪障碍患者80例作为情绪障碍组;3所中学的正常青少年161例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应付方式问卷(CSQ)、防御机制问卷(DSQ)、社会支持量表(SSRS)、家庭环境量表(FES-CV)、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艾森克人格特征问卷(EPQ),使用x2检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进行评定.结果 ①犯罪青少年组、情绪障碍组及正常对照组在年龄、受教育年限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独生子女、父母婚姻状况、父母关系、父母受教育年限、父母职业和家庭经济条件构成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犯罪青少年组的前5位危险因素是CSQ的退避因子,DSQ的分裂、被动攻击和抱怨因子及FES-CV的娱乐性因子;前5位保护因素为DSQ的制止因子、FES-CV的文化性因子、DSQ的隔离、交往倾向因子及SSRS的客观支持因子.③情绪障碍组的前5位危险因素是CSQ的合理化因子、DSQ的躯体化、退缩因子、FES-CV的独立性因子及DSQ的抱怨因子;前5位保护因素是FES-CV的文化性因子、DSQ的制止、幽默、同一化、压抑因子以及FES-CV的道德宗教性因子.结论 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及情绪障碍的发生,关注其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尤为重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