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情绪障碍

情绪障碍

情绪障碍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2120篇,主要集中在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临床医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26篇、会议论文63篇、专利文献18881篇;相关期刊920种,包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齐鲁护理杂志、中国民康医学等; 相关会议56种,包括第十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中华中医药学会心身医学分会成立大会暨第七届(第26次学术会议)心身医学新进展论坛、中国药理学会第十三次全国学术大会等;情绪障碍的相关文献由4238位作者贡献,包括张晋碚、石玉中、等等。

情绪障碍—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026 占比:9.66%

会议论文>

论文:63 占比:0.30%

专利文献>

论文:18881 占比:90.04%

总计:20970篇

情绪障碍—发文趋势图

情绪障碍

-研究学者

  • 张晋碚
  • 石玉中
  • 吴爱勤
  • 岩本太郎
  • 广濑毅
  • 张丽
  • 潘小平
  • 王爱华
  • 王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娜
    • 摘要: 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在家长、教师的高期望值下,他们往往会在学习、考试、与人交往等过程中表现出一些不良情绪,出现心理焦虑。这种焦虑情绪如果得不到及时引导和释放,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最终导致学生思维的偏差和不良行为的产生。因此,有必要对学生心理焦虑的原因进行分析,以期找到适宜的解决对策,帮助学生重塑心理健康,为将来步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 沈利凤; 朱慧; 孙美蓉; 金艾香
    • 摘要: 目的观察虚拟互动绘画疗法对口腔癌术后情绪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64例口腔癌术后情绪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心理安慰与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常规干预的基础上实施虚拟互动绘画疗法进行干预,在虚拟互动绘画疗法开始前、治疗1个月、治疗2个月、治疗3个月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社会影响量表和癌症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表对患者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病耻感、生活质量评分在时间、组间、时间×组间效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虚拟互动绘画疗法能改善口腔癌术后患者的情绪障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刘英; 向小爽; 沙永红
    • 摘要: 癫痫是神经科第二常见的脑部慢性疾患,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影响着全世界约5 000万人,我国癫痫患者约900万,每年新发患病人数高达70 万[1]。近年来,从临床研究的角度来看,癫痫共病情绪障碍受到一定程度的关注。但单独对共病焦虑障碍的相关研究较少,焦虑症也成为癫痫患者中“被遗忘的共病”。其实癫痫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存在大量的焦虑因素,但大约仅30%的临床医生重视癫痫共病[2]。
    • 陈银欢
    • 摘要: 微笑型抑郁学生戴着微笑假面,内心抑郁痛苦。他们容易被身边的人忽视,却是心理危机易感人群。一个微笑型抑郁儿童被诊断为情绪障碍后,学校采取家校医协同心理干预策略,心理教师建立动态心理监测机制,充分发挥班主任和班级心理委员等心育力量,并利用沙盘开展亲子辅导,缓解家庭关系,使该学生重新融入学校生活。
    • 董子豪; 郑昱新; 顾新丰; 徐海涛; 张健
    • 摘要: 骨关节炎为常见的肌肉骨骼疾病,是导致疼痛和残疾的重要原因之一。大部分骨关节炎患者长期存在慢性疼痛,会逐渐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而情绪障碍又会引发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进一步加重了患者的疼痛感受和临床症状,在不同程度上降低了临床治疗效果,继而导致患者的心理问题加重,产生恶性循环。近年来,临床医生开始关注骨关节炎合并因情绪障碍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患者,并通过治疗情绪障碍调节植物神经功能,改善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对骨关节炎的治疗及康复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该文对骨关节炎合并情绪障碍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 田静; 赵莲萍; 柳瑞芳; 陆亚姗; 黄刚; 龚瑞; 梁丰丽; 高艳艳; 张文文
    • 摘要: 目的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小脑CrusⅠ与全脑功能连接(functional connectivity,FC)的异常模式。材料与方法前瞻性纳入T2DM患者(n=78)作为T2DM组,性别、年龄及受教育年限匹配的健康受试者(n=57)为对照组,采集两组临床变量、神经心理量表评分及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扫描数据,以小脑双侧CrusⅠa、CrusⅠb为种子点计算全脑FC。统计分析两组间FC差异、临床变量、各量表评分的差异及变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T2DM组抑郁、焦虑量表评分显著增高,认知量表评分显著降低(P<0.05);T2DM左侧小脑CrusⅠa与左侧舌回/小脑Ⅳ~Ⅴ小叶间的FC显著降低,右侧小脑CrusⅠb与右侧额下回三角部间FC显著增加(高斯随机场校正,单体素P<0.005,簇大小P<0.05);后者与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呈正相关(r=0.30,P=0.01)。结论小脑亚区与多个核心脑区间异常的FC可能参与了T2DM患者认知受损、共病抑郁、焦虑的神经病理生理机制。
    • 彭灿; 俞洋; 汤超华
    • 摘要: 目的分析1例伴有儿童情绪障碍的抽动秽语综合征(TS)患儿的诊治方法,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伴有儿童情绪障碍的TS患儿的诊疗过程并进行文献回顾。结果10岁女性患儿因“不自主发声、扭脖4年余,加重伴心情差2月”到医院就诊,多次诊断为“抽动障碍”。曾使用硫必利、氟哌啶醇等药物治疗,抽动症状改善不明显,并伴有心情差、易紧张等情绪障碍,入院后使用“利培酮、舍曲林”及心理治疗后症状改善。结论大约30%的TS患者并发焦虑和抑郁,通过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GTSS)评估抽动的严重程度,药物及综合行为干预疗法(CBIT)治疗对TS的患者有较好疗效。
    • 张燕
    • 摘要: 中学生的情绪障碍频发,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及生活质量。在中学生情绪问题的发现、评估与转介过程中,“医教协同”发挥着重要作用。学校应提升预防意识,把预防工作做足;提升协同意识,排查重点关注人群并定期关注;提升专业化意识,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师队伍的培养,促进“医教协同”、家校协同,让中学生的情绪障碍问题得到更积极有效的干预。
    • 姚岚; 毕菲菲; 裴立娟; 刘帆
    • 摘要: 目的 探讨疏肝滋肾清心方对心肾综合征情绪障碍病人心肾功能、血流动力学、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20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89例心肾综合征情绪障碍病人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行基础对症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服用疏肝滋肾清心方,两组病人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心脏彩超指标、肾功能指标、肾脏血流动力学指标、血管内皮因子水平。结果 研究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肌酐(Scr)、血尿酸(UA)、血尿素氮(BUN)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肾血流量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肾动脉阻力指数(RI)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浆一氧化氮(NO)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内皮素-1(ET-1)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疏肝滋肾清心方对心肾综合征情绪障碍病人疗效较好,可有效改善肾脏血流动力学以及血管内皮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血管内皮因子含量增加肾脏血流灌注,从而改善心肾功能。
    • 戴晓燕; 王欣婷; 袁晓晨
    • 摘要: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评估不同抗凝治疗方案对房颤患者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房颤患者86例行焦虑、抑郁、生活质量问卷调查,先分组为焦虑组22例和非焦虑组64例,再分组为抑郁组28例和非抑郁组58例。结果焦虑组和抑郁组在躯体功能(PF)、躯体角色(RP)、机体疼痛(BP)、总体健康(GH)、活力(VT)、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精神健康(MH)8个方面的得分均分别低于非焦虑组和非抑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伴有焦虑或抑郁情绪的房颤患者症状负担更重,生活质量更差,服用新型口服抗凝药有助于改善患者焦虑及抑郁情绪。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