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华创新教育》 >民族、语言、音乐--从卢梭的'语言的音乐化'谈起

民族、语言、音乐--从卢梭的'语言的音乐化'谈起

         

摘要

@@ 十七、十八世纪在音乐美学发展史上可谓是一个过渡时期,是西方音乐古典主义形成以前的一个寻求阶段,是一个不稳定的探索时期.随着西方音乐史上歌词中心主义向乐音中心主义的逐渐转向,音乐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对于其基本内涵的宣示也发生了变化,往日里以数为核心建立的科学的音乐概念开始动摇并日益衰退,取而代之的是"音乐与情感的关系"的概念逐渐树立起来,将人们心中要表达的东西构成音乐的情感和意图.对于寻求音乐自身特有的与情感表现之间的关系成为该时期音乐美学所侧重的关键之处.十七、十八世纪在古典音乐形成以前,在器乐音乐形成以前,当时正处于一种追求音乐自身体系的阶段,对于音乐本质内涵的争议更是众说纷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作为音乐来说既然是要表现情感的,而语言作为人类情感体现的直接载体与途径,音乐与语言相比,成为情感的语言,很自然地在音乐与语言之间寻求一种关系,并在其探索过程之中形成两种不同的分支:一是寻求音乐自身的各个要素与情感的关系;另一则是从语言到旋律寻求音乐的表现手段.简略之,将以上两种类型称为"音乐的语言化"(以拉莫为代表)、"语言的音乐化"(以卢梭为代表).这两种不同的分支所侧重的方面也成为该时期音乐美学研究的焦点.

著录项

  • 来源
    《中华创新教育》 |2005年第5期|125-126|共2页
  • 作者

    周钢;

  • 作者单位

    湖北黄冈师范学院艺术学院,438000;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音乐;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