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市场》 >论语言模糊的相对性

论语言模糊的相对性

         

摘要

“模糊”概念和理论是由美国的扎德教授在1965年提出的,这种理论最初被用来解释数学现象,后来逐步扩展到计算机、语言学等领域,在这些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研究的过程中,人们发现有时很难区分精确语言和模糊语言,赵元任曾说过:“事实上,模糊本身就是相当模糊的,因为种种边缘情况是否明显,这本身难以划定疆界。”由于人们的认知过程、所表征对象以及语境等方面的不确定性,普遍存在于交际中的模糊语言也表现出内容和形式的相对性。模糊语言的产生英语中模糊语言被称为"fuzzy language"或"vague language"。在英国语言学家David Crysta(l2002)所著的《现代语言学词典》中,模糊语言被定义为“原为数学术语,有些语言学家用来指分析一个语言单位或形式时涉及的不确定性”。模糊语言的产生首先应与自然界本身的概念界线不清有关。从认知的观点来看,人们为了认知世界,必须对世界万物进行分类和范畴化,若没有对千变万化的现实加以范畴化的能力,人类便无法理解自己的生活环境,便无法对经验进行处理、构造和储存。但由于认知过程中存在的主客观原因,范畴化的过程是复杂的、模糊的认知过程,而不是简单的、明确的。为此,认知语言学家...

著录项

  • 来源
    《中国市场》 |2006年第26期||共1页
  • 作者

    周树江;

  • 作者单位

    山东工商学院;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语言学;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