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药房》 >白鲜皮多糖硫酸酯化修饰及抗银屑病作用研究

白鲜皮多糖硫酸酯化修饰及抗银屑病作用研究

         

摘要

目的:对白鲜皮精制多糖(DDP-Ⅲ)进行硫酸酯化修饰,并比较其酯化修饰前后的结构特征及抗银屑病作用.方法:采用DEAE-52阴离子交换纤维素柱、Sephadex G-100葡聚糖凝胶柱等对白鲜皮多糖(DDP)进行分离纯化,得DDP-Ⅲ;用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衍生化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单糖组成.用酯化试剂(无水吡啶+氯磺酸)对DDP-Ⅲ进行硫酸酯化修饰,得SDDP-Ⅲ;采用氯化钡-明胶浊度法测定其硫酸根取代度,并通过红外光谱、拉曼光谱、扫描电镜比较修饰前后的结构特征.将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组(雷公藤多苷,20 mg/kg)和DDP-Ⅲ/SDDP-Ⅲ低、中、高剂量组(均分别为56、112、224 mg/kg).除正常组小鼠外敷凡士林外,其余各组小鼠均外敷咪喹莫特乳膏复制银屑病模型.各给药组小鼠灌胃相应药物溶液0.4 mL,正常组与模型组小鼠灌胃等体积水,每天1次,连续14 d.末次给药2 h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IL-23含量,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其近尾部皮肤鳞片,并记录有颗粒层鳞片数.结果:DDP-Ⅲ由甘露糖、鼠李糖、葡萄糖醛酸、半乳糖醛酸、葡萄糖组成.SDDP-Ⅲ的硫酸根取代度为0.65.红外光谱、拉曼光谱分析结果显示,除与DDP-Ⅲ有相同的特征吸收峰外,SDDP-Ⅲ分别在1255、823 cm-1和1240、815 cm-1处有硫酸根基团的特征吸收峰.扫描电镜分析结果显示,DDP-Ⅲ呈片状,表面光滑、平整,排列紧密;SDDP-Ⅲ呈块状或颗粒状,有孔洞结构,排列疏松.动物实验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皮损表皮明显增厚,颗粒层明显减少,其血清IL-17、IL-23含量均显著升高,有颗粒层鳞片数显著减少(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小鼠上述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阳性组、DDP-Ⅲ高剂量组以及SDDP-Ⅲ中、高剂量组小鼠血清IL-17、IL-23含量均显著下降,有颗粒层鳞片数均显著升高,且SDDP-Ⅲ中、高剂量组上述指标均显著优于DDP-Ⅲ同剂量组(P<0.05或P<0.01).结论:DDP-Ⅲ含有甘露糖等5种单糖成分.DDP-Ⅲ、SDDP-Ⅲ均具有一定的抗银屑病作用,且经硫酸酯化修饰的SDDP-Ⅲ的作用更强;这种作用可能与抑制IL-23/IL-17信号通路有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