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白鲜皮

白鲜皮

白鲜皮的相关文献在1977年到2022年内共计372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皮肤病学与性病学、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91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72篇;相关期刊170种,包括健康生活、河北中医、吉林中医药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方药量效研究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二届国际方药量效关系与合理应用研讨会、2013年中药、天然药物化学成分分析与创新药物研究交流研讨会、中国生态学学会中药资源生态专业委员会第4次全国学术研讨会暨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鉴定分会第11次全国学术研讨会等;白鲜皮的相关文献由742位作者贡献,包括刘雳、水文波、程翼宇等。

白鲜皮—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91 占比:78.23%

会议论文>

论文:9 占比:2.42%

专利文献>

论文:72 占比:19.35%

总计:372篇

白鲜皮—发文趋势图

白鲜皮

-研究学者

  • 刘雳
  • 水文波
  • 程翼宇
  • 窦静
  • 葛志伟
  • 贺庆
  • 郭丽娜
  • 霍阳
  • 丛欢
  • 丁立威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静; 毕建云
    • 摘要: 目的:确定“白鲜皮-地肤子”煎煮液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以地肤子中地肤子皂苷Ic得率和干膏得率为考查指标。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利用回流提取和正交设计优选了“白鲜皮-地肤子”提取液的最佳工艺。结果:优选出的提取工艺为:提取1.5 h,浸泡20 min,加8倍量75%乙醇进行提取。结论:该工艺使白鲜皮、地肤子药材药用价值得到更大的发挥,煎煮液稳定可靠,有较大的研究意义。
    • 付超群; 周大标; 石全
    • 摘要: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紫草-白鲜皮治疗带状疱疹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TCMSP、OMIM、GeneCards等数据库筛选中药紫草、白鲜皮的活性成分、靶点及带状疱疹疾病靶点。Cytoscape 3.7.2构建中药活性成分-靶点-带状疱疹疾病网络图,STRING绘制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基于R软件进行关键靶基因GO与KEGG功能富集分析。结果:网络药理学显示中药紫草、白鲜皮活性成分29个,紫草、白鲜皮-带状疱疹疾病共同靶点52个。GO富集显示1465条生物过程、50条细胞组分、79条分子功能,KEGG富集显示146条相关信号通路。结果表明中药紫草、白鲜皮有芋茵素乙酰紫草素、谷甾醇、黄芩素、槲皮素等活性成分,可调节TNF、STAT3、AKT1、MAPK3等靶点蛋白分子,通过PD-L1、AGE-RAGE及HPV、EB病毒复制等信号通路对带状疱疹发挥治疗作用。结论:中药紫草、白鲜皮可多途径、多靶点治疗带状疱疹。
    • 石芸; 徐华; 徐长丽; 金俊杰; 秦昆明; 高珣; 李伟东
    • 摘要: 目的采用液质联用技术分析白鲜皮中的主要化学成分;基于网络药理学技术研究白鲜皮治疗皮肤湿疹的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及作用机制。方法利用液质联用技术(LC-MS)对白鲜皮主要成分进行分析,通过质谱数据结合文献资料,对各主要成分进行快速识别;通过利用SwissADME数据库对白鲜皮潜在活性成分进行预测,筛选主要作用靶点。进行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终得到白鲜皮成分-靶点-疾病-通路网络图。采用分子对接技术对主要成分和作用靶点进行验证。结果从白鲜皮中共分析鉴定了12种成分,进一步筛选得到4种潜在活性成分,可作用于48个关键靶点和14条主要通路。结论采用LC-MS技术结合网络药理学方法,可以快速分析白鲜皮的潜在活性成分,并初步揭示了成分-靶点-通路之间的关系。通过分子对接技术可以做作用靶点进行验证。
    • 李欣然; 康靖杰; 夏林波; 朱思晗; 贾天柱; 刘莲; 陈晓霞
    • 摘要: 采用HPLC法测定白鲜皮中白鲜碱、黄柏酮、梣酮的含量,用热水浸出物测定法计算出膏率,AHP-CRITIC混合加权评分法对19种不同产地白鲜皮进行评分。辽宁产12批药材与省外7批比较,综合评分平均值高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2)。且辽宁省内白鲜皮中白鲜碱含量明显高于外省。但人工栽培三年生白鲜皮,其梣酮含量不符合2020版《中国药典》不得少于0.05%的规定,因此辽宁栽培白鲜皮生长年限至少要达到四年才能采挖。
    • 张莉莉; 温志歌; 于同月; 韩林
    • 摘要: 通过搜集古医书及现代医家临证经验,总结出白鲜皮具有以下特点:临床汤剂用量多为5~30 g,常用量为5~10 g,丸、散剂用量为0.508~7.080 g,外用剂量为15~100 g.结合病种、证型、症状选择其最佳剂量,如清热燥湿止痒治疗皮肤科疾病(湿疹、荨麻疹等),汤剂为10~30 g,散剂为0.508~7.080 g,外用为15~100 g;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治疗免疫相关疾病(过敏性紫癜、紫癜性肾炎),用量为5~15 g;祛风燥湿治疗带下病,为15 g;清热燥湿,祛风解毒治疗肝炎,为10 g.为发挥其最佳功效,常根据疾病、证型及症状,配伍相应中药,如清热燥湿止痒常配伍徐长卿、地肤子、苦参等;清热解毒,祛风除湿常配伍徐长卿、玄参、连翘等;祛风燥湿常配伍白芷、蛇床子;清热燥湿,祛风解毒常配伍茵陈蒿.
    • 杨宇; 宋孟霜; 陈婕; 王姝萱; 刘畅; 李欣然; 陈晓霞
    • 摘要: 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不同浓度白鲜皮水提物及醇提物抑制酪氨酸酶活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白鲜皮醇提物与水提物相比,具有更强的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的作用,且存在剂量依赖性.当含生药浓度达到16 mg/mL时,其抑制率可到到76%.以白鲜皮醇提物为主要美白成分,制备了外观显透明色,呈弱酸性,清凉无刺激感,粘稠度适中,易于贴敷的美白面膜,期望进行更进一步的开发,实现规模化生产.
    • 李莎; 董洲君; 韦洁; 陈星仪; 王新智; 王文豹
    • 摘要: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白鲜皮发挥抑菌作用的物质基础.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检索白鲜皮中的化学成分,然后利用Molinspiration Property Calculator查看白鲜皮化学成分的成药性质,通过对比类药五规则筛选白鲜皮的活性化学成分,SwissTargetPrediction预测白鲜皮中活性成分作用的靶点,然后再通过Uniprot蛋白数据库进一步筛选与抑菌相关的靶点,建立靶点数据集;使用Cytoscape 3.7.0软件构建"成分-靶点"网络,并根据度值筛选出关键靶点.共收集到白鲜皮化学成分110个,作用于20个靶标,涉及Phosphatidylinositol 4,5-bisphos-phate 3-kinase catalytic subunit delta isoform(PIK3 CA),Arachidonate 5-lipoxygenase(ALOX5),Arachidonate 15-lipoxygenase(ALOX15)和Prostaglandin G/H synthase 2(PTGS2)等.本研究结果预测了白鲜皮发挥抑菌活性的药效物质基础,白鲜皮以多成分和多靶点的协同作用发挥抑菌作用,为进一步揭示其作用机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 东方梓涵; 杨登科; 郭媛媛; 王飘; 彭霜; 余晓玲; 李江
    • 摘要: 目的 建立加味净屑饮合剂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TLC对白鲜皮、苦参和黄芩进行鉴别.采用HPLC对黄柏酮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可鉴别出白鲜皮、苦参和黄芩且阴性无干扰.黄柏酮在0.32~4.85 μg间,峰面积与进样量呈良好线性关系(Y=390.91X-7.78,R2=0.9998).回收率试验中,黄柏酮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06%,RSD为1.80%,其余方法学考察均合格.3批样品检得黄柏酮平均含量为39.25 μg/mL.结论 所建质量标准可用于加味净屑饮合剂的质量控制.
    • 邵海峰; 杨妞妞; 刘延庆
    • 摘要: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中医药治疗湿疹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 检索收集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近20年内1214篇中医药治疗湿疹的期刊文献,使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分析用药频次与高频药物性味归经分布;分析湿疹伴瘙痒剧烈时辨证用药规律;使用Spss Modeler软件基于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挖掘湿疹治疗用药的关联规则及处方规律,并进行网络可视化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584篇文献,970首方剂,涉及中草药454味.其中内服汤剂使用频次高的药物为甘草、白鲜皮、生地黄、苦参等;外用方剂使用频次高的药物为苦参、黄柏、地肤子、蛇床子、白鲜皮等;高频药物药性以"寒/微寒"为主;药味以"苦、甘"为主;主归"肝、肺、脾"经;湿疹伴瘙痒剧烈者辨证加减使用频次高的药物为地肤子、白鲜皮、乌梢蛇等;通过关联规则发现核心药对为栀子-甘草、黄柏-白鲜皮-苦参、荆芥-防风、蛇床子-地肤子-苦参、白鲜皮-地肤子-苦参.结论 中医治疗湿疹处方用药以清热药、解表药、利水渗湿药、攻毒杀虫止痒药为主,甘草、白鲜皮、荆芥、防风和苦参等药物使用频次高.
    • 王晓刚
    • 摘要: 白鲜皮别名八股牛、山牡丹,芸香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鲜的根皮。东北及内蒙古四省区是白鲜皮的主要产区,约占全国总量的80%左右。白鲜皮是传统中草药材,药用历史悠久,具有清热燥湿,祛风解毒之功效。本文从白鲜皮的生物学特征出发介绍其种子与种栽标准及栽培过程的选地与整地、播种、移栽、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加工,再到白鲜皮的产销现状进行综合性的论述。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