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实用医药》 >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部位妊娠35例的临床分析

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部位妊娠35例的临床分析

         

摘要

目的研究甲氨蝶呤和米非司酮联合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部位妊娠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到2012年5月妇科收治的35例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部位妊娠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20例)和介入治疗组(15例)。联合治疗组采用甲氨蝶呤与米非司酮联合治疗,介入治疗组采用甲氨蝶呤子宫动脉栓塞术。结果两组在治疗后妊囊的大小、血HCG含量、流血状况、保守治疗的时间、保守治疗的有效率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保守治疗的所需的费用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甲氨蝶呤和米非司酮两药联合用于子宫切口部位妊娠,治疗效果好,治疗费用低,值得临床特别是无介入治疗条件的医院推广。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