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循环杂志》 >脉冲发生器更换时经静脉除颤导线的稳定性和长期起搏参数单中心分析

脉冲发生器更换时经静脉除颤导线的稳定性和长期起搏参数单中心分析

         

摘要

目的:评估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心脏再同步除颤器(CRT-D)更换脉冲发生器时,经静脉除颤导线的稳定性和长期起搏参数.方法:研究入选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行ICD/CRT-D脉冲发生器更换术的患者.比较首次植入时、脉冲发生器更换时的经静脉除颤导线的起搏参数(包括起搏阈值、感知和阻抗).结果:共308例患者成功施行ICD/CRT-D脉冲发生器更换术,男性205例,平均年龄(59.05±14.45)岁,脉冲发生器使用时间为68.0(54.2~83.3)个月.除6例除颤导线因绝缘层破裂或不完全断裂而追加了新导线外,302例(98.1%)均继续应用原除颤导线.应用原除颤导线的302例患者除颤导线的起搏阈值首次植入时为(0.71±0.49)V/0.50 ms,更换时升高至(1.01±0.88)V/0.50 ms,R波感知振幅由首次植入时(15.38±6.46)mV下降至(12.13±6.48)mV,阻抗由首次植入时(867.66±318.21)Ω降低至(702.05±260.87)Ω,P均<0.001.以导线固定方式进行分组,主动固定导线组的起搏阈值在首次植入时[(0.93±0.84)V/0.50 ms vs.(0.64±0.25)V/0.50 ms,P=0.008]和更换时[(1.15±0.98)V/0.50 ms vs.(0.90±0.72)V/0.50 ms,P=0.036]均略高于被动固定导线组.两组在更换时的起搏阈值均表现为升高趋势,增幅为0.2 V/0.50 ms,但主动固定导线组的起搏阈值变化未达到统计学意义(P=0.228).结论:98%的除颤导线在平均应用5.67年后仍参数良好,数值变化幅度小,脉冲发生器更换时可继续应用.

著录项

  • 来源
    《中国循环杂志》 |2020年第6期|594-598|共5页
  • 作者单位

    100037 北京市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

    100037 北京市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

    100037 北京市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

    100037 北京市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

    100037 北京市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

    100037 北京市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

    100037 北京市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

    100037 北京市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

    100037 北京市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

    100037 北京市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心脏疾病;
  • 关键词

    除颤器; 导线; 起搏阈值; 参数; 稳定性;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