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华麻醉学杂志》 >异丙酚对ATP耗竭再恢复诱导人肾小管上皮细胞纤维化的影响:TAK1在其中的作用

异丙酚对ATP耗竭再恢复诱导人肾小管上皮细胞纤维化的影响:TAK1在其中的作用

         

摘要

目的探讨异丙酚对ATP耗竭再恢复诱导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细胞)纤维化的影响及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1(TAK1)在其中的作用。方法 HK-2细胞接种于96孔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36):空白对照组(C组)、ATP耗竭再恢复组(D/R组)、异丙酚(P组)和TAK1过表达组(T组)。采用抗霉素A耗竭HK-2细胞ATP后更换正常培养液恢复补充代谢底物的方法制备ATP耗竭再恢复损伤模型。于ATP耗竭前1 h,P组用含异丙酚终浓度为20μmol/L的DMEM培养基孵育1 h,T组用含异丙酚终浓度为20μmol/L、滴度为2×10~7TU/ml的TAK1慢病毒的DMEM培养基孵育1 h,其余处理同D/R组。于ATP再恢复12 h时,采用MTT法测定细胞活力,TUNEL法测定细胞凋亡情况,并进行凋亡评分;于ATP再恢复12、24和48 h时,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TAK1的表达水平,于ATP再恢复48 h时测定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纤维粘连蛋白(FN)、胶原蛋白1(COL1)的表达水平。结果与C组比较,D/R组、P组和T组细胞活力降低,凋亡评分升高,ATP再恢复后TAK1、COL1、αSMA和FN表达上调(P<0.05);与D/R组比较,P组和T组细胞活力增强,凋亡评分降低,ATP再恢复后TAK1、COL1、αSMA和FN表达下调(P<0.05);与P组比较,T组细胞活力降低,凋亡评分升高,再恢复后TAK1、COL1、αSMA和FN表达上调(P<0.05)。结论异丙酚可减轻ATP耗竭再恢复诱导的HK-2细胞纤维化,机制可能与下调TAK1表达有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