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畜牧兽医学报》 >贵州省鸭源新城疫病毒强毒株的遗传变异分析及致病性研究

贵州省鸭源新城疫病毒强毒株的遗传变异分析及致病性研究

         

摘要

为了科学理解家鸭在新城疫病毒(NDV)流行和传播中的作用,对贵州不同地区分离的5株鸭源NDV强毒株进行遗传变异分析以及对鸭和SPF鸡的致病性研究.结果显示:5株NDV分离株均属于基因Ⅶd亚型,其F蛋白裂解位点基序均为112 RRQKRF117,符合强毒株序列特征,与病毒致病性指数测定结果相符;F和HN蛋白中功能性氨基酸位点均高度保守,但在HN蛋白线性表位区有3株发生E347K突变.交叉血凝抑制试验发现分离株与传统疫苗株LaSota的抗原同源性较低(为83.3%~87.0%),而与新型基因Ⅶ型疫苗株A-Ⅶ的抗原同源性较高(为93.5%~100%).将5株NDV分离株以0.5 mL病毒尿囊液原液通过肌肉注射感染鸭后未见明显发病死亡和病理变化,并且除脾外在其他多个组织脏器未能检测到病毒复制;而以106.0 ELD50·0.1 mL-1剂量通过滴鼻点眼感染SPF鸡后6d内100%发病死亡,病死鸡表现出新城疫典型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病毒在多个组织脏器中均能复制且对脾、胸腺和法氏囊等免疫器官损伤严重.另外,SPF鸡攻毒后喉头和泄殖腔棉拭病毒分离率明显高于试验鸭.本研究结果表明,贵州省鸭群中流行的基因Ⅶd亚型NDV强毒株HN蛋白发生E347K突变的变异株呈上升趋势,并与传统疫苗株产生抗原差异;5株鸭源NDV强毒株对鸭和鸡致病性差异显著,虽然对鸭无明显致病性,但鸭感染后可在较长时间内通过喉头或泄殖腔向体外排毒,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防止NDV强毒由鸭群向鸡群的传播.

著录项

  • 来源
    《畜牧兽医学报》 |2016年第8期|1623-1634|共12页
  • 作者单位

    贵州大学动物科学学院,贵阳550025;

    贵州大学高原山地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贵阳550025;

    贵州大学动物科学学院,贵阳550025;

    贵州大学高原山地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贵阳550025;

    贵州大学动物科学学院,贵阳550025;

    贵州大学高原山地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贵阳550025;

    贵州大学动物科学学院,贵阳550025;

    贵州大学动物科学学院,贵阳550025;

    扬州大学农业部畜禽传染病学重点开放实验室,扬州225009;

    扬州大学农业部畜禽传染病学重点开放实验室,扬州225009;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病毒病;
  • 关键词

    新城疫病毒; 基因Ⅶd亚型; 遗传变异; 致病性;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