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血压对不同年龄人群动脉僵硬度的影响

血压对不同年龄人群动脉僵硬度的影响

         

摘要

目的探讨血压对不同年龄人群动脉僵硬度的影响。方法以既参加了2010、2012和2014年健康体检又检测了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开滦集团在职及退休人员为研究对象。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年龄划分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3组,即18~44岁组、45~59岁组和≥60岁组。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中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非高血压人群和高血压人群。baPWV是评估动脉硬化程度的敏感指标,本研究以baPWV代表动脉僵硬度。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总人群收缩压(SBP)与baPWV的关联,并进一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不同年龄组人群SBP与baPWV的关联。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别分析总人群血压和不同年龄组人群血压对动脉硬化(baPWV≥1 400cm/s)的影响。结果 (1)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同时完成2010、2012和2014年健康体检并检测了baPWV的职工共35 350名,排除血压值缺失者2 237名,排除外周血管疾病患者1 569例,排除检测baPWV之前有心脑血管病史者1 016例,最终入选研究对象29 367名。29 367名研究对象的年龄为(48.0±12.4)岁,其中男性21 305名(72.5%)。根据年龄将研究对象分为3组,其中18~44岁组11 608名(39.53%)、45~59岁组12 757名(43.44%)、≥60岁组5 002名(17.03%)。(2)不同年龄组人群baPWV的分布情况:baPWV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非高血压组18~44岁、45~59岁和≥60岁亚组人群baPWV的均数依次为1 299.3、1 428.7和1 704.6 cm/s(P<0.001),高血压组18~44岁、45~59岁和≥60岁亚组人群baPWV的均数依次为1 498.4、1 640.7和1 921.4 cm/s(P<0.001)。高血压组人群baPWV高于非高血压组同年龄亚组(P均<0.05)。(3)baPWV相关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以baPWV为因变量,以SBP为自变量,校正了年龄、性别、脉压差(PP)、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吸烟、饮酒、体育锻炼、服降压药、服调脂药等混杂因素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总人群中,SBP与baPWV呈线性正相关(t=39.30,P<0.001)。进一步在18~44岁组、45~59岁组和≥60岁组人群中发现SBP与baPWV均呈线性正相关(t分别为37.72、27.30、9.15,P均<0.001)。(4)baPWV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以baPWV为因变量(baPWV<1 400 cm/s赋值为1,≥1 400 cm/s赋值为2),以血压为自变量(非高血压赋值为1,高血压赋值为2),校正了年龄、性别、PP、BMI、FBG、TC、吸烟、饮酒、体育锻炼、服降压药、服调脂药物等混杂因素后结果显示,在总人群中,高血压人群发生动脉硬化的风险高于非高血压人群(OR=2.54,95%CI 2.35~2.74);在18~44岁组、45~59岁组和在60岁组人群中,高血压人群发生动脉硬化的风险均高于非高血压人群(分别为OR=3.22,95%CI2.86~3.63;OR=2.48,95%CI2.23~2.76;OR=1.91,95%CI 1.42~2.56)。结论 SBP与不同年龄组人群的动脉僵硬度呈线性正相关,且高血压是不同年龄组人群发生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临床试验注册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ChiCTR-TNC-11001489。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