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血管内超声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临界病变治疗决策的影响

血管内超声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临界病变治疗决策的影响

         

摘要

目的在血管内超声指导下评价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易损斑块介入治疗和单纯药物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入选ACS经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狭窄程度在50%~70%的临界狭窄病变患者100例,采用完全随机方法分为介入治疗组和药物治疗组,每组各50例。其中男78例,女22例,年龄在43~74(60.4±14.1)岁。每组再根据血管内超声(IVUS)测定的罪犯病变最小血管腔面积(MLA)分为2个亚组,即MLA≥4 mm~2组和MLA<4 mm~2组。对比分析在IVUS指导下临界病变易损斑块介入治疗和单纯药物治疗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和随访10~12个月的疗效。结果介入治疗组50例中40例在术后10~12个月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和IVUS复查,IVUS未发现局部支架内血栓征象,支架内增生内膜负荷量与术后即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时最小支架内管腔面积与术后即刻相比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8.98±2.12)mm~2比(10.12±1.15)mm~2,P>0.05]。药物治疗组50例中有9例在随访期间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35例在术后10~12个月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和IVUS复查,IVUS结果与治疗前比较,狭窄处的MLA较大[(7.32±1.42)mm~2比(4.98±0.89)mm~2,P<0.01],斑块面积较小[(7.70±2.09)mm~2比(10.01±2.55)mm~2,P<0.05],斑块负荷较低[(55.94±8.36)%比(67.97±9.36)%,P<0.01],斑块内低回声区面积较小[(2.27±0.79)mm~2比(4.08±0.80)mm~2,P<0.01]。介入治疗组MLA≥4 mm~2亚组中1例术后第2天前降支支架急性血栓形成。药物治疗组MLA<4 mm~2亚组中9例[37.5%(9/24)]患者在临床随访期间仍反复发作心绞痛,行介入治疗后未再发心绞痛。结论 IVUS测定MLA≥4.0 mm~2的ACS临界病变患者经严格药物治疗可延缓易损斑块进展,使斑块趋于稳定。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