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管因子与冠状动脉斑块特征的相关性研究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管因子与冠状动脉斑块特征的相关性研究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管因子与冠状动脉斑块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择56例 ACS 患者,年龄(60±11)岁,男37例,女19例,发病时取血,应用液相蛋白芯片结合流式细胞分析方法测定7种血管因子:可溶的 P 选择素(sPE)、组织血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物(tPA)、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白细胞介素(IL)-8、IL-6、可溶的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sVCAM-1)和可溶的黏附分子40配体(sCD40L),以及相应的炎症因子;常规冠状动脉造影,并用血管内超声(IVUS)检测56个靶病变处动脉粥样斑块形态学及性质特征。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与不稳定性心绞痛(UA)患者、易损斑块与非易损斑块组发生斑块破裂时的血管因子改变以及斑块形态学指标与血管因子的相关性。结果存在密切相关的血管因子有 sVCAM-1和 sPE、sVCAM-1和sCD40L、sCD40L 和 sPE、IL-6和 IL-8、IL-8和 MCP1、以及 MCP1和 sVCAM-1;易损斑块组的高敏 C 反应蛋白(hs-CRP)为(18.9±4.9)mg/L,IL-5为[19.5 ng/L(9.2~44.6 ng/L)],明显高于非易损斑块组[hs-CRP:(5.8±3.6)mg/L,IL-6:5.3 ng/L(2.3~13.4 ng/L),均 P<0.05];与非斑块破裂组比较,斑块破裂组的 sCD40L[(474±126)ng/L 比(238±35)ng/L],sPE[(107.2±39.9)ng/L 比(49.1±5.6)μg/L]和 MCP-1[(132±18)ng/L 比(127±13)ng/L]明显升高(均 P<0.05);tPA 与斑块形态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均 P<0.05)。sCD40L、MCP-1,sPE 和 TC 水平升高是发生斑块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均 P<0.05)。结论炎症反应作为中间过程,IL-6和 CRP 标志易损斑块的生物特点,对AMI 可能有一定的诊断意义,而 sCD40L、MCP-1和 sPE 可能是另一个潜在的反映 ACS 严重发作的标志。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