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中国部分地区心房颤动住院病例回顾性调查

中国部分地区心房颤动住院病例回顾性调查

摘要

目的了解中国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年龄分布、病因(或相关因素)、房颤类型、脑卒中等流行病学特征及不同类型房颤的治疗现状.方法对1999~2001年中国内地41家医院诊断的心房颤动患者的住院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和统计.结果 (1)共入选9 297例,平均年龄65.5岁,男女比为13∶ 12.三年内房颤占同期心血管住院病人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平均7.9%.随年龄增高病例数进行性递增.(2)房颤病因及相关因素统计(单项%),老年58.1%,高血压40.3%,冠心病34.8%,心衰33.1%,风湿性瓣膜病23.9%,特发性房颤7.4%,心肌病5.4%和糖尿病4.1%等.其中以高龄与高血压的组合最常见.本组患者中2/3有心房增大,1/3有射血分数降低.(3)房颤类型中阵发性占33.7%,持续性16.7%,持久性49.5%.(4)阵发性房颤56.4%采用节律控制治疗,18.2%用心室率控制方法,应用药物以胺碘酮、洋地黄制剂最多,其次为β受体阻滞剂、普鲁帕酮等.(5)慢性房颤82.8%接受心室率控制治疗,常用药物为地高辛、β受体阻滞剂及钙拮抗剂.在持续性房颤患者中,试行复律者不足1/2,其中31.1%复律后可维持稳定窦性心律,应用药物以胺碘酮最多,其次为普鲁帕酮、奎尼丁、索他洛尔等.(6)本组脑卒中患病率为17.5%.对非瓣膜病房颤患者的脑卒中危险因素调查显示,其与性别、心房大小无显著相关,而与高龄、高血压、心衰及房颤类型密切相关.(7)本组患者64.5%接受了抗血栓治疗,其中抗血小板治疗占57.9%,长期抗凝治疗者仅6.6%.二种抗血栓治疗均有显著较低的脑卒中发生率,但抗凝与抗血小板二组比较其脑卒中发生率差别无显著性.结论中国房颤患者在年龄分布、病因及相关因素、房颤类型、脑卒中危险因素等流行病学特点与国外报道极为相似.阵发性房颤以节律控制治疗为主.慢性房颤绝大多数用心室率控制治疗.虽有64.5%患者接受了抗血栓治疗,但以抗血小板治疗为主.抗凝及抗血小板治疗二组的脑卒中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