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糖尿病并发白内障患者飞秒激光辅助与传统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后晶状体前囊膜的变化比较

糖尿病并发白内障患者飞秒激光辅助与传统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后晶状体前囊膜的变化比较

摘要

目的比较飞秒激光辅助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手术与传统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手术后糖尿病并发白内障患者前囊膜混浊(ACO)及前囊口大小的变化.方法采用非随机对照研究设计.纳入2015年3月至2016年8月于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拟行白内障摘出手术的糖尿病并发白内障患者85例85眼,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组(简称飞秒激光组)43例43眼和传统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组(简称传统手术组)42例42眼.飞秒激光组术中采用AlconLenSx平台完成5.3mm环形截囊,传统手术组术中在AlconVERION设备引导下完成5.3mm连续居中环形撕囊.采用ACO临床分级评估ACO程度;采用ImageProPlus6软件对术毕显微镜下拍摄的图片及术后裂隙灯显微镜后照法所获取的图片前囊口面积进行测量.分别于术后1、3和6个月计算不同级别ACO的眼数分布,并比较2个组前囊口面积.结果术毕时2个组术眼晶状体前囊口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03,P=0.958).术后1、3和6个月2个组前囊口面积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组别=73.602,P<0.001;F时间=378.895,P<0.001),各时间点传统手术组前囊口面积均小于飞秒激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术后1个月飞秒激光组和传统手术组前囊膜Ⅰ级混浊比例分别为67.4%(29/43)和61.9%(26/4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3);术后3个月飞秒激光组前囊膜Ⅱ级混浊比例分别为11.6%(5/43),明显低于传统手术组的66.7%(28/4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6个月飞秒激光组前囊膜Ⅲ级混浊比例为14.0%(6/85),明显低于传统手术组的73.8%(31/4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糖尿病并发白内障患者选择飞秒激光辅助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可降低ACO发生风险,减轻前囊口收缩程度.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