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其他>2017中国护理管理大会
2017中国护理管理大会

2017中国护理管理大会

  • 召开年:2017
  • 召开地:郑州
  • 出版时间: 2017-04-27

主办单位:《中国护理管理》杂志社

会议文集:2017中国护理管理大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全选(0
  • 摘要:目的:探讨分层级管理在生殖中心门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在生殖医学中心门诊进行护理管理模式改革,实施分层级管理,即根据就诊患者的护理需求分类分级进行管理,建立了初诊患者护理、一般复诊患者护理、持续卵泡监测患者护理三级管理体系.第一,初诊患者管理体系包括的主要岗位有初诊患者分诊岗、建立病历岗,同时还有取血岗,该体系在整个门诊每日的顺利运行中起关键作用.第二,一般复诊患者管理体系.包括分诊咨询岗、取血岗、注射岗、门诊手术护理岗、化验结果查询和检查咨询岗.第三,持续监测患者管理体系中除了监测患者分诊岗、取血岗、注射岗之外,还有辅助生殖患者院前服务中心,对这部分患者进行统一管理.收集模式应用前后一段时间生殖中心门诊护士数量、门诊量以及投诉和表扬情况,分析其变化. 结果:分层级管理在门诊护理中运行后,在门诊患者量明显增多的情况下,门诊护士数量基本没有变化,患者投诉保持相对稳定,患者表扬呈现持续上升的状态. 结论:分层级管理有利于提高门诊护理工作效率,在门诊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
  • 摘要:目的:了解从临床科室来电取血时间到临床科室护士取血期间5个时间的掌握及如何改变为2个时间点的过程,探讨如何在分段时间管理中加强对取血环节质量控制. 方法:对1个月取血记录本各时间段进行基线调查,总结各时间段具体使用时间. 结果:平均时间43.81分钟,来电时间-传达时间7.75分钟,传达时间-取病历时间5.92分钟,取病历时间-到血库时间5.71分钟,到血库时间-血液出库时间18.62分钟、血液出库时间-临床交接时间平均用时5.81分钟。 结论:利用5步时间取血法占用时间长消耗人力、增加电梯频率及人次,使用2步取血法能够最大利益化进行人员利用,缩短患者输血等待时间,流程管理使其规范化、标准化是保障临床用血安全的有效措施.
  • 摘要:探讨如何减少预检分诊处护患沟通障碍的发生,从而获得满意的护理效果.总结急诊预检分诊时,就诊患者及家属的各种表现形式.认为预检护士在对待不同类型的患者及家属应该采取不同的方式,来避免不必要的护患纠纷和谐护患关系.
  • 摘要:目的:毒蕈称毒蘑菇,种类繁多,夏秋季雨后山区或丘陵地带的树丛中大量生长.世界上约有毒蕈200多种,中国大约有190多种,食后致死的达30多种.毒蕈毒成主要分为毒蕈碱、类阿托品样毒素、溶血素、肝毒素、神经毒素.毒蕈中毒病情较复杂,临床表现各异,可引起多脏器损害,甚至危及生命,且没有特效解毒剂.作者通过对本院急诊内科于2016年1~12月10例毒蕈中毒患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体会,在对毒蕈中毒患者护理时能够吸取经验教训,能更好地进行以后的护理工作. 方法:对本科室10例毒蕈中毒患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在所收治的10例患者中,通过细致观察及护理,10例患者全部治愈出院. 结论:及早识别出血征象,观察周围循环变化,抢救治疗和临床护理是抢救毒蕈中毒患者生命的关键环节.早期洗胃、解毒、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口服吸收解毒剂、保肝等对症支持治疗可提高治愈率,减少对器官功能的损害.
  • 摘要:目的:探讨急诊全程优化护理作用于心肌梗死患者救治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6年12月本院接收的40例心肌梗死患者展开研究,通过电脑抽签分组的方式将4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急诊全程优化护理.结果:两组患者在心电图时间、采血时间、用药时间及患者满意度上比较,观察组均明显占优(P<0.05).结论:在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中实施急诊全程优化护理,能够在缩短治疗进程的同时提升患者的满意度,该方法效果确切,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借鉴并推广.
  • 摘要:目的:分析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应用护理安全管理措施的临床有效性.方法:主要研究对象为2014年6月到2015年6月期间内收治急诊危重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抢救会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添加护理安全管理措施.结果:研究组抢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讨论:应用护理安全管理措施可有效提高急诊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
  • 摘要:今时今日的发展趋势,各专科发展越来越成熟,急诊也不例外,要想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要适应现代医学的发展以及医学模式的转变,改革与发展是必须要的.分析国内急诊护理教育现状与发展情况,介绍自身急诊护理发展情况及教育成效.提出急诊护理教育必须注重急诊理论教育与专科操作技能的结合,综合运用课堂教学、读书报告、业务查房、论文撰写等多样的形式组织学习,并定期考核.通过急诊护理教育的拓新,必将保证急诊临床护理质量,促进专科发展.
  • 摘要:目的:分析集束化干预在脊髓损伤患者压疮护理中的作用.方法:将108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观察组给予集束化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压疮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压疮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发生时间晚于对照组,差异均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干预能有效降低脊髓损伤患者压疮的发生率,并延迟疾病发生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摘要:目的:探讨集束化管理降低分贝对胆囊结石术后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运用品管圈的手法把降低分贝的有效措施集束化,实施病房安静度管理,对比实施前后患者焦虑抑郁度评分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实施病房安静度管理后,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降低病房分贝,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能有效降低胆囊结石术后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提升护士人文素养,有助于病房管理的标准化.
  • 摘要:目的:探讨青年女性头面部烧伤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对本院收治的216例头面部烧伤的青年女性病人采取有效的治疗和相应护理措施.结果:通过治疗和护理,病人全部治愈.结论:强化对面部烧伤女性患者的心理,有利于缓解其不良心理,促进早日康复,提高护理满意度.头面部烧伤的病人由于损伤的部位比较特殊,烧伤的病情发展和变化迅速,因此应做好全面的护理措施.
  • 摘要:目的:对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进行研究.方法:84例脑卒中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和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每组42例.护理后,对比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和并发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Fugl–Meyer评分法﹙FMA﹚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够促进患者运动功能快速恢复,并降低并发症率,可在临床推广.
  •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脑卒中后假性延髓麻痹致吞咽困难的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观察.方法:收集在本院接受治疗的98例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将其随机均分成两组,对照组病人实施一般护理,实验组病人给予吞咽护理安全管理,两组病人出院后通过系统吞咽能力测试量表与观察并发症出现率来比较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病人的吞咽能力测试与并发症出现率显著差于实验组,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让脑卒中并发吞咽障碍病人接受护理干预让病人提高代偿性进食技巧,最终使病人的吞咽功能恢复,避免出现肺炎与营养障碍等并发症.
  • 摘要:目的:系统价脑卒中延续性护理的效果. 方法评: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Embase、万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纳入关于脑卒中延续性护理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2000年1月-2016年1月.由两名评价者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方法学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最终纳入8个RCT,共111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出院后日常生活能力提高[MD=2.98,95%CI(2.39-3.57)],再入院率降低[MD=0.44,95%CI(0.22-0.90)P=0.002],遵医行为提高[MD=0.5.65,95%CI(3.69-8.64)P<0.0001],但卒中后抑郁的改善不明显[MD=-0.95,95%CI(-2.37-0.47),P=0.19]. 结论:延续性护理可以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ADL、降低再入院率及提高遵医行为,但对抑郁的改善效果不明确,需要进一步开展更多高质量的RCT进行探讨.
  • 摘要:目的:过分析脑卒中语言障碍患者家庭照顾者照顾能力现状,影响因素等特点,探讨如何制定照顾者照顾能力的干预措施。 方法:采用调查问卷,对98例脑卒中语言障碍患者的基本资料,住院康复期及其出院后6个月前后的语言功能评定,同时对126名照顾者的基本资料:文化程度,顾患关系,知识水平,照顾能力KAP水平(知识K、态度A、行为P、)进行调查分析. 结果:对照顾能力有影响的因素包括病人的基本情况,顾患关系、文化程度、照顾时间、言功能训练知识的掌握,通过对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患者情况及照顾能力进行组间分析对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5),具有可比性. 结论:通过对家庭照顾者知识、态度、行为进行干预,提高了照顾能力,从而提高了脑卒中语言障碍患者的康复水平及生活质量.
  • 摘要:探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的术前、术后护理技术对科室近几年来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的患者康复情况的影响,经过对2016年30例ESD患者术后的护理,从中可以发现规范的术前准备、术后密切的病情观察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治疗效果的重要保证.
  • 摘要:目的:探讨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治疗胃息肉的护理措施.方法:通过对40例内镜下胃息肉切除的患者进行手术前后相关护理及指导.结果:40例患者治疗成功,其中有3例患者因息肉过大或息肉过多,分2-3次摘除,摘除成功率100%.所有患者术后均无出血、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结论:护士对患者术前进行充分准备、术后正确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条件.
  • 摘要:贲门失弛缓症( esophageal achalasia,EA) 是以食管体部蠕动减弱和下食管括约肌( loweresophagealsphincter,LES) 松弛障碍为主要特征的食管动力源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吞咽困难、胸骨后疼痛、食物反流以及食物反流所致的呛咳、肺部感染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传统的药物治疗、气囊扩张、支架扩张、肉毒素注射、 Heller手术等治疗贲门失弛缓症效果欠佳。2008年井上晴洋教授首创的于内镜下食道环形肌切开术,通过微创手段很好的改善了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症状,且其解除梗阻效果明显,微创手术的创面小、愈合快,最大可能保留了患者的生理结构的完整性,最大程度的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POEM手术越来越收到广大患者及医护人员的认可。根据日本胃肠内镜协会的定义,胃早癌是指局限于黏膜或粘膜下层未浸润肌层的肿瘤,而不论是否有淋巴结浸润。如能早期治疗,胃早癌的预后非常好,其5年生存率在85%以上。胃早期ca目前国内外的主要治疗方式是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dissection,ESD) ,国际胃癌协会已将ESD手术列为T.期胃癌的标准治疗术式。胃早期癌ESD这种微创手术也具有创面小、愈合快,最大可能保留了患者的生理结构的完整性,最大程度的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的优势。该患者在患有贲门失弛缓症的同时还发现胃体有早期ca,此类情况同时发生比较少见。考虑到贲门失弛缓症的症状特征:贲门内镜通过阻力明显。决定先行内镜下POEM手术,先行解决梗阻问题及内镜通过阻力问题,为胃早期ca剥离建立有利条件;再考虑到手术的经济性决定POEM术后同时行胃早期ca剥离术,尽最大可能降低手术风险与减少患者住院时间。
  • 摘要:有效的风险评估工具能够早期筛检出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高危人群,促进预防治疗.与国外相比,中国的静脉血栓风险评估工具的研究正处于探索起步阶段,缺乏规范的护理风险评估工具.本文阐述了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常用风险评估工具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旨在为国内护理人员选择更加有效、可靠的评估工具,对内科住院患者进行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筛查提供参考依据,促进预防内科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
  •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企业管理理念质量先期策划实施老年心脏病患者围手术期护理质量管理的效果.方法:采取随机对照的方法,将10例老年心脏病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例.实现组采用质量先期策划管理理念实施围手术期护理质量管理,对照组接受常规围手术护理质量管理.结果:10例老年心脏病患者完成了研究.实验组老年心脏病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也显著减少.结论:应用质量先期策划实施老年心脏病患者围手术期护理质量管理能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效果更佳,值得推广应用.
  • 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康复综合疗法对智力障碍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55例智力障碍患儿进行观察,其中智力发育障碍和全面发育迟缓者分别为25例和30例,所有患者均予以神经康复药物、理疗和康复功能练习治疗,并比较患者治疗前后智力改变情况. 结果:25例智力发育障碍患者经治疗后其治疗有效率为52.0%,治疗前后患儿其操作智商、言语智商以及总智商等明显优于治疗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0例全面发育迟缓患儿经治疗后其治疗有效率为40.0%,治疗前后智龄、言语、精细动作、大运动等评分显著优于治疗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神经康复综合疗法有助于提高智力障碍患儿智商和智龄,该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 摘要:目的:探讨智能手机软件对鼻咽癌患者放化疗出院后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干预效果. 方法:选取首次接受放化疗的鼻咽癌患者6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3例,干预组32例,对照组出院时采用传统的口头健康教育方法,干预组采用智能手机软件进行干预,在患者出院时及出院后6个月,收集患者放化疗毒副作用及并发症情况及生活质量(QLQ-C30),并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出院时放化疗并发症及QLQ-C30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6个月,干预组口腔黏膜炎、口干、张口困难、鼻塞4个方面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总体生命质量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智能手机软件干预方法可以降低放化疗患者出院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摘要:目的:深入分析健康教育与护理干预对预防和治疗中年脑卒中患者抑郁心理状态的临床疗效,加强患者对抑郁心理状态的认识,有效降低抑郁心理状态的发病率. 方法:随机选取本院的80例明确诊断为脑卒中抑郁心理状态的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采用健康教育以及多项心理护理干预等,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周期为2月,采用两独立样本t试验的统计学方法. 结果:实验组比对照组的心理健康水平高,患者的饮食、作息时间以及对医嘱的遵守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组,同时,实验组心理疾病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两组之间心理疾病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为0.023). 结论:加强对中年脑卒中患者抑郁心理状态的重视,提高对其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的有效性,对预防和治疗中年脑卒中患者抑郁心理状态有积极的作用.
  • 摘要:目的:评价集束化护理措施在中心静脉导管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降低置管后的并发症,保证护理安全. 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6年12月CVC置管患者共95例,以8月开始进行置管后集束化护理措施为界,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集束化护理措施,比较两组的CVC护理质量. 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疾病诊断、置管部位及置管时间方面无显著性的差异(P>0.05).对照组43例CVC置管后患者发生静脉炎7例发生率为17.5%,观察组53例患者发生静脉炎4例发生率为8%,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集束化护理措施规范了CVC导管日常使用,能减少CVC并发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使导管留置时间满足治疗需要,可有效降低CVC置管后静脉炎的发生率,取得很好的临床效果.
  • 摘要:目的:观察补虚通络方联合电子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功能性排便障碍的疗效.方法:将60例诊断为功能性排便障碍的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在一般治疗基础上采用电子生物反馈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补虚通络方治疗,观察两组治疗2周后的临床总有效率结果治疗2周后的总有效率,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虚通络方联合电子生物反馈治疗能明显提高FDD患者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 摘要:外感发热是儿童时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属于中医“感冒”范畴,在西医主要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所致,临床上以鼻塞、流涕、喷嚏、恶寒、发热、咳嗽为特征.西医对该病的治疗主要是抗炎、抗病毒的对症治疗[2],而中医药疗法在治疗该病有着很大的优势和潜力,总结出中药足浴辅助治疗小儿外感发热,中药足浴是利用热水促进药物渗透进人体的作用,将煎好的中药放入足浴盆中,借助水蒸气扩张足部的毛细血管,是中药的有效成份充分地通过毛血管循环至全身经络,再循经络运行到五脏六腑,从而达到内病外治,上病下治的作用.从而减少了家长对退热药的过度依赖,经济、方便,对患儿无疼痛刺激,无副作用,患儿依从性好,提高了治疗的有效率,体现可中医特色护理.
  • 摘要:目的:膝骨关节病患者在进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可取得缓解关节疼痛、矫正关节畸形、改善膝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等作用.但是,患者在接受该手术治疗后常可因膝关节疼痛难忍而不愿进行功能锻炼[1],进而明显地延长病程.为了探讨采用中医的方式对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进行护理的疗效,观察中医护理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应用效果. 方法:将2014年7月至2016年9月在我科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9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为观察组患者在一般护理基础上进行耳穴压豆,穴位贴敷,穴位按摩、电针、腕踝针、磁热、中药涂擦等中医护理技术,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功能评估系统,分别评估术后1周、2周、4周的功能活动情况,同时观察术后患者的疼痛、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情况.为对照组患者在术后进行常规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结果:治疗组在1周、2周、4周的HS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疼痛评分均低于相应时期的治疗组(P<0.05),未发生并发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是一项技术难度大、风险高、并发症多的手术,使用中医护理技术对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进行护理可显著改善其临床症状,提高手术治疗的成功率,促使其膝关节功能尽快恢复,减轻患者的疼痛,改善肢体功能活动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操作简便,疗效显著,而且极大的发扬和传承了祖国医学,患者也乐于接受,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摘要:护理风险是指在护理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有害因素直接或间接导致病人伤残或死亡后果的可能性,除具有一般风险的特殊性外,还具有风险水平高、风险不确定性、风险后果严重等特性,相较于其他临床科室,血液内科就诊患者具有病情迁延反复、病程长及治疗费用高等特点,护理工作潜在风险较多,同时血液内科治疗方式复杂如:化疗、止血与抗凝、抗感染、免疫抑制等,亦会增加护理风险发生几率;风险管理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管理模式,通过对患者及医护人员面临危害潜在风险识别,正确评价并采取针对性行动以达到降低工作风险的目的.自2014年1月将风险管理方法应用于护理管理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风险预警评分表在风险答理中的应用效果,提高临床护理交接班工作效率. 方法:根据科室特点,自行设计护理风险预警评分一览表,由答床护士每人根据所答患者实际情况全面、动态评估护理风险分值并记录签名,在与中夜班护士交接班时由上班护士对照评分表报告高风险患者总数及风险类型,并作好床边重点交接与宣教. 结果:自2016年采用护理风险预警评分表交接班后,与2015年相比,虽然护理风险人次增加,但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却大大降低(2015年为3.22%,2016年为1.02%). 结论:使用护理风险预警评分表交接班能使各类风险一目了然,既简化了护士工作,方便了交接班,又能提醒护士对于高风险的患者加强巡视与答理,有效地杜绝了护理风险的发生.
  • 摘要:目的:探讨运用护理服务剧本提升优质护理工作.方法:培训内训师,将护理内训师覆盖全院每个护理单元,使全院护理人员统一思想,严格按照服务剧本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并对实施服务剧本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完善,持续改进.结果:通过实施服务剧本,使护理人员的主动服务意识提高了,护理服务行为更加规范了,患者满意度也提高了.结论:该方法是一种系统较完备、规范、行之有效、实用的好方法.
  • 摘要:目的:以临床科室平均每日护理工作量为基础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方法:调查各个临床科室不同职称护士进行每项护理技术操作的工时及各科室每日各项护理技术操作平均频次,统计各科室每日平均护理总工时,采用2种计算公式计算各科室实际所需护士数及床护比.结果:不同科室护士实施各项护理操作使用的时间、不同职称护士实施大部分护理操作使用的时间、不同科室每日护理总工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各科室实际所需护士人数及床位比高于现有编制.结论:要实现优质护理服务,需要补充护理人力资源并以临床科室实际护理工.
  •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管理理念创新与人性化管理对护士产生的影响.方法:通过实施创新的护理管理理念,实施人性化的管理模式,来充分调动护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升护士的价值观.结果:护士工作主动性增强,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以及对工作生活的的幸福感明显提高.结论:护理管理理念的创新与人性化管理可调动护士的积极性,提高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从而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 摘要:目的:探讨人文关怀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提高护理质量,做到优质护理,构建和谐护患关系. 方法:在当前护理管理模式的基础上,更新护理服务理念,实施人文关怀的护理管理,加强护理文化建设,加强护理人员的文化素质培养,用人文护理服务理念营造一个良好的护理文化氛围. 结果:调查结果显示通过实施这种具备人文关怀元素的护理管理模式,不仅可以缓解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还可以提高护士整体的综合素质和自身修养,高质量、全方位的服务于患者,提高患者满意度.实施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以人为本的护理管理模式可以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调整护理人员的心理状态,提高护理工作效率,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树立护理人员在社会上的整体良好形象,利于护理管理的健康发展.
  • 摘要: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交换意见、观点、情况或情感的过程,是通过语言和非语言行为来完成的,它是护理实践中非常重要的内容.护士在日常工作中运用良好的沟通交流技巧,能与患者建立起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护患关系;准确的了解病人的信息,提高治疗护理效果,最终帮助病人满足恢复健康的需要.因此“护患之间良好的沟通”对高护理质量有着促进作用.
  • 摘要:护理管理,方法: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2、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3、抓好管理重点,持续改进护理质量;4、制定规章制度,建立长效机制.结果:从宏观及微观层面分析如何提升护理管理质量,以更好的发挥其在临床中的作用,确保护理质量稳步提升,医患关系和谐发展.
  • 摘要:目的:分析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预防中应用.方法:选择在本院治疗的120名患者为对象,进行常规护理管理,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发生医院感染的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120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的28例,感染率23.33%(28/120).患者满意度:非常满意68例(56.67%),一般满意40例(33.33%),不满意12例(10.0%),护理满意度90.0%(108/120).结论: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预防中应用之后,能够显著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同时还能为患者提供良好的诊疗环境,同时还能获得较高的满意度,值得应用推广.
  • 摘要:目的:分析护理管理者对护士行以人文关怀的举措,并分析效果.方法:随机在本院于2015年4月到2016年7月期间任职于不同的四个科室当中的护理人员当中选择40名作为观察对象,对参照组的护理人员行以常规性的护理管理措施,对实验组的护理人员则在此基础之上加以行人文关怀.评价护理人员的满意程度.结果:将两组护理人员工作满意程度进行对照分析,实验组的护理人员各方面的满意程度都要好于参照组,且对照均存在p<0.05.结论:将人文关怀的相关护理管理纳入到日常工作当中,可以在较大程度上提升护理人员对于工作的满意程度,值得进行更加广泛的临床推广以及实际应用.
  • 摘要:目的:倡导“以人为本”的优质护理服务,加强对病人的人文关怀成为护理工作的核心内容,低年资护士人文关怀能力低,护理管理者提高其人文关怀能力应采取加强人文关怀知识的学习、对护士进行人文关怀、注重管理模式的改变、培养护士的共情心理、减轻护士的工作压力等措施.
  • 摘要:目的:在护理管理中实施人文关怀,从而使护士身心健康,更好地为患者及医院的发展服务.方法:针对目前护理管理的模式,加以人文关怀元素,充分体现护士的自身价值.结果:通过在护理管理中实施人文关怀模式,充分调动和激发了护理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服务.
  • 摘要:护理管理是一种行为艺术,是临床护理的工作重点,是医院管理的核心组成之一[1].随着患者对服务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医院各项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作为临床护士面临着许多压力与挑战.努力为护理人员创造适宜个人才能发挥的良好工作环境,使她们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潜力,调动积极性及创造性,从而达到提高效率和护理质量,是当前医院管理者值得探讨的问题.
  • 摘要:护理绩效管理是医院体制改革和优质护理的重要研究内容.文章介绍了绩效管理和护理绩效管理的概念,总结了国内常用的护理绩效管理方法,包括平衡计分卡法、关键业绩指标法、目标管理法、360°反馈评价法、“六西格玛”法.并指出护理绩效管理中存在的误区,如缺乏公平、公正、科学的绩效管理体系,对护理绩效管理缺乏正确的认识,绩效考核的操作人员综合素质低,实施组织体系不完善.最后提出改进护理绩效管理的建议,为护理绩效管理的完善提供参考.
  • 摘要:护理人文关怀是一个复合概念,是哲学与护理学的有机结合,是人文关怀理念在护理学科的具体运用.护理学作为一门逐步发展成熟的独立学科,在现代医学模式转化的实践过程中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其集中体现就是护理人文关怀[1],中国卫生部在《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06)》,以及全国护理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加强护士队伍建设,将人文关怀融入护理工作中,服务于细微之处,营造关心病人,爱护病人,尊重病人,帮助病人的氛围".
  • 摘要:目的:探讨人文关怀护理在防范护患纠纷中的具体应用. 方法:通过加强自身专业知识的掌握,学会以恰当的方式对住院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使人文关怀在护理中得到体现;提升护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在临床工作中融入人性化护理. 结果:通过人文关怀护理,让患者感受到温暖与体贴,更加融洽了护患关系;满足了病人身体、心理、社会及精神方面的需求,改善了护患关系. 结论:人文关怀对临床护理质量的提高和整体护理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使住院患者增强了对医务人员的信任,提高患者满意度及护理质量,主动配合治疗与护理,减少了护患纠纷;在护理服务实践中,应该尽可能多地给予患者精神上的呵护,心理上的宽慰,行为方式上的指导;尊重和同情患者,满足患者的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与患者在不同的时间进行恰当的沟通、解答疑问,对缓解护患矛盾,减少护患纠纷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 摘要:目的: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供的互联网平台,实现对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方法:应用互联网提供的阅读平台选择与制作提高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能力的内容,将223名在职护理人员按病区分为对照组115名和观察组108名,对照组采用常规方式的健康教育能力培养模式,观察组采用以移动阅读平台推送健康教育能力内容的模式.结果:观察组医护人员对健康教育培养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人员逐步以积极态度应对面临的问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移动阅读平台推送健康教育能力内容的模式有利于提高医护人员健康教育能力的效果.
  • 摘要:背景:河南省人民是一所综合性三甲医院,医院的急诊科有院前急救,急诊服务,危重病加强监护治疗三大部分,急诊工作任务重,就医环境欠满意,随着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急诊病人增加,非急诊病人看急诊,影响急诊病人抢救和治疗. 现状:护理工作人员是与患者的接触最直接、最连续、最密切、最广泛的,她们所提供的护理服务,不仅直接影响到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感受,更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甚至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安危.目前急诊病人增加,医务人员有限,就医等候时间过长,影响急诊病人抢救和治疗. 方法:工作负荷过大,待遇又相对较低,无疑会加重护士数量的短缺,并最终影响到护理质量,甚至医患关系.应该增加急诊科导医人员,快速分诊,减少急诊病人等待时间,不仅需要护士具有扎实的专业护理知识,同时更需要有良好的护理工作环境.改善护士执业环境就需要在护理管理中实行人性化的管理,为护理人员创造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提高护理质量安全. 结果:快速减少急诊病人等待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提高急诊病人抢救治疗速度,高质量的完成护理工作,提高患者护理质量安全. 结论:改善护士执业环境,提高护理质量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随着社会进步,人们对护理服务的要求也更加严格,而护理执业环境的好坏对临床护理工作优劣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只有让我们的护理人员在安全、舒心、和谐、宁静、融洽的环境中从事工作,才能保证护理工作安全、精准、到位,才会让患者在医院里享受到最优良的医疗服务,使患者能心情舒畅、迅速痊愈,也才能让社会对医院的认可度达到进一步的提高.随着社会进步,人们对护理服务的要求也更加严格,而护理执业环境的好坏对临床护理工作优劣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只有让我们的护理人员在安全、舒心、和谐、宁静、融洽的环境中从事工作,才能保证护理工作安全、精准、到位,才会让患者在医院里享受到最优良的医疗服务,使患者能心情舒畅、迅速痊愈,也才能让社会对医院的认可度达到进一步的提高.
  •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硕士规范化培训的现状,为日后实践提供指导性的参考. 方法:以“护士”、“硕士”为中文关键词,“China”、“Nursing”、“Postgraduate/Master”为英文关键词,分别检索3个中文数据库和一个英文数据库,系统综述临床护理硕士的相关信息. 结果:目前对于临床护理硕士的研究较少,多集中在在读护理硕士的相关研究中.从已有文献可看出临床护理硕士存在心理压力大、失落感强、对职业认识不准确、自我职业定位模糊等问题,但他们对于职业发展有极大的渴望,希望能够在事业上有一定成就. 结论:结合系统综述结果,为临床护理硕士的规范化培训提供临床轮转、医院对于临床护理硕士的规划、实际用人等方面提出建议,只有充分考虑多方面因素,才能进一步促进临床护理硕士的成长,达到双方共赢的目的.
  • 摘要:激励,即激发、鼓励的意思,是利用某种外部诱因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人有一股内在的动力,朝向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过程.而如何激励员工的积极性,是作为领导的关键问题.护理工作重复、繁琐、辛苦,作为护理领导者在领导过程中对护士行为管理的目标,就是探究出在怎样的条件下,护士会更愿意按时来工作,会更愿意留在所分配的工作岗位上,会工作的更有效率.20世纪初,管理学家、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从不同角度研究了怎样激励人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激励理论,笔者就激励理论在护理临床工作中的应用做一综述,并提出相关具体实施的建议,以期为临床护理管理工作提供参考.总之,激励能激发人们做出最好的表现,使人产生积极性。作为护理领导者,必须深入科室,和护士们息息相通,深入的了解每一位护士的真实需要,具备了解情况的敏感性,把握护士的优势需要,根据护士不同的优势需要,依照条件状况,有针对性的加以满足,并着重培养护士较高层次的需要,尤其重视培养护士追求荣誉感的满足,希望受到尊重和信任,渴望事业上的成就感和职务上的胜任感等精神需求,支持他们自我管理、自我控制。环境影响需要,需要产生动机,动机支配行为,行为趋向目标。护理领导者应该通过多种方法、多种渠道,运用激励理论,最大限度的调动护士个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得每一位护士都朝向所期望的目标前进。
  • 摘要:目的:探讨我院急诊科年轻护士实行规范化培训的临床意义. 方法:2011年6月起我院急诊科对分配到我科的护士实行规范化培训,通过制定一系列临床护理培训,内容包括岗前培训、基础理论知识及专业知识培训、急诊抢救仪器的培训、急救技能培训等各项培训计划来落实护理工作并达到规范化培训的要求. 结果:通过对急诊科年轻护士实行规范化培训后,其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显著提高,危重病人的抢救能力也明显提高.同时还提高了急诊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患者、医生对急救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结论:急诊科年轻护士的规范化培训是保证急诊护理工作正常进行的关键,是急诊护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通过对急诊科年轻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不仅强化了急诊科年轻护士的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各项护理操作技能、临床实践能力及急救技能,还锻炼了急诊科护士敏锐的观察力和快捷的应变能力,同时急诊科护士的临床实践能力、业务技能、抢救成功率也明显提高.
  • 摘要:临床实习是护生逐渐转变成临床护士的一个必然过程.急诊科的病人病情急、险、变化快,时间就是生命.急诊科病人多,家属多,是医院人流量及病人周转最快的地方.不仅要求急诊科护士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还需熟练掌握各种急救技术,树立急救意识和自我防护意识.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提高护士素质,发展护理事业,关键在于临床带教结果.所以,如何提高临床护理带教质量至关重要.
  • 摘要:目的:探讨急诊专科护士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效果.方法:选择我科现从事急诊护理工作护理人员,对所选护理人员进行急诊专科护理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专业理论、抢救技术、抢救程序、职业素质.观察培训前和培训后操作技能考核成绩情况;观察培训前后工作效率情况.结果:培训后电击除颤、电动洗胃、呼吸机操作、气管插管技能操作得分显著高于培训前培训后建立静脉通道时间、气管插管所需时间显著低于培训前,培训后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从专业理论、抢救技术、抢救程序、职业素质方面实施对急诊护理人员进行培训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切实可行的,有利于急诊专科护理人才培养.
  •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实习阶段护生心理需求与干预措施. 方法:选取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2015年7月至2016年2月50名实习护生进行研究,使用开放式调查问卷对护生不同阶段心理需求进行调查与分析. 结果:实习早期:54.0%护生感到兴奋、新鲜与好奇,26.0%护生感到自信、热情、积极与主动,20.0%护生感到紧张、害怕、失落及恐惧;实习中期:28.0%护生感到兴奋、新鲜与好奇,54.0%护生感到自信、热情、积极与主动,18.0%护生感到紧张、害怕、失落及无趣;实习末期:18.0%护生感到兴奋、新鲜与好奇,50.0%护生感到自信、热情、积极与主动,32.0%护生感到紧张、害怕、失落及无趣. 结论:临床教学根据不同实习阶段护生心理需求可进行有针对性、科学性的教学干预,提高实习质量.
  • 摘要:目的:通过品管圈活动,研制出一种双向卡扣式可调节输液器防脱套(此设计已申请国家发明创造专利),防止引液针脱落. 方法:在输液装置外加装固定装置,将孔式连接带的放损毁封口式塑扣这一端固定于引液针根部,根据不同输液袋(瓶)与引液针之间的距离,可通过孔式连接带绕在输液袋(瓶)口上方凸缘一圈,调节最适长度,用封口式卡扣将输液袋(瓶)牢牢扣住,如需更换液体,只需将封口式卡扣打开,将引液针插入另一袋(瓶)液体中,再将卡扣扣上. 结果与结论:适用于所有人群在输液过程中能够有效防止输液器脱落,适合各种规格的软袋装、玻璃瓶装液体,确保了患者的输液安全,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节约了护士的工作时间,提高了患者和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
  •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静脉留置针最佳外固定方法创新。 方法:将本科的80例应用留置针的患儿分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人。对照组采取常规的留置针固定方法,穿刺成功后边并将透明贴膜直接覆盖在进行固定,留置针尾部用小棉球垫上以防损伤患儿的皮肤,外绕小儿绷带加以固定,患儿输液完毕后封针结束。观察组:穿刺成功后边并将透明贴膜对折后竖立覆盖在留置针针眼处进行塑形U型固定,留置针尾部用小棉球垫上。因为患儿的皮肤嫩。以防损伤患儿的皮肤,外绕小儿绷带交叉加以固定要露出留置针眼处,便于护士和患儿家人的观察。患儿输液完毕后封针结束。然后再用自制创新发明的手套和脚套外固定。双层保护安全性高。 结果:观察组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长,且不易脱针明显优于对照组符合统计学数据P<0.01。改进留置针的固定方法可以明显延长留置针在静脉内的留置时间。 结论:留置针新的的固定方法牢固。
  • 摘要:肢体运动功能丧失或障碍直接威胁人类独立生活和正常参与社会活动.康复训练对于骨折、烧伤后伤残患者、偏瘫等运动功能障碍患者恢复正常生活至关重要.现在的康复训练一般由康复医师和责任护士进行完成,这样加大了医护人员劳动负荷及工作量.现有的康复支架不利于患者活动,且携带不方便,为更好地帮助患者上肢恢复功能,满足临床实际需要,为此设计了一款适合上肢康复的训练仪器,弥补以上不足.
  • 摘要:目的:研制一种具有洗涤血细胞用于血液回输和便于纱布清点的新型装置提高血液回输的有效率,减少外科手术大量输血给患者带来的风险,提高护士工作效率,减少护理差错.方法:在槽体内设置可移动硅胶版面5-7块,硅胶版面上有直径为2CM和3CM的圆孔10个用于固定纱布.上槽面上方通过滑轮和手柄移动硅胶板面进行纱布清洗.结果:利用此回收清点槽,手术室护士可快速准确清点纱布,并能做到清洗力度均匀,减少对血细胞的破坏.结论:手术纱布细胞回收清点槽的运用可以提高护士工作效率,减少血细胞的破坏、提高血液回输的有效率,避免环境污染及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 摘要:目的:探讨自主研制的简易动静脉止血器在静脉输液拔针后穿刺点压迫止血中的应用. 方法:选举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病区2015年4月—5月收治的住院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拔针后采用常规按压止血法,观察组则采用简易动静脉止血器(专利号ZL201520184173.3)对拔针后的穿刺点局部压迫止血,比较两组患者穿刺点出血和皮下淤血的发生率. 结果:对照组穿刺点出血10例、皮下淤血27例;观察组穿刺点出血1例、皮下淤血3例;观察组在穿刺点出血和皮下淤血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方面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简易动静脉止血器按压力度和部位恒定、可控、可视,应用于静脉输液拔针后的穿刺点按压止血效果显著,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明显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 摘要: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康复产品作为对伤残者人文关怀的化身,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肢体运动功能丧失或障碍直接威胁人类独立生活和正常参与社会活动.严重下肢烧伤,术后卧床时间和创面愈合时间长.常有瘢痕增生并引起膝关节僵硬及胴窝瘢痕挛缩畸形影响下肢功能.患者行走、坐卧均不方便.患者腿部烧伤后需要进行康复治疗,康复治疗过程中防止肌肉之间粘连,需要不定期的进行活动,已提高患处的康复效果,目前缺少必要的活动器材,一般通过护理人员的进行活动按摩,加大了护理人员的劳动强度,患者腿部的血液循环效果差,不利于康复治疗.为满足临床实际需要,设计了一款适合下肢康复训练仪器,弥补以上不足.
  • 摘要:目的:发现使用直尺测量压疮面积的风险,探究适用于医院临床的压疮面积测量工具.方法与结果:直尺测量压疮面积误差大且有交叉感染的可能.使用心电图打印纸制作压疮面积测量尺,既符合专业伤口面积测量尺的直角要求,又因一次性使用而满足院感的需要.结论:心电图打印纸制作的压疮面积测量尺替代直尺测量压疮面积简便易行,更能准确评估伤口大小且避免交叉感染,可推广使用.
  • 摘要:目的:探讨新型床头卡在急诊留观患者使用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科室2016年7-9月没有应用新型床头卡的420例留观患者作为对照组,2016年10-12月应用新型床头卡的400例留观患者作为实验组.观察两组患者使用新型床头卡后出现护理差错事故的情况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通过对实验组患者运用新型床头,降低了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更是极大程度提高了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论:在急诊留观患者中使用新型床头卡的效果良好,提高了医护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有效降低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同时也使护患关系得到了有效的改善.
  • 摘要:目的:探索规范、精准的临床诊疗护理路径,提高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使用寿命,减少血管通路相关并发症. 方法:借鉴多学科合作的(MDT)诊疗模式,以肾内科为主导,建立多学科合作的血管通路中心,根据KDOQI指南和最新国内外专家共识,为维持性透析患者的血管通路制定了规范的诊疗护理路径,即血管通路五部曲:术前评估、建立通路、通路使用、通路监测及通路维护. 结果:经过这一年的实施与探索,我中心导管相关感染率由每千导管日11.5例次下降至6.9例次;首次透析内瘘使用率由38%提升至61%;内瘘血栓形成率由0.18次/患者年下降至0.11次/患者年;内瘘感染率由1.13%下降至0.57%,各项指标均在国内甚至国际都处于先进水平.另外,穿刺成功率由90%提高到98%,患者满意度由95%提高到99%。 结论:借鉴多学科联合治疗模式,成立血管通路中心,采取多学科协作模式,通过对血管资源实施综合评估,运用最佳证据与实践,制定精准的诊疗护理路径,为患者个性化定制“生命线的构建和维护计划”,延长了内瘘使用年限,改善了患者生存结局.
  • 摘要:目的:调查河北42家二级以上医院中心血管通路装置使用及管理现状,为发现相关问题,做好中心血管通路装置临床使用细节管理,有针对性的制定使用中心血管通路装置的管理制度提供依据. 方法:运用问卷调查法从河北省部分二级及以上医院(12家三级甲等医院和30家二级医院)中符合条件的科室随机抽取240个科室进行调查. 结果:三级医院中心静脉血管通路装置使用率高于二级医院(P<0.05),科室在CRBSI预防及处理流程管理方面,三级医院也明显优于二级医院(P<0.05);但均存在PICC穿刺及维护士无资格证现象(P>0.05).中心血管通路装置规范性管理调查中发现,在中心静脉导管维护中使用专用维护包的比例只有8.08%(三级医院)和13.73%(二级医院)(P>0.05);使用消毒棉片规范擦拭无针接头的科室数占调查科室比例为5.05%(三级医院)和13.73%(二级医院)(P>0.05);在冲封管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封管液肝素盐水浓度高于规范要求、科室内多人共用一袋科室配置封管液和配置的封管液储存时间超过2h,存在严重感染隐患.在三级医院和二级医院受调查的科室中分别有37.25%,和30.30%(P>0.05)的科室使用肝素浓度高于10u/ml的肝素盐水为PICC和CVC封管.同时受调查的科室中三级医院(45.45%)较二级医院(21.57%)有更高比例(P<0.05)的科室存在封管液多人共用并储存超过两小时现象. 结论:河北省二级以上医院在中心血管通路装置的使用和管理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有较大的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的风险,应尽快制定中心静脉血管通路装置使用和管理制度,加强培训与检查,以保证中心血管通路装置使用安全.
  • 摘要:目的:探索科学高效的麻醉科护理人员管理模式,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护理管理质量. 方法:2014年起逐步探索,于2016年有效实施护理人员分层管理模式,将护士分为三层管理,即三级管理岗,二级组长岗及一级护理岗;同时结合麻醉科护理工作运行特点,配备麻醉患者转运护理员岗位.护理人员分层按照1:4:11的比例设置,配备护理员4名.根据不同分层岗位分别完成麻醉科护理管理、麻醉科恢复室临床护理、药品管理、麻醉护理配合及麻醉患者转运工作.比较有效实施护理人员分层管理后护理工作完成数量、护理工作质量及麻醉医生、护士满意度的差异. 结果:实施护理人员分层管理后,护士工作的效率提升,护理工作完成数量、护理工作质量及麻醉医生、护士满意度均明显提升,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护理人员分层管理有效提高了麻醉科护理管理质量,是有效的护理人员管理模式.
  • 摘要:护理指标是评价护理质量、辅助临床决策的重要依据.随着护理行业信息化的建设和发展,护理信息系统的功能不断拓展,根据护理指标的形式和内涵,将护理指标合理应用于护理管理信息系统中,有助于提高护理管理效率和水平.同时,各医院护理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对护理指标的筛选和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质量敏感指标质控小组的建立与运行效果. 方法:成立由内、外、妇儿、急诊、手术室、监护室10名护士长组成的护理质量敏感指标质控小组,制订符合我院的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及相应的过程指标,同时制订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数据收集表,由各科进行数据收集并上报.每月质控小组对各科室监控的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的过程指标,运用Y/N(Yes/NO)的评价方法进行质控,每月底对质控结果及各科上报的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数据进行汇总,每季度运用质量管理工具进行分析,找出需要下季度重点质控的敏感指标,并在护士长例会上进行通报,运用PDCA、品管圈等方法对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发生率进行持续改进. 结果:护理质量敏感指标质控小组建立与运行后,护理质量显著提高(P<0.01),住院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出院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P<0.01). 结论:建立护理质量敏感指标质控小组并进行质控,有利于过程控制高风险因素,实现预防住院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的高效管理,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 摘要:护士分级管理模式和薪酬体系不仅是医疗卫生改革发展的关键环节,更是摆在医院护理管理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首先介绍了护士分级管理模式和薪酬体系的相关概念,并结合医院实际分析了我国薪酬体系的现状,最后提出了护士分级管理和护士薪酬体系改进的几点建议:实施宽频薪酬,真正实现“以级定薪、级变薪变、优绩优酬”的薪酬分配体系.
  • 摘要:目的:应用CATCH模型对住院患者进行预防跌倒管理,有效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减少因跌倒所致的意外伤害,保障患者安全. 方法:实施基于CATCH模型的预防跌倒管理,以跌倒高危因素为切入点,建立多学科合作团队,鼓励各部门领导的积极参与,辅以技术支持跌倒管理流程,实施有效沟通策略,营造广泛的预防跌倒氛围等,在106个护理病区实施,比较应用CATCH预防跌倒管理模型前后的效果. 结果:实施基于CATCH模型的预防跌倒管理后,患者跌倒高风险上报率明显提升(P<0.01),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明显下降(P<0.01),预防跌倒过程监控指标落实率明显提升(P<0.01). 结论:基于CATCH模型的预防跌倒管理,对住院患者跌倒实施全面和多方位的干预,实现了预防跌倒科学、规范化管理,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保障患者安全.
  • 摘要:在医院护士短缺的情况下,通过在我们军队医院病区中应用磁性护理理念,构建磁性护理工作环境,吸引和保留住高素质的专业护理人才,降低护理人员的离职率,提高护士对工作的满意度,从而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使患者和护士都达到最高满意度.本文旨在介绍借鉴磁性文化理念,推动磁性护理,以构建磁性职场环境,展现磁性护理本质.
  • 摘要:目的:建立宁夏贺兰县域内护理工作体系. 方法:使用PDCA戴明循环法依据二级医院评审标准. 结果:编置体系文件成册,含护理管理组织架构、管理岗位结构、各级护理管理岗位任职资格与职责、护理管理委员会(护理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委员会、QC小组、护士培训与教学小组、护士职业安全与维权委员会、专科护理管理委员会)职责;护理人员的录用、聘用、准入、资质审核、护理人员的配备与设置名录;护士排班与各班职责、护理人员应急调配(机动库护士管理规定等);各级护士培训与考核、能力评价、表彰奖励、绩效管理;护理管理工作制度15项;护理安全工作制度22项;护理业务技术管理(操作技术、护理文件、危重症管理、新技术新业务管理;病区管理制度10项;临床科室和非临床科室(布局、设置、人员、环境等)管理;护理服务支持系统(保洁班、洗衣班、运送组)管理;各护理单元评价考核标准(护士管理、环境管理、基础重症护理、护理文件书写、病情掌握、健康教育、患者身份识别、用药管理、院感管理、物品管理、护理不良事件管理、护理操作等内容);护理风险应急预案29项.并实施、改进. 结论:护理质量体系必须持续改进;各级护理人员更新思维,使管理下沉;体系中质量的提高依靠科学管理工具.
  • 摘要:目的:分析基于赋能理论构建老年慢病居家照护模式所面临的内部和外部环境,并为该照护模式的实施与发展提供策略. 方法:采用SWOT分析法对现阶段构建基于赋能理论老年慢病居家照护模式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矩阵分析,并就该模式的构建提出相关建议. 结果:基于赋能理论老年慢病居家照护模式的构建能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和日益增长的慢病危机,但也存在一定阻力,医疗服务保障系统与护理人员激励机制不完善以及媒体与网络谬误等影响成效. 结论:基于赋能理论构建老年慢病居家照护模式需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凭借国家政策与财政的大力支持,加强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借助媒体与网络等工具,进一步增加患者获取疾病相关知识的途径,促使赋能护理理念和实践在老年慢病居家照护模式构建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 摘要:目的:探讨基于患者需求为导向的优质护理服务对于持续提升住院患者满意度的实践与成效. 方法:立足患者需求持续深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以患者需求为导向形成“提升住院患者满意度十大目标(0-9)”及“关注患者需求321服务计划”两项创新举措,从保障患者安全、夯实专业服务、优化服务流程以及满足患者基本需求等方面落实多项举措.比较实施举措前后患者满意度及各维度的差异. 结果:举措实施前后患者满意度提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439,p=0.000),护士操作、病房环境、护士态度、健康教育、护士反应5项最低得分条目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以患者需求为导向“提升住院患者满意度十大目标(0-9)”及“关注患者需求321服务计划”是可有效提高住院患者满意度.
  • 摘要:目的:基于信息化系统,探讨临床科室护理夜班绩效改革方案的建立与实践.方法:成立绩效考核组,采用问卷调查法确定夜班工作量测算指标及权重,利用医院HIS、护士站信息管理系统(NSIMS)提取数据,确定夜班绩效计算公式,固化至医院综合运营系统(HERP).结果:每病区护理夜班工作量、每名护理人员夜班绩效金额均可在HERP系统中进行动态查询.与夜班绩效改革前相比,改革后护士职业认同感得到提高,离职意愿得到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护理夜班绩效改革,有助于提高医院护士职业认同感,降低护理队伍的离职意愿,值得借鉴和推广.
  • 摘要:目的:构建ICU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方法:在卓越绩效评价准则理论基础上,采用德尔菲法,通过2轮23名专家咨询确立ICU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结果:专家咨询的权威系数为0.83,判断系数为0.94,熟悉系数为0.72,最终构建的ICU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涵盖6个一级指标、30个二级指标和91个三级指标,一、二、三级指标的协调系数分别为0.152、0.193、0.171,协调系数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ICU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经检验,结果科学可靠,可为ICU护理质量的客观评价提供依据.
  • 摘要:目的:监测某三甲医院急诊抢救室危重患者就诊流量变化规律特征并提出对策,为提高急诊急救水平及加强医疗安全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回顾性分析某三甲医院2014年01月-2016年12月进入抢救室危重患者例数、来院方式、时段变化规律,分析其特征及变化规律. 结果:进入抢救室危重患者共63490例,来院方式以平车载入占58.16%,步入和扶入占27.14%,抱入和背入占14.70%.03:00-07:00系就诊均数低峰时段,07:00-15:00就诊人数逐渐上升,15:00-21:00系高峰时段平台期,21:00-03:00系逐渐下滑.A班(08:00-16:00)就诊均数22.18±5.29例,P班(16:00-23:00)29.37±6.27例,N班(23:00-08:00)12.34±3.85例,单日平均就诊人次为61.25±12.56例. 结论:急诊抢救室危重患者来院方式存在特征性,就诊流量变化存在规律性,应采取各种有效机制缓解急诊拥挤现象,同时注意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以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质量.
  • 摘要:目的:探讨合理有效的磁性医院建设管理模式,改善护士工作环境,保障磁性医院建设诸项工作顺利实施. 方法:2016年1月医院以结构-过程-结果模式为理论框架,启动磁性医院建设活动.全过程贯彻以“护理工作”为主体、以“护士、患者”为中心、以凝练护理文化为最终目的.活动实施过程中,通过对磁性医院建设措施的结构评估、过程评估及结果评价,确保各项工作有效落实.磁性医院建设方案实施前后,均使用“护士工作满意度量表”评价8个维度的护士工作满意度,比较磁性医院建设方案实施前后的护士工作满意度及离职率. 结果:医院实施磁性医院建设,可显著提高护士整体工作满意度(P<0.05),降低护士离职率(P<0.05). 结论:Donabedian的结构-过程-结果三维模式涵盖了磁性医院建设的结构、过程、结果的各个阶段,可有效保障磁性医院建设各项工作顺利实施,改善护士工作环境,降低护士离职率.
  • 摘要:随着医院各项改革的深入进行,有效管理病房物资、控制科室成本成为病房管理者关心的话题.病房作为医院的基本组成部分,其物资的消耗情况也影响到医院支出比例.在病房中高效的物资管理模式关系到临床工作的正常运行.如何保障物资充足、合理运用库房,减少囤货是病房成本控制的关键.
  • 摘要:目的:探讨个案管理模式在疾病管理中的作用,建立个案管理的实践路径;从个案管理师的选拔与任用,以及标准化培训管理体系的构建,推进个案管理师在延续性护理上的发展,发挥个案管理师的岗位优势,为患者提供持续性及协调性的全程照护服务. 方法:分享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个案管理师岗位设定、人员选拔与任用,以及标准化培训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施过程.理论培训:依据个案管理师的角色及个案管理的目标,分别从个案管理的层面及专科层面建构理论课程体系,邀请台湾个案管理师及国内知名专家担任讲师开展专项培训;临床实务培训:依照专科需求及患者诊疗护理为主线,设计个案管理师培训路径,与专科共同进行临床实务及相关辅助科室跨部门培训.同时,对培训人员进行系统性考核及标准化选拔,并在临床以多学科合作的形式推动个案管理的整体运行. 结果:针对我院完成规范化培训及考核合格人员,从中选拔三人分别担任儿童哮喘、糖尿病、肝胆胰肿瘤三类疾病个案管理师,在临床开展个案管理作业.分别对三个专科个案管理的开展现状进行成果分析,其中在糖尿病及儿童哮喘两类疾病中已初步显出成效,经个案管理后,糖尿病的个案控制良好率达85.6%,超过我国目前的控制良好率(39.7%);儿童哮喘个案控制良好率达74.5%、超过我国目前的控制良好率(52.56%);同时,患者对个案管理师工作及服务的满意度可达到98.27%,其中认为个案管理师的干预很有帮助的患者占91.8%. 结论:个案管理可以通过多学科整合、联合性照护,为患者及家属提供持续性及协调性的全程照护服务.经过系统性人员选拔、任用及规范化培训的的个案管理师,可以在疾病管理、整体护理、持续照护上发挥重要作用,促进患者及其家属参与健康及疾病自我管理,进而达到控制就医成本和改善生活品质的护理目标.
  • 摘要:目的:制定并落实公平、合理绩效奖金分配方案,体现多劳多得、按劳取酬、公平、公正、合理的分配原则,提高护理质量,充分调动护士工作积极性.方法:我院探索构建适合我院情况的护理绩效管理体系,并将多维度绩效考核与奖金挂钩,将精细化管理理念引入护理绩效管理,根据工作量、护理时数、收入、成本、护理质量等内容对全院护理单元的绩效奖金进行评定.结果:护理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护患满意度满意度提高,护理纠纷、投诉减少,各类培训到课率较前提升,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岗位绩效考核可以提高护理质量、护患满意度,减少护理纠纷、投诉,提高培训到课率,效果肯定.
  • 摘要:目的:评价军队医院护理人员积分制管理方案的实施效果. 方法:以我院300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通过发放自设问卷调查方案实施的满意程度;统计我院2013-2015年使用积分制管理方案以来,医院护理质量指标变化情况. 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298份,护理人员对积分制管理方案的满意程度较高(每条目平均得分为(4.43±0.28)分);医院病区管理、护理服务满意度、专科护理、危重症伤病员护理、健康教育5项护理质量指标得分明显提高(P≤0.05);护理差错发生率下降3.57个百分点. 结论:积分制管理方案的实施应与医院人员类别相结合,体现了合理性、可靠性、公正性,提升了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和积极性,提高了护理质量水平.
  • 摘要:目的:了解科室管理者领导风格以及医护合作现状,并从护士的视角探讨科室管理者领导风格对医护合作的影响. 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对北京市8所三级甲等医院的676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护士长变革型领导风格(4.28±0.65分),大于交易型领导风格(3.51±0.40分);科主任变革型领导风格(3.97±0.71分)大于交易型领导风格(3.41±0.46分).医护合作得分为3.87±0.70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分层回归的结果显示,科主任的变革型领导风格、护士长的变革型领导风格和科主任交易型领导风格是医护合作的影响因素,其中科主任变革型领导风格的影响作用最大,护士长变革型领导风格的影响作用较大,科主任交易型领导风格的影响很小. 结论:科主任和护士长的变革型领导风格对医护合作均有重要的影响.医院管理者应采取措施提升科室管理者变革型领导风格,有效促进医护合作,从而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 摘要:目的:探讨可视化管理在老年病房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为老年病房管理提供相关参考依据.方法:将可视化管理理念引入到老年病房管理中,并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分别对240名患者、24名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绝大多数患者认为病房内各种标识内容形象直观、包含的信息有帮助、对住院环境感到满意,医护人员认为病房内使用标识重要、标识上的信息对医护人员和患者均有帮助.结论:可视化管理运用于老年病房管理中有利于推动管理自主化、规范化,并有利于提升病房的服务质量.
  • 摘要:目的:提高护士抗菌药物的理论知识并规范合理使用行为,推动医护药一体化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精细体系建立.方法:2016年7月至8月我科“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专项监测小组”对我科护士抗菌药物知识及行为进行调查并实行干预措施.结果:干预前后护士在抗菌药物滴注时间和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和行为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科通过采用精细化管理模式,提高了临床护士抗菌药物理论知识,促进临床工作中正确使用抗菌药物的行为,提升临床抗菌药物使用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 摘要:目的:在团队合作中,“平行思维”越来越受到推崇,尤其是“六顶思考帽”这种高效的思考方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领导者和和员工的认可,本文运用六顶思考帽的平行思考法对科室护士的绩效考核和奖金分配调整进行可行性的探讨及应用.从而找到适合科室护士的绩效考核及奖金分配方案; 方法:运用六顶思考帽的平行思考法对科室现有的护士绩效考核及奖金分配方案进行分析讨论,找出问题所在,并重新调整科室护士的绩效考核及奖金分配方案; 结果:运用“六顶思考帽的平行思考法调整科室考核及分配方案后,极大地调动了科室护士的主观能动性及工作的积极性,提高了工作效率,出院患者满意度由93.5%提高至99%,住院患者满意度由95%提高至100%.护士对护士长的满意度由85%提高至98%. 结论:通过运用六顶思考帽的平行思考法调整科室的绩效考核和奖金分配方案后.充分调动了科室护士的积极性.提高了患者及护士的满意度.
  • 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全院抢救车管理标准化率中的作用.方法:运用品管圈活动的管理方法进行全院抢救车管理问题分析,原因分析、制定对策并组织实施.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的开展,抢救药品、物品的完好率达100%;提高了临床护士的应急能力,医护人员对抢救车配置的熟知程度明显增加,确保抢救及时性;缩短了交接班时抢救车的交接时间.结论:品管圈活动有效提高了全院抢救车的标准化管理,有利于抢救车方便、快捷的使用,保证抢救的及时性.
  • 摘要:目的:为了提高肿瘤专科护士在输液过程中化疗防护依从率,本研究运用品管圈工具进行持续质量改进,探究品管圈活动的应用效果. 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确立以“提高肿瘤护士输液过程中化疗防护依从率”为主题,运用品管圈理论,对肿瘤内科护士化疗防护缺失情况进行现状调查,对其相关因素采用头脑风暴法及关联图分析法分析原因,设定预期目标将肿瘤护士输液过程中化疗防护/依从率提高到69.0%,拟定对策并实施,制作化疗防护车及化疗防护包、醒目提示标识牌,制订细胞毒药物处理流程图,完善化疗防护制度及考核制度等措施,运用PDCA管理方法进行效果评价与改进.并比较品管圈活动前后护士输液过程中化疗防护依从率. 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前,肿瘤科护士输液过程中化疗防护依从率为36.2%,开展品管圈活动后,肿瘤科护士输液过程中化疗防护依从率提高为75.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肿瘤护士输液过程中化疗防护依从率效果显著,同时降低护士职业危害,保障了护士职业环境中的安全,而且能增强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意识,提高护理人员的团队协作精神,值得临床推广.
  • 摘要:目的:构建疼痛专科手术间,探索其模式在三级医院具有一定规模的疼痛学科建设中的适用性及管理方法的可行性.方法:结合手术患者安全管理目标和手术间管理标准,完善制度、制定工作流程,重视由护士主导的术前二次评估及合理有效的时间管理,围绕手术各环节加强质量控制,严格预防医院感染.结果:专科手术间运行一年余以来,共实施手术1561例,术后无一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及感染.患者年度平均满意度由2015年的93.96%,提高到2016年的96.48%,较上一年度提高了2.52%.同时医护人员也提高了工作效率.结论:我院疼痛专科手术间运行及管理模式安全、可行.可用于三级医院疼痛学科建设的探索.
  • 摘要:目的:探讨“天使自控圈”在介入卒中病房护理质量一级质控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建立护士自控微信圈,由责任人将病房一级质控指标完成情况转化为照片或图片的形式,在相对固定时间内发送到“天使自控圈”,护士长定时查看,及时督导和质量跟踪.结果:应用“天使自控圈”前后,护士的护理质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护理质量管理中,护士的自我控制能力是每件护理工作的基础,以护士乐于接受的微信形式建立“护士自控圈”,使全员主动参与质量控制,结果直观、高效,有效提升护士的自我控制能力,这种方法可以推广和借鉴.
  • 摘要:目的:探讨危急值报告流程在门诊患者就诊过程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制订门诊危急值报告及处理流程,完善抢救物品,组织人员培训及演练,畅通危重患者转运通道.结果:2015年4月-2016年4月,共接到门诊危急值266例,不合格9例,合格率为97%,患者及家属对所采取措施表示满意,无投诉.结论:门诊医护人员应加强责任心,严格落实危急值报告制度及处理流程,提高门诊危重患者的急救护理水平.
  • 摘要:目的:本研究以提升医院服务为目标,探索新医院运营中提升医院服务的系列方法和效果. 方法:在研究过程中,研究者将无形服务有形来做,结合服务的特性,借助管理工具,利用价值流图找出服务流程中的浪费点,利用鱼骨图或5Why法找出相应对策,分期分批,从提升护士服务能力、改善患者就医环境、改进患者就医用物、改进医疗服务流程等四个方面改进护理服务、减少浪费、优化医院流程、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品质. 结果:第三方满意度调查显示病人满意度逐渐上升,同时收获若干无形成果:院区护士荣获省级“最美护士”光荣称号,院区获网络评选病人最满意医院前五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良好统一. 结论:提升护理服务在新院区开业初期很有必要,本研究成果可作为示范向其他医院推广,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 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无惩罚上报制度下护理人员不良事件上报意愿情况与产生成因. 方法:本次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名有护士执业证书且工作满两年以上的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本院自行制定了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进行探析,了解无惩罚上报制度下护理人员不良事件上报意愿情况与产生成因. 结果:对于不良事件隐瞒调查,能隐瞒时上报的人员所占比例为4.5%,不能隐瞒时,上报人员所占比例为95.5%,介于两者之间所占比例为36.5%;并且不同年龄和职务的护理人员,不良事件上报意愿存在显著差异,差异之间的统计学意义显著(P<0.05).而阻碍护理人员将不良事件上报的原因包括有以下几点:一是,上报者和事件当事人的保密工作不到位;二是,上报的过程复杂;三是,医院的责备文化;四是,上报人害怕承担相应的责任;五是,医院内无惩罚上报制度. 结论:医院无惩罚上报制度会影响护理人员不良事件上报意愿,且不同年龄和职务的护理人员,不良事件上报意愿存在显著差异,而阻碍不良事件上报的原因多样,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 摘要:目的:将医院信息化建设成果应用于护理垂直管理中,提升护理垂直管理水平.方法:利用0A系统和护理管理系统动态垂直管理护理团队、利用电子病历系统和医信护理管控平台实现护理质量管控、利用移动护理提升临床护理服务品质,利用HIS系统和大数据研发护理绩效评价软件、建立以工作量为基础的护理绩效考核体系.结果:护理人员离职率有效降低、给药错误发生率显著降低、患者满意度和护士工作满意度显著提高结论:依托信息化技术支撑,改善了护理垂直管控人员、质量和绩效的流程和方法,规范了护理行为,强化质量管理,增进临床护理服务质量,调动护士工作积极性,提高护理垂直管理效率.
  • 摘要:目的:探讨如何降低胸外科术后患者病理图文报告的逾期未归档率.方法:成立“医护一体化”专项管理小组,调查患者未能及时复印病理报告以及病理报告延迟归档的现状,并分析原因,提出对策.结果:干预后,患者能够及时复印病理图文报告,病理报告单的逾期未归档率由53.74%降至2.3%.结论:采用“医护一体化”模式加强病历质量管控可以有效降低病理报告单逾期未归档率.
  • 摘要:目的:通过以高级实践护士(APN)为主导的延续性护理模式的选择和实施,探讨延续性护理对慢性病人在居家时期的服务效果. 方法:采用集中电话随访和入户服务两种方式共对7715人提供延续护理服务,其中分布37个临床科室. 结果:开展此项工作有效地增强了医患之间的信任和理解,让患者在出院后也能得到优质护理服务;最大限度减少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患者往返医院次数,深受患者家属的好评.还可以实现医院护理人力资源的优化重组,使由于身体原因不能服务于临床一线的护理资深专家继续发挥优势,以另一种服务方式惠及患者,同时也架起了主管医生与出院后患者之间的沟通桥梁,为居家治疗计划的修订提供可靠的依据. 结论:延续性护理在慢性病人居家时期取得了满意的服务效果.
  • 摘要:目的:了解医院PICC护理门诊导管维护患者就医成本情况. 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法,对上海某郊区三级乙等医院PICC护理门诊175名肿瘤患者就医费用成本与所消耗的时间成本进行调查. 结果:175名调查患者中男性占46.86%,女性占53.14%,平均年龄(55.85±12.56)岁,以低学历、低职称、低收入、老年人为主,维护治疗费用平均(56.27±6.91)元,其中自费费用平均(31.70±22.10)元;就医挂号费平均(12.54±1.12)元,其中自费费用平均(6.64±3.94)元;就医交通费用平均(21.61±26.91)元;就诊所需往返交通时间平均57.71分钟;就诊等候时间平均25.19分钟;78.86%的患者由1-2名直系亲属陪伴,增加了患者就医成本指出. 结论:加强社区PICC维护技术的推广应用,以减轻肿瘤置管维护患者就医费用成本与往返交通所消耗时间成本的支出.
  • 摘要:目的:通过质量持续改进的实施,全面提高护理质量.方法:修订完善管理制度、健全护理管理体系、改进质量控制方法、规范强化基础管理、加强在职护士培训.结果:在公立医院托管后基础护理管理、药品器材管理、护理安全管理、护理人员质量安全意识等有显著提高.
  • 摘要:目的:探索企业管理模式下的护理绩效管理方法与效果. 方法:河南宏力医院将“企业式”经营模式导入医院管理,在医院年薪制的薪酬体系下,建立护理绩效管理闭环流程,设计分层绩效表达形式,引入绩效管理工具,依托信息化手段等. 结果:护士满意度提升3.8个百分点,离职率下降2.3个百分点,护理队伍日趋稳定;病区主动调配护理人员,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效率提升;护理不良事件改进利用率提升25.5%,QCC、PDCA质量改进完成案例数提升153.1%,护理管理效能不断增强;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的优秀率(“非常满意”项目所占比例)由32%提高到87%;出院患者电话回访中受到患者提名表扬人次2016年较2014年相比增长239.6%,服务品质持续提升. 结论:护理绩效管理创新对优化护士薪酬,调动护士积极性,提升护理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 摘要:目的:探讨现阶段影响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的因素及促进护士自愿上报的有效策略.方法:对本市十家二级医院的1258名护士发放的《护理人员自愿上报护理安全事件影响因素调查问卷》,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影响护理安全(不良)事件上报的因素主要有:害怕影响个人业绩评定和病区或医院声誉占97.5%,文化因素占78.68%,对不良事件错误判断或认识占42.69%,环境因素占45.63%,上报程序复杂占23.67%.结论:通过完善护理安全(不良)事件上报系统的管理、建立无惩罚性的文化环境,加强护理人员护理安全知识培训,均有助于提高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的上报率.
  • 摘要:目的:探讨三线护士长查房流程的科学性,改进三线查房流程,提升夜班护理质量和安全.方法:应用FOCUS-PDCA程序找出改善前三线护士长查房流程中的薄弱环节,进行流程再造,并将2016年1月(对照组)和2016年7月(实验组)查房问题的重复及整改落实时间所需时间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查房问题的重复率相比于试验组由54.2%下降至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整改落实时间由(35.2±2.7)天下降至(5.2±1.8)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FOCUS-PDCA程序可以有效改进流程问题,有效提升护理管理质量,同时,提高护理团队的凝聚力及管理能力.
  • 摘要:病床是医院的核心资源.科学管理医院的病床,充分利用医院的每一张床,满足患者住院需求是医院管理的重点之一.科学管理医院的病床,充分应用医院的每一张床,满足病人的住院需求,既是惠民举措,也将带来医院资产管理效率的提升.
  • 摘要:目的:分析预约诊疗服务管理问题,探索提高患者预约率、降低爽约率、提升医疗服务措施,切实解决“看病难”问题.方法:依托信息技术,开展多形式的预约挂号服务.细化管理,实行科学、规范的预约流程.结果:通过预约挂号系统及管理优化,我院预约人数逐年上升,明显提高了门诊复诊预约率,降低了爽约率,较好地缓解了候诊拥堵问题,提高了门诊预约满意度.结论:预约诊疗服务是医院开放服务的窗口,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任重道远.医院应通过加强管理,细化流程,建立多渠道预约平台,提高门诊预约就诊服务水平.
  • 摘要:目的:探讨院内建立多学科一体化糖尿病管理模式的建立及其对非专科糖尿病的管理效果. 方法:护理部牵头组建多学科一体化糖尿病管理团队,成立糖尿病管理指导委员会,选拔各科室骨干作为联络护士组成覆盖全院的糖尿病管理小组.对联络护士进行系统的糖尿病管理知识培训,制定并督导普通病区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全程管理. 结果:非专科糖尿病管理小组中联络护士培训后理论知识优良率较培训前提高,糖尿病知识各单项成绩较培训前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非内分泌科住院的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明显加强,异常血糖得到及时处理,无不良事件发生. 结论:多学科一体化糖尿病管理提高了非分泌专科护士的糖尿病知识水平,提高了非内分泌科糖尿病患者护理质量,促进了糖尿病患者管理系统性、规范性.
  • 摘要:目的:为了完善患者就医经历、便于患者及时获得完整病例做好后续治疗,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医疗纠纷,维护医院良好的公信度.方法:开展以“降低病理报告单未归档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对本科室2016年1月-5月的病理报告单未归档率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原因,制定、落实并反馈相应的对策和方法.结果:本科室病理报告单未归档率由53.74%降至2.3%,品管圈人员各项能力得到显著提升.结论:品管圈活动在降低病理报告单迟归率中效果显著,有效提高了医护的工作效率,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也使护士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增强了医护责任心.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