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湿热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肠道菌群失衡的风险模型建立及降酶方干预效果

湿热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肠道菌群失衡的风险模型建立及降酶方干预效果

         

摘要

目的 分析湿热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发生肠道菌群失衡的危险因素,建立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以及探讨降酶方对肠道菌群失衡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择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龙岗)2018年8月至2020年1月220例湿热型CHB患者,其中发生肠道菌群失衡的患者80例,单因素分析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肠道菌群失衡的危险因素,建立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并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恩替卡韦片+双环醇治疗,观察组给予恩替卡韦片+降酶方治疗,观察两组治疗相关血清因子以及肠内腐败物质的变化.结果 年龄(OR=2.995,95%CI:1.419~6.320)、营养不良(OR=6.767,95%CI:2.485~18.422)、肠功能障碍(OR=2.195,95%CI:0.681~7.072)、压力(OR=5.714,95%CI:2.235~14.612)、不良情绪(OR=6.104,95%CI:2.001~18.620)是湿热型CHB患者发生肠道菌群失衡的危险因素,基于以上危险因素建立风险列线图模型,具有较好的精准度和区分度,两组患者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ALT、AST、TBI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内粪便相关腐败物质的氨、硫化物、苯酚、甲基酚、乙基酚、吲哚、粪臭素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观察组治疗后腐败物质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年龄、营养不良、肠功能障碍、压力、不良情绪是湿热型CHB患者肠道菌群失衡的独立危险因素,其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精确度和区分度较好,对患者行降酶方联合恩替卡韦片治疗临床疗效好,有利于患者体内菌群恢复均衡.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