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华肝脏病杂志》 >暴发性肝衰竭小鼠细菌侵袭肠黏膜方式的研究

暴发性肝衰竭小鼠细菌侵袭肠黏膜方式的研究

         

摘要

目的通过研究细菌侵袭肠黏膜屏障的方式,探讨暴发性肝衰竭(FHF)并发自发性腹膜炎(SBP)的机制。方法取240只雄性BALB/c小鼠,分为等渗盐水(NS)组(40只)、脂多糖(LPS)组(40只)、氨基半乳糖(GalN)组(40只)、FHF模型组(120只)。分别腹腔注射相同体积的NS、LPS(10μg/kg)、GalN(800 mg/kg)、LPS(10μg/kg)/GalN(800 mg/kg)。注射处理后,分别于2、6、9、12 h和24 h处死小鼠(每个时间点处死8只小鼠)。实验小鼠均在相应时间点摘取眼球,留取血清,并断头处死动物,留肝脏及大肠组织标本。用全自动生物化学分析仪检测ALT;对肝组织和大肠组织进行HE染色检测;透射电镜观察大肠黏膜超微结构及细菌侵袭肠黏膜的方式。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两组间ALT水平的分析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 FHF模型组ALT水平、肝组织病理学检测结果及病死率和临床表现均符合FHF的诊断标准。4组小鼠注射处理后9 h,HE染色发现大肠组织仅有轻微水肿及少量炎性细胞浸润,此时,透射电镜下观察发现FHF模型组肠上皮细胞微绒毛断裂、脱落、变短,紧密连接(TJs)不完整,细胞器变化明显,HE染色发现FHF模型组肝脏呈成片的出血性坏死,残存的肝细胞肿胀,出血坏死区见较多炎性细胞浸润,但NS组、LPS组、GalN组肝脏组织病理形态及大肠黏膜超微结构变化不明显。FHF模型组注射处理后6~9 h,细菌以胞饮的形式穿入肠壁,细菌穿入肠壁区域的肠道黏膜绒毛脱落,TJs出现断裂,注射处理后12 h发现穿入的细菌以囊胞的形式存在。结论 LPS(10μg/kg)/GalN(800 mg/kg)联合注射建立的FHF小鼠模型是成功的。FHF时,肠黏膜TJs的断裂可能为肠道内细菌进入肠黏膜提供了条件,TJs的断裂可能是FHF并发SBP的原因之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