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华肝脏病杂志》 >乙型肝炎病毒干预后小鼠肝脏树突状细胞p-干扰素调节因子3表达的研究

乙型肝炎病毒干预后小鼠肝脏树突状细胞p-干扰素调节因子3表达的研究

         

摘要

目的研究HBV干预后小鼠肝脏树突状细胞p-干扰素调节因子3及其下游I型干扰素表达的变化。方法用免疫磁珠分选法分离肝脏树突状细胞,并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白细胞介素4在24孔板中诱导培养。用超离心技术获得HBV,并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第5天将培养的树突状细胞分为2组:HBV组与HBV共同培养,对照组加入等量的细胞培养液。24 h后,两组均加入聚肌胞刺激,收集0、1、2、6、24 h的细胞和上清液,用Western blot检测p-干扰素调节因子3的表达情况,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上清液中干扰素β的浓度。组间比较用t检验。结果 0 h时HBV组培养液上清液干扰素β浓度[(12.38±3.71)pg/ml]与对照组[(10.83±4.11)pg/m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聚肌胞刺激后6 h,HBV组培养液上清液干扰素β浓度[(88.67±9.01)pg/ml]与对照组[(137.68±12.28)pg/ml]比较,t=9.653,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聚肌胞刺激后24 h,HBV组培养液上清液干扰素β浓度[(69.89±5.80)pg/ml]与对照组[(72.25±8.61)pg/m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聚肌胞刺激小鼠肝脏树突状细胞后p-干扰素调节因子3表达逐渐增强。经HBV干预在感染时病毒与细胞数量的比值为25,24h后再用聚肌胞刺激2 h,HBV组p-干扰素调节因子3表达较对照组减弱。结论 HBV干预后小鼠肝脏树突状细胞p-干扰素调节因子3及其下游I型干扰素表达均下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