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正常大鼠肝脏射频消融前后外周血树突状细胞的变化及意义

正常大鼠肝脏射频消融前后外周血树突状细胞的变化及意义

         

摘要

目的探讨正常大鼠肝脏射频消融前后其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数目及表型的变化和意义.方法12只健康SD大鼠均分为射频组(6只)和对照组(6只),分别在术前、术后1周抽取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大鼠外周血树突状细胞的数量及表型分析.同时处死动物取材做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鼠肝组织射频灶病理组织学检查显示从中心到外围呈凝固性坏死-细胞变性-肉芽组织形成的演变特点.正常大鼠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0.34±0.08)%表达大鼠特异性标志OX-62,射频后1周为(0.70±0.16)%,射频后1周组与正常大鼠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OX-6(大鼠MHCⅡ)和CD86在正常大鼠外周血树突状细胞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8.20±9.40)%和(37.57±12.24)%.射频后1周分别为(19.63±5.94)%和(46.38±9.67)%.射频后1周组与正常大鼠组比较差异都没有显著性.结论射频消融促使大鼠外周血DC前体细胞数量明显增多,可能会对提高机体在免疫应答中的抗原提呈能力起到促进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