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艾司氯胺酮不同时机给药对瑞芬太尼痛觉过敏的影响

艾司氯胺酮不同时机给药对瑞芬太尼痛觉过敏的影响

         

摘要

目的观察艾司氯胺酮不同时机给药对瑞芬太尼致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痛觉过敏的影响。方法选择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A组切皮前静推艾司氯胺酮0.25 mg/kg,缝皮前20 min静推2 mL生理盐水;B组切皮前静推生理盐水2 mL,缝皮前20 min静推艾司氯胺酮0.25 mg/kg;C组切皮前静推生理盐水2 mL,缝皮前20 min静推生理盐水2 mL。采用电子压力测痛仪测定患者切口周围及前臂术前、术后6 h、12 h、24 h和48 h的疼痛阈值;采用疼痛数字评分(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估患者术后30 min、2 h、6 h、12 h、24 h、48 h的疼痛程度;采用警觉镇静评分(observer assessment of sedation,OAAS)评估患者拔管后5 min的意识状态;记录各组术后拔管时间、术后曲马多使用情况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切口周围和前臂的疼痛阈值检测均显示:术前痛阈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 h、12 h、24 h的痛阈,B组高于A、C组,A组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 h痛阈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各时点痛阈均低于术前。术后30 min、2 h、6 h、12 h、24 h、48 h的NRS评分比较,A、C组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拔管后5 min的OAAS评分比较,B组的镇静程度高于A、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B组比较,A、C组患者术后首次要求追加曲马多的时间明显提前(P<0.05),累积用量增多(P<0.05),镇痛次数增多(P<0.05),A组和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艾司氯胺酮对瑞芬太尼诱发的痛觉过敏有一定的预防作用,且相比于切皮前给予,术毕前给予艾司氯胺酮预防效果更为明显。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