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华妇产科杂志》 >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79例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79例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摘要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选择2007年3月至2010年7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诊断为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患者79例,其中49例(62%)为单纯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增生组),30例(38%)为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合并癌变(癌变组)。回顾性分析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包括年龄、孕产次、体质指数(BMI)、绝经及阴道流血情况、合并症、B超检查等],并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分析了分段诊刮及宫腔镜检查在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1)年龄:患者平均年龄为(50±11)岁,其中癌变组为(51±11)岁,增生组为(50±10)岁,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94)。(2)孕产次:两组患者孕产次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合并症:增生组和癌变组有合并症的患者分别为23例(47%)和13例(4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55)。(4)BMI:癌变组明显高于增生组[分别为(27.9±5.4)和(25.2±2.9)kg/m~2,P=0.024]。(5)绝经及阴道流血情况:绝经后患者癌变组为50%(15/30),增生组为31%(15/4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5);绝经后阴道流血患者癌变组为13/15,增生组为8/1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9);未绝经有月经改变患者癌变组为12/15,增生组为68%(23/3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90)。(6)B超检查:癌变组阳性(指宫腔有回声团)率明显高于增生组[分别为73%(22/30)和51%(25/49),P=0.050]。(7)分段诊刮和宫腔镜检查的诊断价值:行分段诊刮活检患者23例(29%)、宫腔镜活检44例(56%),两者对非典型增生的初次诊断率分别为87%(21/23)和93%(41/44),对非典型增生伴癌变的初次诊断率分别为6/12和12/16,诊断为非典型增生的患者中癌变的漏诊率分别为6/13和19%(4/21),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围绝经期异常阴道流血患者,应积极进行分段诊刮及宫腔镜检查,分段诊刮或宫腔镜活检诊断为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患者中,若其BMI较高或B超提示宫腔有回声团,应警惕合并子宫内膜癌的可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