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华妇产科杂志》 >子宫颈基底样鳞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子宫颈基底样鳞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摘要

目的探讨子宫颈基底样鳞癌(BSCC)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对2013年3月—2018年7月解放军总医院病理科诊断的10例子宫颈BSC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临床特点:子宫颈BSCC患者的发病年龄为35~69岁, 中位年龄51岁, 其中5例为绝经后妇女;临床表现多为阴道异常流血(7例)。10例子宫颈BSCC患者中, 5例有HPV检查结果者均为HPV阳性, 其中3例为高危型HPV阳性(包括2例HPV 16型阳性);10例患者均行阴道镜检查, 其中3例为外生结节状肿物, 3例为内生浸润型肿物, 4例会诊患者的肿物类型不详;临床分期:5例为Ⅰb1期, 1例为Ⅱa期, 4例会诊患者的临床分期不详。(2)治疗:10例患者中, 8例行子宫全切除+双侧附件(或输卵管)切除+盆腔淋巴清扫术, 其中6例术后辅以放疗或化疗;2例仅行放、化疗。(3)病理特点:镜下观, 子宫颈BSCC由胞质稀少、核深染的基底样细胞构成, 肿瘤呈实性巢团状或岛状, 细胞异型性明显, 核分裂象多见, 细胞巢周围的肿瘤细胞呈栅栏状排列, 部分细胞巢的中央可见粉刺样坏死。子宫颈BSCC与普通型鳞癌、鳞状上皮内病变混合存在。10例患者中, 6例有免疫组化法检测结果, 主要表达p16及鳞癌的标志物如p63、细胞角蛋白(CK)5/6、p40蛋白, 其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3、3/3、2/2、3/3;少数表达CK7蛋白, 其阳性表达率为1/3。(4)预后:随诊时间为1周~64个月, 失访2例;8例随访患者中, 3例出现髂骨、肺或皮肤的转移, 5例随访期内无复发、转移。结论子宫颈BSCC是少见的子宫颈恶性肿瘤, 与高危型HPV感染有关, p16蛋白呈阳性表达;治疗与子宫颈鳞癌相似, 根据临床分期行手术治疗联合放、化疗的综合治疗。目前认为该病变具有较强的侵袭性, 患者预后欠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