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华妇产科杂志》 >产程时限与产后出血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产程时限与产后出血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摘要

目的探究产程时限与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7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阴道分娩的单胎足月初产妇的分娩资料, 依据第一产程时长分为两组:第一产程≥8 h为观察组, 第一产程&8 h为对照组, 采取倾向性评分匹配(PSM), 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 552例。根据第一产程时长, 将观察组分为4个亚组:8~12 h组(8 h≤第一产程&12 h)、12~16 h组(12 h≤第一产程&16 h)、16~20 h组(16 h≤第一产程&20 h)、≥20 h组(第一产程≥20 h)。根据有无产程干预将观察组及对照组分别分为无产程干预观察组、无产程干预对照组、有产程干预观察组、有产程干预对照组。整理分析各组观察对象的临床资料, 比较各组的产程时限及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率。结果观察组及其各亚组的第二产程时长、第一+第二产程时长均长于对照组(中位数分别为: 观察组0.8、13.3 h, 对照组0.6、5.1 h),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观察组及16~20 h组、≥20 h组的产后出血率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8.0%(124/1 552)、14.3%(41/287)、14.1%(12/85)、4.6%(72/1 552)],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无论是否有产程干预, 观察组的第二产程时长及第一+第二产程时长均长于相应的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无论是观察组还是对照组, 有产程干预者的第一产程时长、第二产程时长及第一+第二产程时长均长于无产程干预者,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有产程干预观察组的产后出血率高于无产程干预观察组[分别为8.7%(110/1 263)、4.8%(14/289)], 两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第一产程时长增加, 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率增加;第一产程与第二产程密切相关, 且在一定程度上第二产程时长随第一产程时长的增加而增加。随着第一产程时长的增加, 产程干预率升高, 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率也升高, 产程干预可作为临床上的警示, 过多的产程干预预示着更高的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率。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