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鼓室成形术的相关预后因素

鼓室成形术的相关预后因素

         

摘要

鼓室成形术最早出现于19世纪初期。在20世纪50年代,已有专家在施行中耳手术时将乙烯丙烯酸材料作为支撑物放置于鼓膜和卵圆窗之间,成为当今广泛开展的鼓室成形术的雏形。多年来,对于听骨链赝复物材料及重建方式的选择,对术后效果的评价标准以及对影响术后效果的相关因素,国内外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诸多进展。然而,即使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耳科医师,要获得长期稳定的手术效果,也是一项极富挑战性的工作。

著录项

  • 来源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09年第1期|5-7|共3页
  • 作者

    龚树生;

  • 作者单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教育部省部共建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05;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耳鼻咽喉科学;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