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儿童非器质性视力下降临床特征分析

儿童非器质性视力下降临床特征分析

         

摘要

目的分析儿童非器质性视力下降的临床特征,以期为临床对该疾病快速确诊、避免过度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神经眼科门诊诊断为非器质性视力下降的患儿(年龄<18岁)的病史及临床资料。眼科检查包括裂隙灯检查、眼底照相、最佳矫正视力(BCVA)、视野、光学相干层析成像(OCT)及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等。结果42例确诊为非器质性视力下降的患儿中,男性13例、女性29例,男/女比为1∶2.23。平均年龄为(9.73±3.02)岁(5~17岁)。单眼患者7例,双眼患者35例。患眼BCVA集中在0.1~0.3(45.45%)及0.4~0.6(36.36%)2个程度分级。38例患者眼底检查显示视盘及黄斑形态正常,4例(7眼,9.09%)患者为假性视盘水肿。42眼视野检查异常,以管状视野、周边视野缺损、弧形缺损及不规则暗点常见,中心暗点少有。所有患者OCT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及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内丛状层(GCIPL)厚度均在正常范围。所有患者P-VEP P100峰时、潜伏期均未见异常。结论非器质性视力下降患儿主观检查包括BCVA、视野异常,但客观检查包括相对性瞳孔传入障碍(RAPD)、OCT及电生理等一般无异常发现。主客观检查结果的分离对于非器质性视力下降的诊断至关重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