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爆裂性眶内下壁骨折病人眼外肌功能损伤性质的临床研究

爆裂性眶内下壁骨折病人眼外肌功能损伤性质的临床研究

         

摘要

目的探讨爆裂性眶内下壁骨折病人眼外肌损伤性质等临床特征与骨折形态改变特点的相关性。方法根据CT影像上眶内下壁骨折形态特点对52例单纯眶内下壁骨折进行了亚型分类,观察各亚型间病人的临床特征和眼外肌功能变化特点。结果以内壁骨折为主的眶内下壁骨折(IM-M型)病人中眼球内陷15/22例(68.2%),眼球突出度相差平均值2.61±0.78mm,而以下壁骨折为主的眶内下壁骨折(IM-I型)病人眼球内陷28/30例(93.3%),眼球突出度相差平均值3.66±0.93mm,后者眼球内陷发生率、眼球内陷程度显著大于后者([x2=5.61,p<0.05)(r=3.725,p<0.05)]。IM-I型病人发生复视13/22例(59.1%),IM-1型病人发生复视24/30例(80.0%),IM-I型复视发生率为59.1%(13/21)。二亚型间病人复视发生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x2=2.703,p>0.05)。IM-M型眼外肌损伤以内直肌限制多见(14/22,63.6%),IM-I型多见下直肌受限制(20/30,66.7%)。二亚型间同时发生内直肌和下直肌功能障碍的发生率(5/22,22.7%;8/30,26.7%)及发生单一一条眼外肌功能障碍的发生率(6/22,27.2%;11/30,36.7%),无明显统计学差异(x2=0.105,p=0.746;x2=0.509,p=0.476)。二亚型间下斜肌麻痹的发生率分别为3/22和4/30,无统计学差异(p=0.315),而影像学上则主要以内下壁偶角的骨折为特征。结论眶内下壁骨折病人眼外肌功能损伤改变及其他临床特征与和其骨折发生的形态学特点有直接关系,对眶内下壁骨折进行CT影像学亚型分类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