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第十七届中国内镜医师大会
第十七届中国内镜医师大会

第十七届中国内镜医师大会

  • 召开年:2007
  • 召开地:北京
  • 出版时间: 2007-10-19

主办单位:中国医师协会

会议文集:第十七届中国内镜医师大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目的:探讨利用新型的眼-鼻相关微创外科技术进行眼眶、视神经及泪道疾病治疗的可行性,为上述疾病提供新的理想的微创治疗。方法 2006.10 2007.8期间利用眼-鼻相关微创外科技术对外伤性视神经病(14例)(TON)施行视神经减压术(OND),对爆裂性眶壁骨折(17例)进行内镜下眶壁骨折修复术(EOWC),对严重TAO(4例)进行骨性眶减压术(ODS),对鼻源性眶内黏液囊肿(6例)进行袋状切开引流术(DNOMC),对泪道阻塞患者(372例)进行泪囊鼻腔造口术(ES-DCR)。结果 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无出血、感染、颅内及眶内等并发症发生。14例TON患者施行OND后,10例视力较术前提高36行,1例术前光感可疑,术后3月复查视力0.25;3例术前无光感,术后无效;17例爆裂性眶壁骨折(陈旧性者6例),术后随访2-5月,眼窝内陷矫正满意率100﹪(13/13),复视治愈率83.3﹪(10/12);眶下神经压迫治愈率100﹪(5/5);4例TAO ODS术后随访3月复查,眼球突出矫正满意率100﹪,3例术后视力提高2-3行,视野明显改善;6例鼻源性眶内粘液囊肿患者,术后随访16月,眼球突出消失,眼位偏斜不同程度改善,鼻窦引流通畅,引流口黏膜上皮化良好;316例(344眼)慢性泪囊炎患者及56例(65眼)难治性鼻泪管阻塞患者,拔管后随访1-3月,治愈率分别为95.1﹪(3271344)与81.5﹪(53/65)。结论 采用眼-鼻相关微创技术治疗TON、TA0及泪道阻塞性疾病具有疗效好、微创、手术径路直接、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将为上述疾病的手术治疗赋予许多全新的"微创"理念。
  • 摘要:目的:外伤性视神经病(TON)为常见眼外伤,尽管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有一定效果,但预后极差。视神经减压术(OND)被国内外众多学者所推崇,但经颅径路手术创伤太大,减压欠充分,而经眶筛径路术野暴露不清,术中因易牵拉视神经而疗效差。我们采用鼻内镜下经蝶窦径路对14例TON进行OND,术后随访1-3月,效果理想,现报道如下。方法 2006.10-2007.8 14例TON患者,结合外伤史、眼科常规检查及VEP检查、CT或MRI结果确诊后,于鼻内窥镜下采取经蝶窦径路进行OND,术后采用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21例既往予以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的TON做为对照组,以进行疗效比较。根据术后视力,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法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14例TON患者均进行OND,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1例术后8天出现脑脊液鼻漏,采取中鼻甲黏膜补片进行修补痊愈,无颈内动脉及海绵窦损伤、眶内感染、鼻窦通气引流障碍等其它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1-3月,10例TON视力较术前提高36行,3例最佳矫正视力从指数达1.0以上,1例术前光感可疑,术后3月复查视力0.25,VEP检查P100潜伏期及振幅均明显改善,显效率达78.6﹪(11/14);3例术前无光感,术后无效。两组比较,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8.6﹪ and 19.0﹪.P<0.01)。结论 内窥镜下经蝶窦入路OND为TON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微创、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但术中应进行全程减压、鞘内减压及眶尖减压,且应注意视神经在筛蝶窦的解剖结构特点,谨防严重并发症发生。
  • 摘要:目的:探讨边远地区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鼻内镜术麻醉方式的选择以及不同麻醉方式(全麻和局麻)对术后术腔黏膜转归情况的影响。方法 1997年10月~2006年10月于我科接受鼻内镜手术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2000例(全麻198例,局麻1802例),随访半年,分析并比较不同病变范围的患者在两种不同麻醉方式下进行鼻内镜手术后术腔黏膜的转归情况。结果 分别在两种不同麻醉方式下进行鼻内窥镜手术的Ⅰ型及Ⅱ型Ⅰ期患者术后术腔黏膜上皮化平均时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而Ⅱ型2期,3期及Ⅲ型患者的术后术腔黏膜上皮化平均时间全麻组明显优于局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Ⅱ型2期,3期及Ⅲ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的鼻内窥镜手术,在经济允许的情况下应选择全麻。
  • 摘要:目的:本研究探讨应用鼻内镜微创技术治疗难治性鼻泪道阻塞的可行性,并分析其疗效,以期为难治性鼻泪管阻塞提供新的可靠的治疗手段。方法 我院2006.9-2007.3收治难治性鼻泪管阻塞56例(65眼),其中合并下泪小管狭窄或阻塞者11例(15眼),小泪囊或泪囊严重纤维化7例(8眼),泪囊黏液囊肿6例(6眼),外伤性合并鼻中隔偏曲5例(5眼),慢性泪囊炎急性发作切开排脓术后4例(4眼),泪道激光插管或鼻外切口泪囊鼻腔粘膜吻合术术后复发23例(27眼,其中2眼存鼻息肉及慢性鼻窦炎)。上述病例均在鼻内镜直视下进行泪囊鼻腔造瘘术联合环形人工泪管植入术;对合并上泪道狭窄或阻塞者,术中于鼻内镜直视下采用WZC-Ⅲ高频电泪道浚通仪进行上泪道浚通术。5眼合并鼻中隔重度偏曲者,同期行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形术。2眼存鼻息肉及慢性鼻窦炎者同期行鼻内镜下鼻息肉摘除及鼻窦开放术。术后常规处理,3月后拔除人工泪小管,随访观察13月后分析疗效。结果 术后仅极少数患者存轻度溢泪及眼内眦部充血,4眼随访过程中人工泪管脱落予以重新置管,无异物刺激、角膜损伤、泪小管豁裂等其他不适。拔管后随访观察13月发现,65眼中53眼溢泪、溢脓等症状均消失,治愈率81.5﹪(53/65);7眼存轻度溢泪,无溢脓,有效率10.8﹪(7/65),5眼症状无改善,无效率7.7﹪(5/65)。结论 鼻内镜微创技术将为难治性鼻泪管阻塞提供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手段,它具有微创、直视下操作、可避免医源性泪道损伤、可同期处理鼻部原发病变、无颜面部瘢痕、疗效可靠、并发症极少、恢复快等优点,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 摘要: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开窗引流术(IES-DCR)联合人工泪管植入术(ASCI)治疗急性化脓性泪囊炎(APD)的可行性。方法 19例APD患者当泪囊脓肿形成而未溃破时采取IES—DCR,同时自上下泪小点环形植入硅胶型人工泪管,术后常规全身与局部应用广潜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人工管留置3月后拔出。结果 术后23日所有患者泪囊急性炎症即得以控制,术中术后无明显感染扩散、术腔大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拔管后随访观察36个月发现,其中14例治愈,无溢泪、溢脓及炎症复发,鼻内窥镜检查泪囊鼻腔造瘘口及周围黏膜上皮化良好,仅少量瘢痕组织增生。泪道冲洗通畅无返流;2例仅轻度溢泪,泪道冲洗:部分冲洗液自对侧泪小点返流。鼻内窥镜检查泪囊鼻腔造瘘口及周围黏膜亦上皮化良好,仅少量瘢痕组织增生;3例术后溢泪,无溢脓,泪道冲洗全部自对侧泪小点返流,鼻内镜检查泪囊造瘘口瘢痕愈合。结论 IES-DCR联合ASCI为治疗APD的一种新的理想方法,不仅具有无颜面部皮肤瘢痕残留、泪囊脓液引流更充分的优点,而且具有安全、微创、Ⅰ期泪道重建疗效可靠的优点。
  • 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经鼻-扩大蝶窦入路术后颅底重建的技术。方法 对近4年来神经内镜下经鼻-扩大蝶窦切除的20例肿瘤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20例肿瘤患者中7例为鞍结节脑膜瘤,3例为颅咽管瘤,10例为垂体腺瘤。在切除肿瘤后均采用明胶海绵-人工脑膜和生物蛋白胶-筋膜的"三明治"式的方法,同时辅以球囊支持修补材料和持续地腰池引流。本组术后19例患者得到一次修补成功,1例患者术后出现脑脊液鼻漏和无症状性颅内积气,并再次内镜下经鼻-蝶窦入路行颅底重建得以修复。术后18例随访6月-4年,疗效满意。结论"三明治"式的修补方法、球囊和持续地腰池引流可显著降低术后脑脊液鼻漏的发生,是神经内镜下扩大蝶窦入路术后颅底重建的可靠技术。
  • 摘要: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切除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手术进路的选择及其与疗效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1~2005.12经鼻内镜手术治疗鼻内翻性乳头状瘤21例的临床资料。根据Krouse分类法分为4级:Ⅰ级2例,Ⅱ级7例,Ⅲ级11例;Ⅳ级1例。采用鼻内镜鼻内手术16例,鼻内镜联合鼻外进路10例(其中包括复发再手术5例)。结果 术后随访6~69个月,有5例复发(23.8﹪),再次手术采用鼻内镜联合进路切除,均随访24个月未再复发。结论 鼻内镜手术是治疗鼻内翻性乳头状瘤的安全有效方法,但需按分期选择术式。对于肿瘤涉及上颌窦、额窦等病变广泛的Ⅲ~Ⅳ级患者,采用联合进路可以避免手术盲区,减少肿瘤残留,降低复发率。
  • 摘要:目的:探讨鼻内镜用切割吸引器行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50例(96耳),采用气管插管吸入加静脉复合全麻,在4.0mm 0度鼻内镜下用切割吸引器行50例腺样体切除术,10例同时行扁桃体切除术。结果 50例随访半年,38例(76耳)听力明显改善,纯音听阈恢复正常,声导抗检查"A"型图。结论 在鼻内镜下用切割吸引器行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方法简单,疗效确切,无并发症,无副作用。
  • 摘要:目的:探讨局部麻醉下行一期双侧胸腔镜胸交感神经夹闭术的可能性。方法 多汗症或颜面潮红患者自己选择麻醉方式。全麻组54例,15~50岁;局麻组13例,18~45岁。局麻组每个切口用1﹪利多卡因10ml进行局部浸润麻醉,进行常规一期双侧胸腔镜胸交感神经夹闭术。结果 局麻组患者整个手术过程中神智完全清醒,完全自主呼吸。局麻组和全麻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56.92±14.51)和(42.41±12.16)min(P<0.01)。术毕至出手术室时间两组分别为(10.77±9.54)和(25.28±11.34)min(P<0.01),局麻组住院时间较少(P=0.01),手术费用较少(P<0.01)。结论 一期双侧胸腔镜胸交感神经夹闭术可以在局部浸润麻下完成。局麻手术消除了全麻的各种风险,更为微创、费用显著减少、术后恢复加快、住院日显著缩短。
  • 摘要:目的:探讨如何选择联合内镜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1993年9月~2007年4月我院收治的261例肝内外胆管结石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61例病人成功施行联合内镜治疗246例(94.25﹪),中转开腹15例(5.75﹪);246例中,230例一次性取净结石(包括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53例,经内镜取经胆总管结石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10例,开腹胆总管探查+超声碎石联合十二指肠镜83例);术后并发症35例(14.22﹪),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 联合内镜在肝内外胆管结石的综合治疗手段,是安全可靠、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法。
  • 摘要:目的:探讨结合腹腔镜微创综合治疗急性粘连性肠梗阻的方法。方法 对1996年12月~2006年12月388例中的118例采用结合腹腔镜微创综合治疗急性粘连性肠梗阻的方法及效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结合腹腔镜微创综合治疗急性粘连性肠梗阻的方法疗效较好,118例全部治愈,其中术中中转开腹手术治疗16例,无死亡病例,无并发症出现。结论 结合腹腔镜微创综合治疗急性粘连性肠梗阻的方法疗效好,能明显降低急性粘连性肠梗阻的死亡率及并发症。
  • 摘要:目的:探讨可回收呼吸道支架置入技术及其在气道良恶件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 可回收呼吸道支架由Z型不锈钢骨架及双层覆盖硅酮膜构成,经X线或支气管镜引导由专用放置器置入。15例气道病变患者接受该技术治疗:男10例,女5例,年龄(54.73±17.59)岁,气道狭窄原因包括支气管内膜结核、淀粉样变、气管切开、气管软化症、气道恶性肿瘤;另有胸腔胃气管瘘1例。使用圆柱型支架13例;Y型支架1例;L型支架1例。结果 11例于支架释放后膨胀良好、呼吸困难即刻明显缓解;1例殘胃气管瘘于放置Y型支架后1周开始进食。1例纵隔巨大肿瘤压迫气管下段及右主支气管者呼吸困难于支架放置后有所缓解;2例支架放置过低,在往上调整位置时由于力度掌握不佳导致调整后位置过高,予以回收后重新放置成功;2例气管上段狭窄于放置后出现咽痛;3例痰多;其余2例无诉不适。4例成功回收(淀粉样变1例,气管切开2例,左主支气管内膜结核1例,支架最长留置时间3个月);1例纵隔巨大肿瘤压迫气管下段及右主支气管者于2周后自动出院失访;1例小细胞肺癌行气管+右主支气管L型支架放置术、同时行化疗,术后并发下呼吸道真菌感染、支架表面伪膜形成;4例恶性肿瘤于支架放置后2~5个月死亡;1例气管恶性肿瘤随访5个月左右,死于其他疾病;其余病例均在随访中所有病例均未发现再狭窄。结论 可回收呼吸道支架是一种放置方便、安全的呼吸道支架,具有适应证较广、可回收、再狭窄发生率低的优点。
  • 摘要:目的:探讨支气管镜下射频消融治疗支气管肺癌的疗效。方法 18例经支气管镜检查并病理确诊的支气管肺癌患者,且胸片或CT有阻塞性肺炎或肺不张,在支气管镜下行射频消融治疗并追踪观察。结果 18例支气管肺癌经支气管镜下射频消融治疗3~4次后,临床评价显效者72.2﹪(13例),主要表现为:支气管镜下瘤体缩小60﹪以上或消失,临床症状消退或明显改善,原有阻塞性肺炎或肺不张消除;有效者占27.8﹪(5例),主要表现为:支气管镜下瘤体缩小30﹪以上,临床症状有所改善,原有阻塞性肺炎或肺不张消除或部分复张;总有效率为100﹪。结论 支气管镜下射频消融治疗能明显缩小肿瘤、通畅呼吸道、改善临床症状、消除肿瘤阻塞引起的肺炎、肺不张,是一种治疗支气管肺癌的有效而安全的手段。
  • 摘要:目的:探讨无症状肺癌患者的纤维支气管镜检及病理特征。方法 以1981年3月至2007年5月期间在该院通过纤维支气管镜活检并行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为无症状性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上述患者的构成特点对其病变部位、纤维支气管镜下表现及病理分型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男性64例,平均年龄(57.89±12.06)岁;女性6例,平均年龄(52.83±8.33)岁;上述患者解剖学分类以中央型肺癌为主,以双肺上叶出现病变的患者最多,其次为右肺中叶,而双肺下叶较少。患者镜下表现以腔内新生物堵塞、黏膜肥厚、凹凸或肿胀为主。无吸烟史及吸烟支数大于400支·年的男性患者中,其病理类型以鳞癌为主,其次为小细胞未分化癌;而吸烟支数小于400支·年的男性患者中,其病理类型以腺癌为主,其次为鳞癌;女性患者中无鳞癌发生,而以腺癌及小细胞未分化癌为主。结论 早期中央型肺癌尤其发生在双肺上叶者亦可能无明显临床症状。
  • 摘要:目的:探讨胸部放疗后大气道损伤的临床诊断及其治疗方法的安全性和疗效。资料与方法 胸部放疗后引发大气道损伤致狭窄7例,均经CT检查、可弯曲支气管镜检查、支气管造影及病理检查证实。采用气道内支架成形术、球囊扩张术、坏死物清除术等方法或几种方法联合治疗。结果 CT检查漏诊气道狭窄1例,7例均经可弯曲支气管镜检查确诊。经气道内放置支架、球囊扩张、坏死物清除等方法或几种方法联合治疗,大气道狭窄处最小直径明显增大(t=8.752,P<0.01),气促明显改善(t=12.021,P<0.01)。结论 可弯曲支气管镜检查诊断大气道狭窄,确诊率高于CT影像学检查。根据胸部放疗后大气道损伤临床特点不同,可选择气道内支架成形术、球囊扩张术、坏死物清除术等方法或几种方法联合治疗,这几种方法简单、安全、经济,缓解呼吸困难疗效迅速、确实,适合胸部放疗后大气道狭窄的治疗,尤其是CZTS型西格玛被膜支架在植入后可安全取出,为良性大气道狭窄提供了新的治疗途径。
  • 摘要:目的:了解不明原因咯血患者支气管镜下特点,探讨支气管镜检查对咯血病因诊断的价值。方法 结合临床资料对2361例不明原因咯血患者支气管镜下表现和病因进行分析。结果 2361例不明原因咯血患者镜下表现为管腔内菜花样、乳头状、球形或结节样新生物时93.5﹪为支气管肺癌,炎症也占有一定比例(4.2﹪);镜下表现为支气管粘膜肥厚、凹凸不平者支气管肺癌仍然是主要病因占95.6﹪;4.2﹪为支气管结核所致;镜下见粘膜充血水肿,伴或不伴脓性或粘性分泌物是支气管炎性病变的突出表现,支气管炎88.7﹪、支气管扩张5.1﹪;而瘢痕狭窄仅见于结核患者。结论 不明原因咯血患者支气管镜下表现主要为支气管粘膜充血水肿,其次是管腔内新生物形成,粘膜肥厚、凹凸不平,主要病因分别是支气管肺癌、支气管炎性病变和结核。
  • 摘要:目的:探讨支气管镜下联合介入治疗对结核性支气管狭窄的临床治疗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总结该院2002年1月~2005年12月采用支气管镜检查确诊并镜下联合介入治疗的50例结核性支气管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联合采用镜下介入治疗显效22例(44﹪),有效20例(40﹪),有效率84﹪。结论:支气管镜下联合介入治疗是治疗结核性支气管狭窄的有效途径。
  • 摘要:目的:研究肾前后筋膜的分层与延续,为泌尿外科腹腔镜微创手术提供应用解剖指导。方法 结合采用尸体解剖、影像学研究及腹腔镜手术研究。包括断层标本解剖及观察1例;新鲜冰冻尸体标本手术解剖研究3例(左侧模拟腹腔镜左肾游离手术解剖,右侧模拟开放肾游离手术解剖);CT/MRI肾、肾上腺平扫+三维重建影像学研究25例;腹腔镜手术包括肾上腺切除术、肾切除术、肾癌根治术、肾囊肿去顶术、肾盂成形术、输尿管切开取石术临床研究55例,术中摄录像。结果 肾筋膜分肾后筋膜和肾前筋膜。肾后筋膜和肾前筋膜均是多层的筋膜结构。肾后筋膜分浅深2层,浅层是侧锥筋膜,深层是肾筋膜后叶。侧锥筋膜由腰方肌前方的腹横筋膜在腰方肌外缘发出。腹横筋膜在腰方肌外缘(在肾下方为腰大肌前方)分为两层,浅层位于腹横肌深面,深层位于肾筋膜后叶浅面。侧锥筋膜与肾筋膜后叶并行向前附着于结肠旁沟外侧侧腹膜后方后,继续向前在侧腹膜后方与之并行一段,在肾门达腋前线水平,在肾下方达腋中线水平。侧锥筋膜与侧腹膜的并行处两者相愈着。在浅层与侧腹膜后方的远端附着处,另外分出一片状筋膜,向前向内与腹横肌深面的腹横筋膜愈着。这一片状的筋膜将腹膜外脂肪分为腹前壁的腹膜外脂肪和肾旁间隙的肾旁脂肪两个不同的部分。肾前筋膜分为3层结构,即结肠融合筋膜、肾前融合筋膜和肾筋膜前叶。结肠融合筋膜是胚胎期结肠系膜背层与原始后腹壁腹膜融合之后的残余,原始壁层腹膜的残余是肾前融合筋膜。肾筋膜前叶与后叶形成光滑的环状延续包绕肾周脂肪和肾脏,肾筋膜腔是一个封闭的空间。肾筋膜前后在肾脏外侧在肾门及以上水平舌状延续,在肾门以下水平平滑延续。结论 肾前后筋膜是多层膜结构。肾筋膜前后叶形成封闭的肾筋膜腔。
  • 摘要:目的:评价内镜下绿激光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5年8月至2007年8月采用绿激光对407例前列腺增生患者进行治疗,平均年龄71.3岁(51~92岁)前列腺平均重67.4g(20~275 g),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住院天数、留置导尿管时间、术前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以及手术效果。结果 407例均手术顺利,平均手术时间67min(25~365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22.8mL(5~30 mL)无输血、中转开放手术病例。术后5例发生膀胱颈口狭窄,平均住院天数14d(7~30 d),平均留置尿管时间5.3d(3~10 d),平均IPSS 18.6(5~35),平均QOL4.1(1~6),随访1~24个月手术效果好。结论 绿激光治疗前列腺增生症安全有效,是治疗前列腺的新的金标准。
  • 摘要:目的:总结高龄高危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经尿道电汽化术结合电切术的临床治疗经验。方法 联合应用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TUVP)和经尿道电切术(TURP)治疗高危、高龄(年龄>70)BPH患者126例。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个月~1年,排尿功能恢复满意。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S)、最大尿流率(Qmax)等方面有显著改善(P<0.01)。且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 年龄在70岁以上伴有心肺、脑肾等重要脏器合并症的高危BPH患者,经TUVP联合TURP治疗,具有出血少,安全性高,并发症少,疗效确切等优点。是高龄高危BPH患者最佳选择的治疗方法。
  • 摘要:目的:探讨经腹腔途径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安全性及临床价值。方法 对36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采用腹腔镜经腹腔途径手术治疗。结果 36例全部成功,无1例中转开放手术,术中及术后均未输血,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45~130 min,平均75min。术中血压波动≥20mmHg 11例。术后住院时间4~7 d,平均5.2d。病理报告均为嗜铬细胞瘤。全部病例获得随访6~72个月,患者术后血压正常,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经腹腔途径腹腔镜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具有损伤小、安全有效、术后恢复快和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和远期生存率。方法 对该院2000年7月至2006年7月期间,施行腹腔镜下手术治疗Ⅰ~Ⅱ期的子宫内膜癌138例的临床资料和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Ⅰ期129例,行腹腔镜次广泛全子宫和双附件切除术和盆腔淋巴结切除术,其中2例年轻患者保留单侧卵巢;Ⅱ期9例,均行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双附件切除和盆腔淋巴结切除,所有Ⅱ期以上患者均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或活检术。所有病例均纳入术后随访,失访12例。术后复发2例,死亡5,术中术后主要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有:输尿管损伤1例,膀胱功能障碍3例;2例出现盆腔淋巴囊肿。Ⅰ期术后5年生存率为98.7﹪;Ⅱ期病例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是89﹪。结论 腹腔镜子宫内膜癌手术治疗结果和文献报道开腹手术后的生存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相似,腹腔镜手术是子宫内膜癌手术治疗的选择方式之一。
  • 摘要:目的:探讨宫腔镜子宫内膜切除术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DUB)的疗效、预后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行TCRE资料完整的88例DUB患者,并对术中切除内膜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术后随访病人月经改善情况、贫血纠正及有无更年期症状,随访手术疗效。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6~50个月,月经改善总有效率为88.6﹪(78/88);出现潮热的平均(47.3±3.9)岁;术后贫血纠正率为96.3﹪(79/82);患者对手术效果满意率为85.2﹪(75/88);术后症状复发进行再次干预治疗8例(9.1﹪,8/88),其中行二次TCRE 2例,子宫切除3例,药物治疗3例。8例中4例合并子宫腺肌症。结论 TCRE是治疗DUB安全有效的方法;TCRE手术对卵巢功能无明显影响;45岁以上的妇女手术预后较45岁以下者手术成功率明显提高(P<0.05);合并子宫腺肌症,是影响手术远期成功率的主要因素。
  • 摘要:目的:探讨宫腔镜子宫内膜切除术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DUB)的疗效、预后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行TCRE资料完整的88例DUB患者,并对术中切除内膜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术后随访病人月经改善情况、贫血纠正及有无更年期症状,随访手术疗效。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6~50个月,月经改善总有效率为88.6﹪(78/88);出现潮热的平均(47.3±3.9)岁;术后贫血纠正率为96.3﹪(79/82);患者对手术效果满意率为85.2﹪(75/88);术后症状复发进行再次干预治疗8例(9.1﹪,8/88),其中行二次TCRE 2例,子宫切除3例,药物治疗3例。8例中4例合并子宫腺肌症。结论 TCRE是治疗DUB安全有效的方法;TCRE手术对卵巢功能无明显影响;45岁以上的妇女手术预后较45岁以下者手术成功率明显提高(P<0.05);合并子宫腺肌症,是影响手术远期成功率的主要因素。
  • 摘要:目的:探讨宫颈癌腹腔镜下保留神经广泛子宫切除,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可能性。方法 对西南医院2006年1月至2007年8月期间宫颈癌行腹腔镜下保留神经广泛子宫切除57例与同期未保留神经广泛子宫切除的78例的临床资料和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保留神经广泛子宫切除即在术中分离解剖骶神经(S2、S3、S4)和骶神经丛,保留主韧带内部分骶神经丛。结果 两组病例平均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保留神经组术后留置尿管时间明显缩短(P<0.05),术后出现排便困难病例较未保留神经组明显减少(P<0.05),随访期间两组病例均存活,未保留神经组1例复发。结论 腹腔镜下保留神经广泛子宫切除能明显降低术后直肠和膀胱功能异常,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 摘要:目的:通过腹腔镜手术治疗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生存率,分析影响腹腔镜术后宫颈癌预后的相关因素,为腹腔镜手术治疗宫颈癌的可行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西南医院2000年7月至2005年1月期间、具有明确组织学类型和临床分期的214例宫颈癌病人,经查阅病历,并通过书信、电话和走访等方式随访,部分经户籍管理机构核实。根据病历纳入本研究的时间,确立1年、3年、5年生存率的研究终点,随访开始时间为2005年7月1日,截止到2007年9月1日,生存超过5年者按照5年计算。从病员个体信息、肿瘤本身资料和不同的治疗方法3个方面,回顾性分析、比较影响宫颈癌5年生存率的因素。结果 共随访214例病人,失访36人,失访率16.8﹪;有效病例178例。腹腔镜下平均手术时间为189min(145~375~min),术中出血平均280mL(120~750 mL),术中出现并发症者有13例。切除盆腔和腹主动脉周围淋巴结数平均分为19.1个和7.9个,54例患者淋巴结为阳性。术后平均2.9d肛门排气后进软食,平均13.2d恢复自主排尿并出院。178例宫颈癌病人总的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是94.29﹪、87.80﹪和84.62﹪;临床分期较高、有淋巴转移、辅助放/和化疗的患者的1年、3年、5年生存率均显著降低;cox回归分析显示:临床分期与淋巴转移是影响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术后生存率的相关因素。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宫颈癌具有可行性。腹腔镜手术相对于开腹手术有较小的损伤和相似的生存率。临床分期、淋巴转移、放化疗3个因素对腹腔镜术后患者生存率有显著影响;其中临床分期与淋巴转移是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术与治疗效果、预后密切相关。
  •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行卵巢癌全面分期手术可行性和短期疗效。方法 自2003年5月至2007年6月,对21例卵巢恶性肿瘤患者行腹腔镜下全面分期术,其中卵巢浆液性囊腺癌7例(Ⅰa期2例,Ⅰc期1例,Ⅱa期2例,Ⅱc期1例,Ⅲa期1例),黏液性囊腺癌4例(Ⅰc期1例,Ⅱb期2例,Ⅱc期1例,Ⅲc期1例),子宫内膜样癌3例(Ⅰa期2例,Ⅰc期1例,Ⅱa期2例,Ⅱc期1例,Ⅲ期1例),透明细胞癌1例(Ⅱa期),无性细胞瘤1例(Ⅱc),畸胎瘤恶变1例(Ⅰa期),颗粒细胞瘤4例(Ⅰa期2例,Ⅱb期2例)。手术切除范围为全子宫、双附件、大网膜、阑尾和盆腔淋巴结,切除标本装入标本袋中自阴道完整取出。术毕用冲洗液大量冲洗腹腔,术后常规行化疗。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190min(140~260 min),术中平均失血量350mL(120~600 mL),手术中有1例发生直肠损伤,1例发生膀胱损伤,均在腹腔镜下完成肠修补术和膀胱修补术,术中未发生其他并发症。术后随访平均肛门排气时间1.9d(1~4 d)。术后随访2~37个月,有8例复发(38.1﹪,其中3例已死亡),均为Ⅱ期以上病例,有1例发生穿刺器切口转移(4.8﹪),发生于术后5个月,再次行切口肿瘤切除术。结论 腹腔镜下行卵巢癌全面分期术是可行的,能达到与开腹手术相同的效果,但可能发生腹壁穿刺器切口肿瘤种植。由于病例数较少,缺乏与开腹手术大样本的对比,其长期疗效尚有待进一步探讨,穿刺器切口转移种植的机制和防止也有待进一步研究。
  • 摘要:目的:对剖宫产瘢痕妊娠的不同处理方式进行评价。方法 对该院2000年4月至2003年3月收治的5例(A组)及2006年1月至2007年6月收治的20例(B组)剖宫产瘢痕妊娠处理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A组患者进行超声监测下清宫术,B组患者进行超声监测下宫腔镜病灶切除术。结果 B组平均孕周大于A组,B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术后血HCG下降迅速,局部包块吸收快。结论 宫腔镜下病灶切除术是目前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的有效措施,它具有术中出血少,病灶切除确切,相对较安全,术后血HCG下降迅速,局部包块吸收快,无须二次手术的特点。
  • 摘要:目的:通过分析838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宫腔镜检查的结果,探讨宫腔镜在异常子宫出血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宫腔镜检查838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分析病因,比较宫腔镜和B超和病理活检的符合率。结果 异常子宫出血宫腔镜下主要表现为子宫内膜增殖症、子宫内膜息肉、子宫肌瘤和妊娠物残留,B超和宫腔镜对子宫内膜病变的检出率分别为:52.4﹪和83.9﹪,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宫腔镜在直视状态下对宫腔病变进行检查并加以活检,使诊断更直接,更准确。
  •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广泛切除术中腹膜阴道延长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9例宫颈癌患者行腹腔镜下子宫广泛切除加盆腔淋巴结切除,同时将盆腔腹膜与残留阴道壁吻合,盆腹膜顶端封闭,形成延长的阴道腔隙。术后观察随访3~15个月,观察术后疗效及患者性生活情况。结果 全部病例术后经过顺利,平均阴道长(9.44±1.24)cm,无粘连、狭窄。均能完成正常性生活。结论 腹腔镜下子宫广泛切除术中腹膜阴道延长术,能恢复患者阴道生理解剖结构,有效改善患者术后性生活质量而不增加手术并发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 摘要:目的:总结应用成人型电子胃镜、结肠镜联合热极治疗儿童胃肠息肉的资料,探讨热极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应用奥林巴斯GIFV-70成人型电子胃镜、结肠镜,联合北京华亘安帮热极治疗糸统,在无痛内镜下摘除儿童胃肠息肉32例。热极单次时间5-8秒、温度160-180度;应用点灼与平扫及熨烫方法相合,术中操作要熟练轻巧、循腔进镜,尽量缩短治疗时间。结果 摘除儿童胃肠道息肉32例,其中胃息肉13例,结肠、直肠息肉19例,均为广基或扁平息肉,1次摘除息肉最多为4颗,治疗中操作顺利,未发生麻醉意外和并发症。术后一年随访,内镜复查23例,原息肉病变处平垣、均未见复发,原便血等临床症状消失,9例失访。结论 在无痛内镜下应用热极摘除儿童胃肠息肉,该方法操作简便、实用安全,疗效可靠,便于推广。
  • 摘要:目的:本文将介绍以高频电灼凝法治疗胃粘膜脱垂症。方法 胃镜下以电灼凝法治疗,治疗后服药15至20天,治疗后一个月复查。结果 97﹪患者治疗一次痊愈,剩余3﹪再次电灼凝治疗后痊愈。总体治愈率100﹪。结论 高频电凝法治疗胃粘膜脱垂症安全,稳妥,治疗过程中无出血,且效果明显。
  • 摘要: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来源于肌层、内镜超声(EUS)诊断GIST者应用头端弯曲的针形切开刀进行ESD治疗:(1)黏膜下注射生理盐水;(2)预切开病变周围黏膜;(3)剥离黏膜下层组织显露肌层GIST,1次性完整切除病变。结果 10例来源于肌层的GIST,6例位于胃底,1例位于胃窦,1例位于胃体,2例位于直肠。病变最大直径0.5~2.0cm(平均1.3cm)。1例ESD剥离病变后创面仍有肿瘤残留,后行外科手术扩大切除,其余9例病变全部完整剥离。ESD完整剥离病变成功率90.0﹪(9/10)。ESD手术时问60~150min,平均87.5min。全组未出现ESD术后出血。1例ESD治疗中发现1.0cm裂孔,应用金属夹成功缝合裂孔,未转开腹手术修补。ESD穿孔发生率10.0﹪(1/10)。术后随访期2~12个月,除手术病例外其余9例无病变复发。结论 ESD治疗小的来源于肌层的GIST安全、有效,可以完整切除病变,提供完整的病理学诊断资料。
  • 摘要:目的:对于169例做上消化道检查的患者,联合应用异丙酚、阿托品、芬太尼安全性的体会。方法 169例门诊和住院病人,其中93例男性,76例女性患者,年龄14岁-92岁。术前准备电子胃镜、氧气、监护仪、气管插管器械。在前臂建立静脉通道,先静脉注射阿托品0.25-0.5mg、芬太尼0.03-0.05mg,观其反应,并问其头晕情况,后静脉注射异丙酚1-2mg/kg,待其浅反射消失,开始内镜检查,105例5min查完,64例于8min查完。结果 169例均顺利完成上消道内镜检查。大部分患者(97﹪)在检查过程中保持安静,仅少数(3.0﹪)表现轻微躁动、咳嗽、轻度肢体活动、呻吟等。讨论 在上消化道内镜检查联合应用异丙酚的过程中(1)安全性,在检查过程中仅少(0.2﹪)出现一过性呼吸暂停,但经过气囊面罩加压人工呼吸、抬高下颌而即刻恢复。(2)舒适性,大部分97﹪的患者无自觉症状,3.0﹪的患者有轻微躁动、咳嗽等。这多见于长期饮酒的患者和体质肥胖的患者(3)内镜检查过程中血压、心率、SaO2都有一过性降低,在检查完成后即刻恢复。血氧饱和度降低。(4)用量上一般异丙酚1-2mg/kg,但对于体质过于单薄应用最小剂量,并在检查过程中酌情追加。在应用芬太尼后,问其头晕情况,了解用药程度,而应用异丙酚更安全。(5)在检查过程中应严密观察,虽然异丙酚是短效麻醉药,但对呼吸、循环都有抑制。
  • 摘要:消化道狭窄或梗阻是消化道肿瘤的常见并发症。对于肿瘤晚期或高龄患者手术风险大,难以耐受手术治疗,置放肠道内金属支架,能迅速缓解胃肠道梗阻症状。我院自2006年1月至2007年4月对7例消化道肿瘤患者因胃十二指肠恶性梗阻放置肠道金属内支架,均一次置入成功,无与操作相关的并发症出现。术后患者呕吐症状消失,恢复饮食,生活质量改变,存活期延长。
  • 摘要:目的:报告和评价超声内镜(EUS)对上消化道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EUS检查上消化道病变148例,在EUS检查前均经胃镜检查并发现食管和胃内有隆起性病变或其他病变,但诊断未能确定。结果 EUS检查的148例患者中发现食管平滑肌瘤38例,食管静脉瘤4例,食管间质瘤5例,食管外压6例,胃平滑肌瘤12例,胃间质瘤35例,胃脂肪瘤5例,胃息肉6例,异位胰腺5例,胃溃疡6例,胃癌5例,胃外压迫10例,未见明显异常者10例,部分病例经内镜摘除或外科手术证实。经EUS检查明确诊断的为144例(97.3﹪),而经内镜检查明确诊断的为82例(55.1﹪),证明EUS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优于内镜。结论 EUS对上消化道病变,尤其是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 摘要:目的:探讨膝骨性关节炎半月板自行退变的组织学变化,以及白细胞介素-1(IL-1)、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关节液中的浓度改变,初步分析半月板退变的原因,为更深入透彻地了解OA半月板退变机制提供理论依据,对延缓OA患者半月板退变过程产生积极影响。方法 提取38例膝关节半月板组织及关节液,根据膝关节镜诊断将半月板退变分为四型,并依此分为2组:第一组(病变轻微组;Ⅰ型和Ⅱ型):14膝,男8例,女6例,平均年龄54.7岁;第二组(病变严重组:Ⅲ型和Ⅳ型):18膝,男6例,女12例,平均年龄56.1岁。6例盘状半月板病人定为对照组,6膝,男2例,女4例,平均年龄:21.8岁。
  • 摘要:目的:探讨关节镜监控治疗胫骨平台SchatkerⅢ型骨折的疗效。方法 应用关节镜技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SchatkerⅢ 16例,随访1~18个月按照Rasmussen系关节功能评分标准,平价术后功能。结果 术后Rasmussen膝关节评分系统:优10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87.5﹪。结论 关节镜技术有助于更好的复位关节内骨折的同时,对关节内其它结构损伤的诊治,具有其他治疗方法无法比拟的优势。
  • 摘要:目的:探索一种体外分离纯化犬骨骼肌成肌细胞的简易方法。方法 取成年比格犬股中间肌一块,采用机械分解法、一步酶消化法消化分离获取成肌细胞,利用差速贴壁法进行纯化。观察分离纯化后的成肌细胞的生长状况,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并对分离纯化后的成肌细胞进行形态学研究及结蛋白免疫细胞化学的鉴定。结果 采用该法分离的成年犬成肌细胞成功率高,培养过程生长旺盛,呈现出干细胞的特征,存活率高。免疫细胞化学鉴定显示90﹪以上的细胞呈肌细胞特异抗体(结蛋白染色)阳性反应,说明该法获得的成肌细胞纯度较高。结论 该法提供了一种体外成功分离纯化成年犬骨骼肌成肌细胞的简易方法,成功率高,简便易行,值得推广;同时该研究也为利用犬进行成肌细胞治疗的研究奠定了实验基础。
  • 摘要:目的:研究关节镜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功能不良及早期急性感染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2000~2007年,该科共有10例患者(女8例,男2例)因TKA术后效果不佳行关节镜检查和镜下手术。平均年龄67.9岁(59~83岁),所有患者均为后稳定型假体,经X线检查证实没有假体断裂、移位、松动或位置不佳,经保守治疗无效。病例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感染组3例,为术后早期急性感染,无开放伤口、皮肤窦道、影像学松动和骨髓炎,行镜下关节清理,联合应用抗生素。症状出现时间平均为术后10个月(4~15个月),症状持续平均35d(1d~3个月)d;术后随访平均46个月(24~72个月);非感染组共7例8个关节,其中1例因弥漫性滑膜组织增生行滑膜切除术,1例双膝髌骨弹响综合症行髌骨上极纤维结节切除,2例髌骨外侧纤维条索形成行切除松解术,1例胫股关节假性半月板形成行切除术,2例术后关节纤维化行关节粘连松解。术前患者症状出现时间平均为21.4个月(9~36个月),症状持续时间平均17.4个月(1~36个月)。术后随访平均38.4个月(3月~7年)。以上患者关节镜术前和术后分别进行膝关节协会评分(KSS)及功能评分。结果 感染组中2例经镜下手术后得以保留假体和关节功能,1例行翻修手术。非感染组关节镜术后疼痛及功能评分获得明显改善,KSS评分从术前平均55分增加到术后85分;功能评分从术前40分增加到术后80分。无因关节镜检发生感染。结论 TKA术后疼痛和功能不良可行关节镜检查明确病因,通过治疗减轻疼痛,改善关节功能;对部分TKA术后急性感染病例,镜下行关节清理术与抗生素联合使用,有助于保留关节假体和关节功能,可作为关节切开清理和翻修手术前的治疗手段之一。
  • 摘要:目的:介绍一种新的关节镜下修复Bankart损伤技术并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 设计了一种新的关节镜下带线锚钉垂直褥式缝合修复Bankart损伤技术,该技术包括:于肩胛盂缘3点和5点钟位置分别植入两枚带线锚钉,分别在盂唇2点、4点和6点位置将盂唇韧带复合体进行垂直褥式缝合,并将其前-下方关节囊向上转移。9例盂肱关节前向不稳的病人均没有严重的肩胛盂骨性缺损,手术时平均年龄28.5岁(21~46岁)。采用Rowe肩关节修正评分进行临床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4个月(最短6个月,最长26个月)。结果 手术时间平均为51mim(40~75 mim)。Rowe肩关节修正评分从术前(40.5±15.5)分上升到术后的(92.1±19.1分(75~94分)。随访期间没有复发与并发症,0°外展时外旋平均减少5°,90°外展时外旋平均减少30°。结论 关节镜下带线锚钉垂直褥式缝合修复Bankart损伤治疗盂肱关节前下不稳手术技术相对简单,手术时间短、短期临床效果好,值得推崇。
  • 摘要: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桡骨小头切除术治疗桡骨小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4年7月至2006年8月收治6例桡骨小头骨折患者(2例为陈旧性骨折伴肘关节强直)。其中男5例,女1例;年龄26~45岁,平均35岁;左侧2例,右侧4例;臂丛麻醉后,肘关节镜下行桡骨小头切除,切除范围在环状韧带以上,清除游离骨块及增生滑膜,修整骨折面,对伴有肘关节强直者予以适当的关节囊松解。术后镇痛泵配合下早期进行功能康复锻练。对比手术前后肘关节疼痛、活动范围、稳定性及活动能力的指标,行Mayo评分。结果 6例均获得随访,随访11~22个月(平均16.7个月)。按肘关节Mayo功能评估,术后评分为70~90分,平均80.7分,其中优2例,良4例,中1例,优良率为85.7﹪。所有患者无手术并发症。结论 关节镜下桡骨小头切除术具有手术创伤小,出血少,并发症少的优点,对于需要行桡骨小头切除术的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微创治疗方式。
  • 摘要:0.05,差异无显著性,说明术后6个月较术后3个月的改善差异无显著性。B组患者术后3个月Lysholm、百分法和疼痛量表评分与术前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术后3个月较术前有明显改善;B组患者术后6个月Lysholm、百分法和疼痛量表评分与术后3个月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术后6个月较术后3个月有明显改善。术后3个月:单纯清理组共有6例患者剧烈活动后疼痛,3例患者关节活动受限,有1例再次手术;髌外侧减压组共有8例患者剧烈活动后疼痛,2例患者关节活动受限,无再次手术者;术后6个月:单纯清理组共有6例患者剧烈活动后疼痛,2例患者关节活动受限,无再次手术者;髌外侧减压组共共有5例患者剧烈活动后疼痛,无关节活动受限者,无再次手术者;结论 髌骨活动受限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关节镜下清理术与术后康复可以改善膝部症状与膝关节功能。关节镜清理术+髌外侧减压术后早期临床症状改善,随着康复训练的进展,6个月后临床症状、体征、膝部功能明显改善。膝OA微创术后康复训练是保证膝OA患者术后效果的重要环节。">目的:研究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关节镜下清理、髌外侧减压与康复治疗的早期临床特征,分析其对远期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 依据美国风湿学会膝OA诊断标准选择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共85例。采用单盲法进行随机抽签分组,凡抽取"A"者即分为A组,抽取"B"者即分为B组,A组患者手术方式采取单纯关节镜下清理术,共39例;B组患者手术方式采取关节镜下清理术+髌外侧减压术,共46例。手术均由同一名医生完成。术后由同一康复组实施康复训练。两组患者均在术前、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分别利用Lysholm评分表、膝关节百分法评分表及简化McGill疼痛量表PPI评分,以及髌骨倾斜试验、髌骨滑动试验等进行评估。计量资料以平均值±标准差(x±s)表示。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方检验显著性差异。统计软件SPSS12.0 for windows。结果 A组患者术后3个月Lysholm评分、膝关节百分法和疼痛量表与术前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术后3个月较术前有明显改善;A组患者术后6个月Lysholm、百分法和疼痛量表评分与术后3个月比较,P>0.05,差异无显著性,说明术后6个月较术后3个月的改善差异无显著性。B组患者术后3个月Lysholm、百分法和疼痛量表评分与术前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术后3个月较术前有明显改善;B组患者术后6个月Lysholm、百分法和疼痛量表评分与术后3个月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术后6个月较术后3个月有明显改善。术后3个月:单纯清理组共有6例患者剧烈活动后疼痛,3例患者关节活动受限,有1例再次手术;髌外侧减压组共有8例患者剧烈活动后疼痛,2例患者关节活动受限,无再次手术者;术后6个月:单纯清理组共有6例患者剧烈活动后疼痛,2例患者关节活动受限,无再次手术者;髌外侧减压组共共有5例患者剧烈活动后疼痛,无关节活动受限者,无再次手术者;结论 髌骨活动受限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关节镜下清理术与术后康复可以改善膝部症状与膝关节功能。关节镜清理术+髌外侧减压术后早期临床症状改善,随着康复训练的进展,6个月后临床症状、体征、膝部功能明显改善。膝OA微创术后康复训练是保证膝OA患者术后效果的重要环节。
  • 摘要:目的:回顾2002年2月~2007年4月该院经关节镜下应用半腱肌腱重建膝前交叉韧带225例的资料,总结这一术式优缺点,用Lysholm和IKDC评分方法评定膝关节功能。结果 术后225例中153例获得随访,时间3~42个月,平均26个月,术前Lachman试验159例为阳性,术后32例弱阳性,其余均为阴性。根据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由术前平均(50.0±4.5)分,术后(89.0±5.8)分(P<0.01),优良率96.6﹪。IKDC综合评定由术前异常(C级)107例、显著异常(0级)118例改进为随访时常(A级)98例、接近正常(B级)46例、异常(C级)3例(P<0.01),膝关节功能明显改善。结论 自体半腱肌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手术是治疗前交叉韧带断裂的有效方法,传统的手术切开重建的方法创伤大,而关节镜协助手术入路的优点是皮肤和关节囊切口小,伸膝装置损伤小,减少术后疼痛,可早期康复训练。
  • 摘要:目的:探讨膝关节镜下等离子刀治疗膝关节病伤临床效果。方法 自2001年6月至2007年6月,采用关节镜下等离子刀手术膝关节病例1712例,男1010例,女702例,年龄平均39岁。半月板切割修整成形术582例;软骨修整术393例;滑膜切除281例;髌外侧支持韧带松解80例;前、后十字韧带紧缩手术119例;前、后十字韧带重建前,髁间凹成形术257例。结果 手术中准确,速度快,切割残缘光滑,不出血,术后反应轻,恢复块,明显优于传统关节的手术工具。结论 等离子刀具有消融、切割、修整、止血、皱缩组织结构功能,证明它是膝关节镜下手术理想工具。
  • 摘要:目的:前瞻性对照研究LARS(ligament advanced reinforcement system)人工韧带与四股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CL)手术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4年8月~2005年6月,共42例前交叉韧带损伤病例,根据LARS韧带使用指征、医生建议和患者意愿,选择自体腘绳肌腱或LARS人工韧带作为移植物。其中LARS韧带重建ACL病例23例,两端以挤压螺钉固定;四股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者19例,股骨端Endobutton悬吊固定,胫骨端Intrafix挤压螺钉和Spiked-washer拴桩双重固定。均在术前及术后3、6、9和15个月给予Lysholm、Tegner、IKDC评分。结果 与自体腘绳肌腱重建ACL的病例比较,采用LARS韧带的病例,在术后平均9个月的随访期内,三种膝关节功能评分值高于自体腘绳肌腱ACL重建的病例。结论 应用LARS人工韧带的病例膝关节功能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提高。使用LARS人工韧带的病例较使用自体腘绳肌腱的病例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更早。
  • 摘要:目的:研究后腹腔镜下腹膜后气腔的建立、扩大与整理技术。方法 结合采用尸体解剖、影像学研究及腹腔镜手术研究。包括断层标本解剖及观察1例;新鲜冰冻尸体标本手术解剖研究3例(左侧模拟腹腔镜左肾游离手术解剖,右侧模拟开放肾游离手术解剖);CT/MRI肾、肾上腺平扫+三维重建影像学研究25例;腹腔镜手术包括肾上腺切除术、肾切除术、肾癌根治术、肾囊肿去顶术、肾盂成形术、输尿管切开取石术临床研究55例,术中摄录像。结果 腹膜后气腔建立后,初始的肾旁问隙的肾旁脂肪外平面被气囊扩张,形成初始膜后气腔。腹膜后气腔可分为扁平的后腹腔肾部和深峡的后腹腔输尿管部。初始腹膜后气腔内填充肾旁脂肪,解剖结构欠清。可经以下步骤进行扩大和整理。第1步,游离肾旁脂肪浅面和腹横肌深面、膈肌深面之间的肾旁脂肪外是间隙,扩大后腹腔肾部。第2步,在侧锥筋膜表面(肾旁脂肪下平面)游离肾旁脂肪深面,切除全部或部分肾旁脂肪,显露侧锥筋膜。第3步,沿腰方肌外缘大范围纵向切开侧锥筋膜和肾筋膜后叶进入腰肌前间隙。第4步,游离建立腰肌前间隙。第5步,在腰方肌、腰大肌前间隙,向内游离达肾门后方,辨认腹主动脉或下腔静脉、输尿管和肾血管。向上经肾脂肪囊外平面游离至膈下,辨认肾上腺。游离肾前方时,可在腹膜返折部外缘切开侧锥筋膜,在肾筋膜前叶与肾前融合筋膜之间向内游离达肾门前方。结论 腹膜后气腔可经恰当的建立、扩大与整理后,可形成有序的解剖清晰的手术空间,可顺利进行下一步手术。
  • 摘要:目的:研究肾上腺的确切解剖位置,为腹腔镜肾上腺手术提供解剖入路参考。方法 结合采用尸体解剖、影像学研究及腹腔镜手术研究。包括断层标本解剖及观察1例;新鲜冰冻尸体标本手术解剖研究3例(左侧模拟腹腔镜左肾游离手术解剖,右侧模拟开放肾游离手术解剖);CT/MRI肾、肾上腺平扫+三维重建影像学研究25例;腹腔镜手术包括肾上腺切除术、肾切除术、肾癌根治术、肾囊肿去顶术、肾盂成形术、输尿管切开取石术临床研究55例,术中摄录像。结果 肾周间隙解剖上分成三个不同的部分即肾上腺间隙、肾筋膜间隙和肾筋膜前叶肾前融合筋膜间隙。肾上腺位于肾周间隙肾筋膜间隙的前内上方的独立的肾上腺间隙内。肾上腺间隙呈三角形,其前界是肾前融合筋膜,后界是膈肌脚及其筋膜、外界是肾筋膜。经腰肌前平面和肾筋膜下平面游离,不需显露肾上极,可直接到达肾上腺。结论 肾上位于肾筋膜腔之外。沿肾筋膜下平面,不需显露肾上极,可直接到达肾上腺。
  • 摘要:目的:研究输尿管筋膜结构,为泌尿外科腹腔镜微创手术提供应用解剖指导。方法 结合采用尸体解剖、影像学研究及腹腔镜手术研究。包括断层标本解剖及观察1例;新鲜冰冻尸体标本手术解剖研究3例(左侧模拟腹腔镜左肾游离手术解剖,右侧模拟开放肾游离手术解剖);CT/MRI肾、肾上腺平扫+三维重建影像学研究25例;腹腔镜手术包括肾上腺切除术、肾切除术、肾癌根治术、肾囊肿去顶术、肾盂成形术、输尿管切开取石术临床研究55例,术中摄录像。结果:肾盂输尿管位于肾筋膜腔内,但肾周脂肪并不包绕肾盂和输尿管。在肾盂和输尿管的周围,有一自肾窦脂肪延续而来的环状脂肪结构呈裤管状包绕肾盂和输尿管,称作肾盂输尿管周围脂肪。在肾盂输尿管周围脂肪的外面,有另一透明的薄层筋膜包绕,此筋膜可称作肾盂输尿管鞘。肾盂输尿管鞘从肾唇和肾窦的交界处发出,包绕肾盂输尿管周围脂肪,并沿输尿管走行向盆腔方向延伸。在肾下极或日第2、3腰椎间水平,肾盂输尿管鞘与腰大肌筋膜愈着,形成输尿管腰肌弯曲。输尿管腰肌弯曲以上的输尿管称作输尿管肾段,可随呼吸过程中肾脏的移动而移动;以下称作输尿管腰肌段,不随呼吸过程中肾脏的移动而移动。输尿管上段结石通常停留在输尿管腰肌弯曲稍上方即L3水平。输尿管腰肌弯曲是输尿管狭窄中的一个重要狭窄且被以往的临床研究所忽略。结论 肾盂输尿管鞘有其独立于肾脏的脂肪和筋膜结构,并因输尿管周围筋膜在L3水平与腰大肌筋膜固定而形成腰肌弯曲。输尿管腰肌弯曲是输尿管的一个重要生理狭窄。到达输尿管不需要显露肾上极。
  • 摘要:目的:研究前列腺尖部的处理和膀胱颈后唇重建技术的改进对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控尿能力恢复的影响。方法 为了避免损伤潴尿神经和EUS肌肉成分,尽量少的切开尿道,紧靠前列腺尖部剪断尿道,确保血管神经束在前列腺尖部分离。行膀胱颈后唇改良的网球拍样成形术,然后吻合尿道和膀胱颈。连续94例临床早期前列腺癌患者被纳入研究,行改良LRP(第1组),并与以前的54例行标准LRP(第2组)相比较。拔除尿管后不使用或24h内只使用一块尿布被认为恢复控尿功能,在术后拔除尿管后第3天、第30天和第90天进行观察。结果 两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出血量和切缘阳性率相近。在第1组病人中,拔尿管后第3天、第30天和第90天分别有63例(68﹪)、80例(85﹪)和89例(95﹪)病人恢复控尿功能。在第2组54例病人中,则分别为25例(27﹪)、35例(38﹪)和67例(72﹪)。结论 腹腔镜下前列腺尖部的处理和膀胱颈后唇重建技术的改进能简化保留控尿功能的前列腺癌根治性切除术的手术步骤,加快术后患者控尿功能的恢复。
  • 摘要:目的:后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手术效果好等优点,本文探讨后腹腔镜技术在先天性上尿路梗阻修复重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该科于2003年2月至2006年4月对55例先天性上尿路梗阻患者在后腹腔镜下进行修复重建手术治疗。包括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42例,先天性巨输尿管症8例,腔静脉后输尿管3例,先天性马蹄肾并肾积水2例。男35例,女20例;年龄5~69岁,平均(31.4±4.2)岁。双侧梗阻12例,左侧18例,右侧25例。合并血尿15例、肾结石10例、尿路感染21例、触及腰腹部肿块12例。B超提示患肾集合系统分离2.1~6.5 cm,平均(3.9±0.8)cm。结果 55例手术均获成功,无1例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60~260 min,平均(160±8.6)min;术中出血量40~120mL,平均(65±5.4)mL;术后住院时间2~13 d,平均(6.4±3.2)d;49例获得随访,随访率89.09﹪,随访1个月~5年,平均(17.5±4.3)个月。术后2周~3个月拔除输尿管双J导管。术后3个月或6个月行IVP检查,吻合口均无狭窄,肾积水明显减轻或消失,B超患肾集合系统分离1.1~2.7 cm,平均1.5cm,较术前明显改善。2例造影显影较差,改用MRU检查示肾积水明显减轻。所有患者临床症状消失,影像检查示肾积水减轻,连接部梗阻无复发。结论 腹腔镜下进行先天性上尿路梗阻性疾病的修复重建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的优点,能起到与开放性手术同样的治疗效果,对大部分该类疾病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 摘要:目的:研究经腹腔腹腔镜手术的解剖标志和游离技术。方法 结合采用尸体解剖、影像学研究及腹腔镜手术研究。包括断层标本解剖及观察1例;新鲜冰冻尸体标本手术解剖研究3例(左侧模拟腹腔镜左肾游离手术解剖,右侧模拟开放肾游离手术解剖);CT/MRI肾、肾上腺平扫+三维重建影像学研究25例;腹腔镜手术包括肾上腺切除术、肾切除术、肾癌根治术、肾囊肿去顶术、肾盂成形术、输尿管切开取石术临床研究55例,术中摄录像。结果 经腹腔人路时,可观察到侧腹膜、结肠融合筋膜、胰十二指肠前后融合筋膜、肾前融合筋膜和肾筋膜。沿降结肠及乙状结肠外侧Toldt线纵形切开腹膜,上达结肠脾曲,下达盆腔。上方腹膜切口继续向上沿脾肾韧带切开直达膈下腹膜。切开腹膜后,可观察到结肠融合筋膜并切开、游离结肠后,可观察到胰十二指肠后融合筋膜并切开,显露肾和肾上腺前方的肾前融合筋膜。切开肾前融合筋膜,可显露肾筋膜前叶和下腔静脉、肾静脉。经此方法逐层切开腹膜后各层筋膜,可快速安全到达肾门和输尿管。结论:按肾前筋膜解剖逐层切开,可以快速安全达到肾门和输尿管。
  • 摘要:目的:探讨如何提高输尿管镜治疗复杂性输尿管末段结石的成功率。方法 本组复杂性输尿管末段结石(指距输尿管开口1cm以内的结石)33例。其中,男19例,女14例;年龄19~68岁。结石大小0.9~2.1 cm,均合并结石上方输尿管扩张及肾积水。麻醉采用腰硬联合,体位取截石位。本组33例均无法直接进镜,其中输尿管开口充血水肿隆起呈火山口样者22例、输尿管开口周围炎性息肉样隆起无法看见开口者6例、输尿管末段与尿道呈近直角者4例、外院先输尿管镜后改开放未取出结石1例。本组通过水泵或加压注水冲开输尿管开口、然后插入导管或斑马导丝引导进镜找到结石29例;通过患侧倾斜、头高脚低位以及同时采用水泵或加压注水冲开输尿管开口、然后插入导管或斑马导丝引导进镜找到结石4例,找到结石后采用9.8F的输尿管镜配合弹道碎石机或钬激光进行碎石治疗。术后均留置双J管,2~4周拔除。结果 本组33例手术均成功,平均手术时间18~110 min。术中发现末段输尿管迂曲6例,输尿管口损伤8例。结论 遇到输尿管开口充血水肿隆起呈火山口样、输尿管开口周围炎性息肉样隆起无法看见开口者,可通过水泵或加压注水冲开输尿管开口,然后插入导管或斑马导丝引导进镜,可提高成功率。遇输尿管末段与尿道呈近直角者可通过患侧倾斜、头高脚低位调整输尿管末段与输尿管镜的夹角,可使插入导管或斑马导丝容易,然后在其引导下进镜可容易成功。如遇病史较长、输尿管扩张明显,应警惕输尿管呈"S"迂曲,此时,结石往往在开口的外上方,术中应在导丝引导下进镜,小心操作勿损伤输尿管。术中如遇输尿管开口或末段损伤,此时不要急躁,可通过加大水压,用导丝试插引导进镜,同时应注意这种情况结石常常在外上方。
  • 摘要:目的:探讨微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取石术(mPCNL)与经皮肾镜EMSⅢ碎石清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 自今年2月至7月底,该院共收治复杂性肾结石病人53例,55侧,结石大小3~6.5cm,其中结石并感染13例。13例结石并感染病人术前经积极抗感染治疗,其中3例需术前微经皮。肾穿刺造瘘引流控制感染。所有病人均采用气管内插管全麻,俯卧位。25例患者采用微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取石术,28例(30侧)采用经皮肾镜EMSⅢ碎石清石术,比较两者在手术时间、用水量、出血量、结石取净率、并发症的发生率方面的不同,评价两者在治疗肾结石方面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结果 所有患者在B超引导下均成功建立微经皮肾穿刺通道及经皮肾工作通道,并行一期碎石取石或碎石清石术。使用微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取石术组:手术时间(150±20)min,用水量(30000±4000)mL,出血量(150±32)mL结石取净率87.8﹪,并发症发生率2﹪。采用经皮肾镜EMSⅢ碎石清石术组:手术时间(110±25)min,用水量(20000±1500)mL,出血量(30±35)mL,结石取净率89.3﹪,并发症发生率2.3﹪。结论微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取石术(mPCNL)与经皮肾镜EMSⅢ碎石清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都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一期结石取净率相近(87.8﹪与89.3﹪)。微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取石术手术时间较经皮肾镜EMSⅢ碎石清石术手术时间长,手术用水量多,但微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取石术较经皮。肾镜EMSⅢ碎石清石术手术出血量少,而并发症方面无明显差异。对感染性结石病人,使用超声碎石+吸附,可以迅速彻底清除结石与脓苔,避免因肾盂内压力过高导致的菌血症或败血症发生,具有较明显的优势。
  • 摘要:目的:探讨膝关节OA患者采用关节镜下清理、刨削和髌外侧减压术与术后,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其表面肌电、等速肌力(BiodeΧ)特征。为膝关节OA关节镜下清理、刨削和髌外侧减压术及其微创手术后康复治疗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方法 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共50例,采用单盲法进行随机抽签分组,分别施行"单纯关节镜下清理术"(A组)和"关节镜下清理术+髌外侧减压术"(B组)术后按照相同的康复治疗计划进行康复训练。
  • 摘要:目的:介绍关节镜辅助下复位及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距骨颈骨折方法并观察其早期疗效。方法 该组共6例分离、移位的距骨颈骨折病人接受了关节镜辅助下复位并经皮穿针空芯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首先,在关节镜下探查并清理骨折断端,对骨折复位后用克氏针临时固定;再经皮穿针用空芯加压螺钉内固定距骨颈骨折部;然后用关节镜和C臂X光机予以证实。术后3个月内不负重,并进行了至少6个月的临床随访,术后随访包括:标准X线照片和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表评分。结果 6例均进行了有效的临床随访,平均12个月(6~22个月)。X线照片证实6例距骨颈骨折均解剖复位,并完全骨性愈合,愈合时间8~12周。随访期间未发生缺血性坏死和创伤性关节炎。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平均94.5分(82~100分)5例优秀,1例良好。结论 关节镜辅助下复位及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距骨颈骨折早期临床效果满意,值得推崇。
  • 摘要:目的:评价关节镜下距下关节融合治疗晚期全关节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6例晚期距下关节全关节结核病人均接受关节镜下清理融合并石膏外固定。14d改为管型石膏固定后,开始部分负重行走。采用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表进行临床随访,并用X线照片判断距下关节融合情况。结果 6例病人得到了平均13个月(9~25个月)的临床随访,全部病例均骨性融合,影像学骨性融合时间平均14.5周。最后AOFAS平均评分为66分。结论 关节镜下清理结合外固定在距下关节全关节结核的治疗中获得了满意的融合率,没有复发和其他并发症。
  • 摘要:目的:研究肾周腹膜后隙的手术解剖平面,为泌尿外科腹腔镜微创手术提供应用解剖指导。方法 结合采用尸体解剖、影像学研究及腹腔镜手术研究。包括断层标本解剖及观察1例;新鲜冰冻尸体标本手术解剖研究3例(左侧模拟腹腔镜左肾游离手术解剖,右侧模拟开放肾游离手术解剖);CT/MRI肾、肾上腺平扫+三维重建影像学研究25例;腹腔镜手术包括肾上腺切除术、肾切除术、肾癌根治术、肾囊肿去顶术、肾盂成形术、输尿管切开取石术临床研究55例,术中摄录像。结果 肾周各层筋膜的存在将腹膜后隙划分为数个筋膜间隙和筋膜平面。相邻筋膜间形成无血管平面如[1]肾旁脂肪外平面(肾旁脂肪浅面与腹横肌筋膜之间的解剖平面)、[2]肾旁脂肪下平面(肾旁脂肪深面与侧锥筋膜之间的解剖平面)[3]肾筋膜后叶侧锥筋膜平面(肾筋膜后叶腹肌部与侧锥筋膜之间)、[4]腰肌前平面(腰方肌膜大肌与肾周脂肪之间)、[5]肾脂肪囊外平面(肾周脂肪外与肾筋膜前后叶之间)、[6]肾脂肪囊下平面(肾包膜与肾周脂肪之间)、[7]肾包膜下平面(肾包膜与肾实质之间)、[8]肾筋膜前叶与肾前融合筋膜间平面、[9]肾前融合筋膜与结肠融合筋膜问平面、[10]肾前融合筋膜与胰十二指肠后融合筋膜问平面、[11]夷十二指肠前融合筋膜与结肠融合筋膜间平面等这些筋膜间平面基本上无血管走行,是一个天然的手术解剖平面。沿着这些平面进行手术解剖,可以更好地避免损伤邻近器官和减少术中术后出血。结论 肾周各层筋膜的存在将腹膜后隙划分为数个筋膜间隙和筋膜平面。经过筋膜平面游离是手术中安全快速手术的理想方法。
  • 摘要: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5年8月至2007年8月B超引导下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20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201例均获得较好疗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B超引导下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手术创伤小,操作简便,疗效满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摘要:目的:探讨悬吊式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和盆腹腔淋巴结切除用于治疗子宫恶性肿瘤的可行性、手术并发症及疗效。方法 对14例子宫恶性肿瘤患者施行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术和盆腔及腹主动脉周围淋巴结切除术,其中子宫颈癌5例(Ⅰa期2例,Ⅰb期1例,Ⅱa期2例),子宫内膜癌9例(Ⅰa期2例,Ⅰb期2例,Ⅰc期1例,Ⅱa期I例,Ⅱb期1例,Ⅲa期1例,Ⅲc期1例)。患者平均46.8岁(27~78岁)。手术时,患者取仰卧位脐轮上或下缘弧形小切口1.2cm,以2把布巾钳钳夹切口两侧皮肤并向上提拉腹壁,以直径10mm的穿刺套管针(Trocar)穿刺进入腹腔,进镜,1枚克氏针从腹白线脐下4cm和耻骨联合上2cm之间穿过,间径10cm,将克氏针两端折弯后固定于牵引弓上,上提腹壁,造成腹腔内一定空间,然后镜下通过穿入下腹两侧的Trocar,进器械操作,其余操作基本同气腹腹腔镜手术。结果 所有手术均在悬吊式腹腔镜下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160min(130~240min),术中出血平均150mL(110~550mL),无1例发生术中并发症,患者术中生命体征平稳。术后平均2.1d肛门排气,无1例发生术后肩部上腹部疼痛。术后每3月随访1次,无复发病例,穿刺器伤口愈合良好,未发生肿瘤细胞种植。结论 悬吊式腹腔镜下施行子宫恶性肿瘤的广泛子宫切除和盆腹腔淋巴结切除术是可行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恢复时间均与气腹腹腔镜相似,因悬吊式腹腔镜手术不用气腹,避免了由于二氧化碳CO2气腹引起的皮下气肿、气栓、高碳酸血症等并发症,不增加腹压,对呼吸和循环功能干涉小,可以减少手术及麻醉的风险,尤其适用于老年心肺功能不佳患者。术后无气体刺激膈肌引起的上腹部和肩部疼痛,显著提高了患者术后的舒适感。并可避免由于气体刺激而引起的肿瘤细胞增值和穿刺器切口种植。
  • 摘要:目的:为了使胃部术后发生胃排空延迟症的病人做出明确诊断;使胃蠕动恢复;探讨纤维内镜在胃排空延迟症病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纤维内镜对18例胃部肿瘤及胃部周围器官肿瘤进行过胃部手术而发生胃排空延迟症的病人进行诊治。结果 有15例在一次检查治疗后胃蠕动恢复,1例治疗两次胃蠕动恢复,两例置营养管。结论 应用纤维内镜检查可确诊胃排空延迟症;通过治疗可使胃蠕动恢复或帮助胃蠕动恢复;可避免再次手术;并具有容易、安全、和无并发症的优点。
  • 摘要:目的:观察无痛胃镜检查对老龄患者的全身影响及安全性。方法 胃镜检查患者160例给予异丙酚和咪唑安定镇静,101例常规操作,比较两组胃镜检查中患者反应和感受、操作时间、观察其清醒时间及检查前、中、后血压、心率和血氧饱和度变化。结果 镇静组患者99.4﹪无不适,而对照组为35﹪(P<0.01)。镇静组患者咳嗽、恶心、呕吐和咽喉不适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镇静组胃镜操作时间为(4.5±1.5)min短于对照组(5.6±1.8)min,(P<0.01)。镇静组患者清醒时间为(1.4±1.3)min,检查中血压、血氧饱和度轻度下降,但均在正常范围,心电监护未发现严重心率失常及明显加重心肌缺血。全部病例均顺利完成检查,无痛苦记忆。结论 老龄患者进行无痛苦胃镜检查是安全的。
  • 摘要:目的:探讨常规十二指肠镜治疗对急性复发性急性胰腺炎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1999年10月至2006年10月31例急性复发性胰腺炎住院患者,进行常规十二指肠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引流术、鼻胰管引流、塑料支架引流,观察其对胰腺炎的治疗作用。术后进行随访0.5-2年。结果 其中14例发现微小病变,占45.16﹪,随访期间胰腺炎未再复发。结论 常规十二指肠镜治疗对急性复发性急性胰腺炎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 摘要:目的:通过纤维结肠镜检查对大肠肿瘤进行定性定位诊断。方法与结果 纤维结肠镜检查2850人次,检出大肠肿瘤762人,总检出率为26.73﹪。恶性肿瘤513人次,占67.32﹪,其中直肠、乙状结肠、横结肠、升结肠、降结肠、盲肠和多源发重复癌分别占恶性肿瘤的57.89﹪、20.41﹪、6.40﹪、5.85﹪、2.90﹪、2.30﹪和4.09﹪;良性肿瘤249例,.占32.68﹪,其中直肠和乙状结肠各占良性肿瘤的60﹪和20﹪。从性质上看,管状腺癌394人次,占67﹪,其余依次为黏液腺癌占18.56﹪、乳头状腺瘤占7.80﹪、印戒细胞瘤占4﹪;炎性息肉171例,占68.67﹪,其余依次为管状腺瘤占12﹪、绒毛状腺瘤占4.20﹪,多发性良性息肉36例,占14.85﹪,大肠家族性息肉病占1.20﹪。结论 从检查结果可以看出大肠肿瘤多位于直肠,乙状结肠、良性病变以及恶性病变在部位分布上有着直接对应关系。结肠息肉是癌前病变之一,顶部糜烂的腺瘤息肉尤易癌变。因此,对良性肿瘤要提高警惕,每一例要进行活检组织学检查明确息肉良性恶性及时治疗良性病变。内镜下高频电灼或手术切除,可阻止癌变。结肠癌术后要定期复查,及时发现癌肿复发及残留结肠的同时异时发生的多源发癌。
  • 摘要: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内镜下诊断及微创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通过内镜表现及行超声胃镜(5--20MHz)或超声微探头(12、20MHz)检查,确诊为间质瘤可能病例53例,其中45例根据病灶大小,位置及超声表现分别行内镜下套扎,EMR等方法切除;结果 53例GIST中,内镜下微创手术治疗45例占90﹪(45/50),其中高频电切除术27例,黏膜切开+高频电切除术5例,橡皮圈套扎术13例。外科手术治疗5例占10﹪(5/50);结论 内镜及超声内镜是诊治胃肠道间质瘤的最佳方法。
  • 摘要:目的:探讨碘-125粒子覆膜支架对恶性食管气管瘘的疗效。方法 在内镜指引下先将食管狭窄部位扩张,根据病变的大小通过治疗计划系统(treatment plan system TPS)计算出放射粒子的剂量,选择合适的特制覆膜粒子支架,按一定规律装上碘-125粒子,对19例食管气管瘘患者进行治疗。内镜直视结合X线,将碘-125粒子覆膜支架置入狭窄部位和瘘口处。结果 19例病人皆1次置入支架成功,无放射粒子脱落,瘘口完全封堵,呛咳症状立即消失。按stooler分级,治疗后13例0级,4例1级,2例2级。病人吞咽困难持续缓解时间3-15个月,平均7.3个月。存活时间4-18个月,平均7.8个月,尚有5例存活。结论 碘-125粒子覆膜支架治疗恶性食管气管瘘的一种疗效好,成功率高,痛苦小,且易于普及的姑息治疗方法。
  • 摘要: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对胆道术后并发症的治疗价值。方法 胆道术后出现各种并发症患者63例,经过ERCP检查明确病因后,对胆管结石者行括约肌切开术(EST)或乳头气囊扩张术(EPBD)取石;对乳头炎性狭窄者行EST或EPBD治疗;对乳头旁憩室压迫肝胰壶腹者行EPBD治疗;对乳头肿瘤和胆管肿瘤者行内镜胆管内支架引流(ERBD)或内镜鼻胆管引流(ENBD);胆管中段狭窄行ERBD;对术后胆瘘者行ENBD治疗。结果 61例(96.82﹪)ERCP成功;未发现胆管内异常3例;胆总管内结石34例,31例内镜下取石成功;乳头炎性狭窄5例,经EST或EPBD治疗1次成功;胆管中段狭窄7例,均行ERBD成功;3例乳头肿瘤和3例胆管肿瘤患者经ERBD或ENBD后黄疸明显减退;胆囊切除术后胆瘘2例,行ENBD后治愈,避免再次手术。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35﹪。结论 ERCP能明确胆道术后的并发症并能有效地进行相应的内镜治疗。
  • 摘要:目的:爆裂性眶内下壁联合骨折整复为眼外伤诊治难点之一,目前主要通过下睑缘皮肤入路联合内眦部皮肤切口入路、结膜入路等进行手术修复,但均存在手术创伤大、颜面部皮肤瘢痕、术野暴露不佳、操作盲目、并发症多、眶内组织松解及骨折整复欠彻底、效果欠佳等缺点。本项目探讨一条新的手术径路--鼻内镜下经筛径路联合下睑缘皮肤径路进行爆裂性眶内下壁联合骨折整复的可行性及优越性。方法 常规下睑睫毛缘下皮肤切口入路暴露眶下壁骨折部位,还纳嵌顿或疝入的眶内组织。如还纳困难,采用经鼻内镜下柯-路氏入路进入上颌窦,上顶下拉,彻底松解与还纳嵌顿组织。然后,采用鼻内镜微创技术常规切除钩突、前后组筛窦,仔细清除筛窦内炎性组织及游离碎骨片,鼻内窥镜直视下观察眶内侧壁骨折大小、形状、位置及眶内组织筛窦疝人情况;自下睑缘皮肤切口在内窥镜直视下向内侧壁潜行分离,松解与还纳嵌入筛窦的眶内组织及眼外肌;最后,将H A复合体自下睑皮肤切口处在内窥镜直视下植入骨折缺损处修复骨折缺损。如矫正不足则增加充填材料,使眼球突出度较对侧眼过矫1~2.5 mm。术后第2天开始眼球运动训练,术后第7~10天鼻内镜检查鼻腔筛窦黏膜。如同时合并鼻中隔偏曲,同期进行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结果 自2006.10~2007.8月共治疗8例,其中2例患者同期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反应极轻。随访36月,5例伴随复视者术后4例全部消失,1例第一眼位消失,下转及外下转时轻度复视。6例眼窝内陷者全部矫正满意,术眼眼球突出度增加2.5~5.3 mm,平均(3.2±0.8)mm,术眼与健眼眼球突出度基本对称,眼球突出度差为1.7~1.0 mm,平均(0.7±0.3)mm。术后均无眶内感染、出血、视力下降、鼻部通气障碍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鼻内镜下经鼻窦入路联合下睑皮肤入路整复爆裂性眶下壁并内侧壁骨折具有不遗留明显皮肤瘢痕、手术创伤小、直视下操作、视野清晰、人工材料植入顺利准确、并发症少、安全可靠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 摘要:目的:探讨鼻中隔矫正术失败而行内镜下鼻中隔修正手术的技术方法。方法 对1997.4-2006.4鼻中隔矫正术失败的39例患者进行鼻内镜检查,根据患者鼻中隔偏曲的部位、程度,原有软骨及骨质的残留状况,在内镜下采用2种不同的手术切口(径路)进行手术:1)对10例鼻中隔前下端偏曲,1例低位偏曲和14例高位偏曲的患者采用鼻中隔前端"C"形切口:2)对12例鼻中隔后端偏曲和2例高位偏曲患者,在偏曲部位的前方作小弧形切口;必要时辅助电钻或骨锉进行手术。结果 39例患者均获满意矫正,鼻中隔偏曲引起的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随访6~24个月,无一例出现鼻中隔穿孔、鞍鼻、鼻腔粘连等并发症。结论 内镜下鼻中隔修正手术针对不同的临床特点选择正确的手术方法,可获满意效果,是一种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失败进行补救行之有效的方法。
  • 摘要:目的: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胆管损伤的防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402例LC中9例(0.63﹪)胆管损伤的发生原因和处理方法,提出预防该并发症的体会。结果 9例胆管损伤中,3例胆总管完全横断;1例左右肝管完全横断;1例右肝管部分断裂;2例胆总管穿孔;1例钛夹夹闭胆囊动脉时误夹右肝管致其不完全梗阻;1例胆囊管上钛夹时误刺胆总管,术中未发现。分别行胆/肝总管或右肝管对端吻合术、胆肠吻合术、胆总管穿孔修补术及胆总管引流术,除1例因并发呼吸窘迫综合征死亡,其他均康复。结论 强调熟炼解剖Calot三角,恰当掌握LC的适应证,提高胆囊管分离技术,警惕胆管畸形变异,必要时放置肝下间隙引流管及果断决定中转开腹等,可有效减少LC胆管损伤的发生率。
  •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内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手术方式及年龄的关系。方法 利用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碎石网篮来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结果 207例术前诊断胆总管结石先行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再行LC;23例LC术后发现胆总管结石行EST。全部病例治愈。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先行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再行LC,具有明显的优势,无明显年龄限制。
  •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多脏器联合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37例腹腔镜多脏器联合手术的临床资料,其中双侧精索静脉曲张高位结扎术28例,LC联合肝囊肿开窗术15例,LC联合胆总管探查术23例,LC联合肝血管瘤切除术12例,LC联合阑尾切除56例,LC联合消化性溃疡穿孔修补术20例,腹腔镜消化性溃疡穿孔修补联合LA24例,LC联合精索静脉曲张高位结扎术20例,LC联合附件手术8例,LA联合附件手术31例。结果 237例腹腔镜多脏器联合手术2例中转,其余235例均获成功;3例术后出现并发症,1例术后胆漏,1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1例术后右下腹炎性包块,均保守治疗痊愈出院。结论 腹腔镜多脏器联合手术能够安全、有效、经济地处理多种腹部疾病、使患者能够充分享受微创外科手术的优越性,在基层医院也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纤维胆道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05年4月-2007年1月我院应用腹腔镜纤维胆道镜联合施胆总管探查取石术29例临床资料。结果 29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120.0-240.0)min,平均150min。术后24h下床活动并进流食。术后住院4-13天,平均6天。术后7周胆道镜复查无异常拔除"T"管。无胆道残留结石及胆总管狭窄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合理应用腹腔镜纤维胆道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治疗效果肯定,可以达到安全,有效,微创的目的。
  • 摘要:目的:探讨用腹腔镜下经胆囊管纤胆镜探查取石术治疗继发性胆总管结石。方法 1998年8月至2006年12月,选择性对30例胆囊结石合并继发性胆总管结石行腹腔镜下经扩张的胆囊管纤胆镜探查取石术,胆囊管较细、取石困难的沿胆囊管向胆总管斜纵向切开,取净结石后腔内缝合。结果 6例胆道探查阴性,24例有胆总管结石,全部取净,取净率为100﹪。手术时间60-220分钟,平均105分钟。无胆漏、腹膜炎等并发症发生。随访0.5-5年,平均3年,无残余结石和胆道狭窄等并发症。结论 腹腔镜下经胆囊管纤胆镜探查取石术是微创治疗胆囊结石继发性胆总管结石的理想手术方式,是安全可行的。
  • 摘要: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在右中叶不张病因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005年至2007年7月右中叶不张患者65例经纤支镜检查及结果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以中老年多见。炎症43例,占66.2﹪;肿瘤9例,占13.8﹪;结核4例,占6.1﹪;其他9例为痰栓、血块、异物阻塞或外压等改变。结论 纤支镜对右中叶不张病因诊断有较高准确率,并可及时清除痰栓、机化血块、异物。
  • 摘要:目的:评价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替代胸腔镜对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方法 42例胸腔积液患者在局麻下用纤支境行开放式胸膜检查术,全面检查胸膜腔和肺,并在电视直视下取病变组织行病理检查。结果 42例胸腔积液患者中胸膜间皮瘤3例,肺癌胸膜转移19例,胸膜结核9例,结节病1例,非特异性炎症6例,确诊率为90.5﹪。术后皮下气肿1例,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胸痛,自然缓解,未出现发热现象。结论 局麻下行纤支镜代胸腔镜检查创伤小,诊断率高,操作安全、简便,并发症少,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 摘要:目的:探讨可回收呼吸道支架置人技术及其在气道良恶性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 可回收呼吸道支架(RFMS)由Z型不锈钢骨架及双层覆盖硅酮膜构成,经X线或支气管镜引导由专用放置器置入。14例气道病变患者接受该技术治疗:男10例,女4例,年龄(54.73±17.59)岁,气道狭窄原因包括支气管内膜结核、淀粉样变、气管切开、汽管软化症、气道恶性肿瘤。使用圆柱型支架13例、L型支架1例。结果 11例于支架释放后膨胀良好、呼吸困难即刻明显缓解。1例纵隔巨大肿瘤压迫气管下段及右主支气管者呼吸困难于支架放置后有所缓解;2例支架放置过低,在往上调整位置时由于力度掌握不佳导致调整后位置过高,予以回收后重新放置成功;2例气管上段狭窄于放置后出现咽痛;3例痰多;其余2例无诉不适。4例成功回收:淀粉样变1例、气管切开2例、左主支气管内膜结核1例;支架最长留置时间3个月。1例纵隔巨大肿瘤压迫气管下段及右主支气管者于2周后自动出院失访;1例小细胞肺癌同时行气管+右主支气管L型支架放置术及化疗,术后并发下呼吸道真菌感染、支架表面伪膜形成;4例恶性肿瘤于支架放置后2~5个月死亡;1例气管恶性肿瘤随访5个月左右,死于其他疾病;其余病例均在隋访中所有病例均未发现再狭窄,最长随访时间12个月。结论 RFMS是一种放置方便、安全的呼吸道支架,具有适应症较广、可回收、再狭窄发生率低的优点。
  • 摘要:目的:探讨女性肺癌支气管镜下特征及临床特点的变迁。方法 对729例女性肺癌患者支气管镜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中年组检出数最多(56.9﹪),其次是老年组(28.5﹪),青年组较少(14.0﹪);主要的病理类型分别为腺癌(42.8﹪)、鳞癌(23.9﹪)和小细胞癌(19.2﹪),随着年份的增加三大主要病理类型的检出例数均逐渐增多;好发于右肺(P<0.05),上叶多于下叶(P<0.05);支气管镜下表现以直接征象为主(92.0﹪),腺癌患者支气管镜下表现以浸润性改变为多(P<0.05),鳞癌和小细胞癌镜下表现均以增生性改变为多(P<0.05);肺不张对应的镜下表现以增生性改变为主(P<0.05),胸腔积液对应的镜下表现以浸润性改变为主(P<0.05)。结论 支气管镜检查是诊断女性肺癌的重要手段,提高对女性肺癌认识和警惕,借助支气管镜检查有助于早期明确诊断。
  • 摘要:目的:研究局麻下内科胸腔镜术中心脏并发症危险因素,并探讨相应对策。方法 监测15例接受开放式胸腔镜术患者前术中血压、心率、动脉血气指标(pH值、PaO2、SaO2、BE、PaCO<'2)、脉搏氧饱和度(SpO2)ECG及非术侧卧位肺功能,Logistic回归分析心脏并发症危险因素。结果 15例患者中有10例术中出现一次性ECG变化:术中S-T段较术前升高或降低≥0.1mV出现室性早搏≥5次/min,皆呈一过性,其中9例发生于术中前30min内;发生ECG变化者术前及术中心率、血压、心肌耗氧指数(收缩压×心率)、SpO2、血气指标与未发生者无明显差异(P>0.05);术中胸腔内吸引及疼痛与心脏并发症的发生无相关性(P>0.05),不是心脏并发症的危险因素(P>0.05);发生心脏并发症者术中非术侧卧位VC、VC占预计值﹪、FEV1比未发生者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心脏并发症的发生与术中VC<1.0L、FEV1<0.5L高度相关(P<0.05)。结论 内科胸腔镜术中ECG变化多为一次性,但对于心肺功能差者应提高警惕;术中疼痛和胸腔内吸引不是内科胸腔镜术中心脏并发症危险因素;内科胸腔镜术中心脏并发症的发生与患者术中肺功能降低有关,术中VC<1.0L、FEV1<0.5L时心脏并发症可能性增加。
  • 摘要:目的:探讨鼻内镜鼻颅底手术的方法与疗效。方法 鼻内镜鼻腔入路手术治疗20例患者,其中额筛窦囊肿7例,蝶筛囊肿3例,脑垂体瘤2例,蝶窦霉菌病2例,蝶窦息肉2例,颅咽管瘤1例,颅底巨大神经纤维瘤1例,脑脊液漏1例,鼻咽纤维血管瘤1例。结果 额筛、蝶筛囊肿、蝶窦霉菌病、蝶窦息肉治愈、脑脊液漏修补治愈、脑垂体瘤、颅咽管瘤、鼻咽纤维血管瘤一次性全切,颅底巨大神经纤维瘤部分切除,1例脑垂体瘤术后出现短暂的多尿现象,经保守治疗恢复正常,未出现其他并发症。结论 经鼻内镜鼻颅底手术优点为:微创、无面部切口,视野清晰放大,操作简单,安全有效,恢复快。不足是,单手操作:内镜容易被血液污染,出血较大时,手术操作有一定困难。另外,应严格选择病人,掌握适应证。
  • 摘要:目的:评价针式胸腔镜在手汗症胸交感神经切断术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60例中重度手汗症患者随机分为A组(常规胸腔镜组)和B组(针式胸腔镜组),每组各30例,分别采用常规胸腔镜和2mm针式胸腔镜进行了胸交感神经干切断术,术中通过手掌温度和血流量监测判断手术成功与否。比较两组手术疗效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手术顺利,术毕患者手掌多汗的症状立即消失,两组手术操作时间、气胸发生率、术后代偿性多汗发生率、复发率无显著性差异;术后切口疼痛评分、恢复时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针式胸腔镜胸交感神经干切断术治疗手汗症的疗效和安全性与常规胸腔镜相同,但创伤更小、患者满意度更高。
  • 摘要:目的:探讨肺不张支气管镜下特点与临床各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359例肺不张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支气管镜下表现。结果 (1)1359例患者经支气管镜等检查明确病因1294例,支气管镜总诊断率为95.2﹪,其中肿瘤确诊率为85.9﹪;(2)男性、中老年或重度吸烟肺不张者中最多见的镜下表现是腔内菜花样肿物,女性、青年或不吸烟肺不张者则以管腔瘢痕狭窄闭塞为主;(3)腔内菜花样肿物多见于双上叶,左上叶明显多于右上叶;脓性分泌物者以右中叶居多;(4)镜下表现为菜花样或息肉样肿物者多提示为肿瘤(74.5﹪),其中又以鳞癌居多(55.4﹪);而表现为瘢痕狭窄或闭塞者多为结核(80.6﹪),脓性/稀薄或血性分泌物者则多为炎症表现(92.9﹪)。结论 支气管镜是一种明确肺不张病因的重要手段。不同年龄、性别、吸烟量和病理类型肺不张者支气管镜下表现各异。
  • 摘要:目的:探讨内科胸腔镜对疑难性胸膜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内科胸腔镜检查结果及临床分析。结果 36例不明原因的胸膜疾病患者,通过内科胸腔镜检查,确诊阳性率达97.2﹪,其中肺癌胸膜转移17例,恶性胸膜瘤3例,结核性胸膜炎5例,慢性炎症1例。肺癌胸膜转移、恶性胸膜间皮瘤及结核性胸膜炎确诊率达100﹪。结论 我院疑难性胸腔积液首要病因为肿瘤,其次为结核。内科胸腔镜检查对不明原因的胸腔积液的病因诊断是一种易操作、较安全的诊断方法,其阳性率高,无严重并发症。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