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基层医药》 >经鼻间歇正压通气与气管插管同步间歇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与安全性比较

经鼻间歇正压通气与气管插管同步间歇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与安全性比较

         

摘要

目的探讨经鼻间歇正压通气与气管插管同步间歇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60例新生儿科住院治疗的RDS且需要呼吸支持的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气管插管同步间歇正压通气组(SIPPV+VG组)和经鼻间歇正压通气组(NIPPV组),每组30例。两组患儿均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替代治疗,并记录呼吸支持0 h、12 h、24 h、72 h吸入氧浓度(Fi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分压(PaO2)、平均气道压(MAP)、血氧饱和度(SaO2),计算P/F(PaO2/FiO2)、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a/APO2),并分析两组间治疗后的疗效与安全性。结果两组间0 h、12 h、24 h、72 h后MAP、FiO2和P/F(PaO2/FiO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53.247、187.385、376.587、128.509、430.276、259.507,均P<0.05),且0 h分别与12 h、24 h、72 h的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aO2、SaO2、a/APO2在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732.756、987.835、796.37、683.508、735.375、679.509,均P<0.05),且0 h分别与12 h、24 h、72 h的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VAP和气漏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0.021)。结论两种方法均能有效提高NRDS患儿氧合状态、促进气体交换功能,NIPPV法可进一步减少VAP、气漏的发生率,是临床上首选的无创机械通气方法 。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