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电离辐射抑制海马区神经发生与放射性脑损伤认知损害的关系

电离辐射抑制海马区神经发生与放射性脑损伤认知损害的关系

         

摘要

目的研究放疗后海马区神经发生与小鼠放射性脑损伤认知损害的关系。方法 10d龄C57BL/6J小鼠24只给予10Gy6MVX射线全脑照射,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放射性脑损伤模型的建立。在照射后不同时间点(0.5、3、6、12、24、48、72h,1、2、4、8、16、24周),取脑组织标本进行HE染色,观察海马区神经细胞的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双皮质蛋白(DCX)、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标记海马区神经发生水平,ED1标记小胶质细胞激活情况,TUNEL标记海马区神经细胞凋亡情况。采用Real-timePCR法检测脑组织TNF-α、IL-1β表达水平的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照射后不同时间点血浆TNF-α水平的变化。结果照射后急性期表现为间质水肿,炎性细胞浸润,海马区齿状回神经细胞逐渐出现变性、坏死、凋亡,慢性期间质水肿消退,炎性细胞减少,海马齿状回出现细胞再生呈极性分布。受照后各时间点,DCX阳性细胞和PCNA阳性细胞较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减少(F=4.9~12.5,5.2~15.7,P<0.05),受照后ED1阳性细胞较对照组增多(F=20.8,P<0.05)。TUNEL标记凋亡神经元在放疗后6h可见,于48h达到峰值(F=15.1,P<0.05);照射后0.5h,γ-H2AX焦点形成达到高峰(F=18.4,P<0.05),后逐渐减少。照射后脑组织TNF-α和IL-1β表达较对照组均有所增加(t=16.3、12.7,P<0.05);血浆TNF-α照射后3h开始升高,至1周达到峰值(F=10.5,P<0.05),随后逐渐降低。Morris水迷宫实验照射组和对照组相比,照后1、2、3d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随着时间的延长,4、5、6d照射组躲避潜伏期较对照组延长(F=7.01、8.17、4.22,P<0.05)。结论 10Gy全脑照射后,建立放射性脑损伤模型,发现海马区神经发生受到抑制和小胶质细胞激活可能是小鼠放射性脑损伤认知损害产生的原因之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