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卒中杂志》 >自发性颈动脉夹层相关缺血性卒中颅内缺血病灶分布特征与受累血管节段的关系研究

自发性颈动脉夹层相关缺血性卒中颅内缺血病灶分布特征与受累血管节段的关系研究

         

摘要

目的本研究自发性颈动脉夹层涉及自发性颈总动脉分叉夹层(spontaneous common carotid artery bifurcation dissection,sCCABD)及自发性颈内动脉夹层(spontaneous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dissection,sICAD),对与此相关的缺血性卒中颅内缺血病灶分布特征与受累血管节段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连续入组2014年12月1日—2021年11月15日住院的sCCABD及sICAD相关缺血性卒中患者,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既往病史、影像学特征等信息。将患者分为颅内无梗死病灶组、单发梗死病灶组和多发梗死病灶组3组,比较不同组患者的影像学特征、受累血管部位及节段数等的差异。结果研究纳入sCCABD及sICAD相关缺血性卒中患者17例,其中无梗死病灶组2例,单发梗死病灶组4例,多发梗死病灶组11例。无梗死病灶组夹层发生于C1升段(2例)、C2段(1例)、C3段(1例)、C4段(1例),单发梗死病灶组夹层在C1升段(5例)最多见,多发梗死病灶组夹层多发生于C1升段(5例)和C3段(5例),C2段(4例)、C1球部(3例)和C4段(3例)次之,颈总动脉分叉(1例)和C5段(1例)最少。脑梗死灶分布模式:单发梗死病灶组表现为区域性梗死(2例)、局部梗死(1例)、深部较大梗死(1例);多发梗死病灶组以内分水岭梗死(4例)、区域性梗死(3例)最多见,局部梗死(2例)、深部较大梗死(2例)次之,浅表小面积梗死(1例)、深部较小梗死(1例)最少。结论本研究sCCABD及sICAD相关缺血性卒中患者以多发脑梗死居多,血管夹层多发生于C1升段和C3段,C1球部、C2段和C4段次之,颈总动脉分叉和C5段最少,球部可以受累或闭塞,颅内缺血病灶的多少与受累血管节段数量间的关系还不明确,还需进一步积累病例深入探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