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重度主动脉瓣狭窄合并室间隔肥厚的外科治疗

重度主动脉瓣狭窄合并室间隔肥厚的外科治疗

         

摘要

目的 总结18例重度主动脉瓣狭窄合并室间隔肥厚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8例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临床资料。男7例,女11例;年龄42~58岁,平均(50.4±4.2)岁。术前均经超声心动图确诊为主动脉瓣重度狭窄,主动脉瓣口面积(0.57±0.11)cm2,心功能(NYHA分级) Ⅱ级4例,Ⅲ级9例,Ⅳ级5例。其中合并主动脉瓣轻度关闭不全者8例,二尖瓣轻到中度关闭不全者4例,中重度关闭不全者2例,升主动脉扩张者3例(升主动脉内径&4.5 cm),房颤1例。室间隔厚度(15.82±2.04)mm,左心室后壁厚度(14.04±1.28)mm,室间隔厚度与左心室后壁厚度比值(IVS/LVPW)1.12±0.91,左心室流出道内径(19.01±1.74)mm,跨瓣压差(102±8.40)mmHg(1 mmHg=0.133 kPa),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0.49±0.05,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53.33±4.00)mm,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27.11±1.99)mm,左心室重量指数(277.1±37.3)g/m2。所有患者均在全麻常规体外循环下行主动脉瓣置换(AVR)同期室间隔部分切除术,同期行二尖瓣成形2例(置入人工瓣环),升主动脉成形2例,升主动脉包裹1例。术中记录患者体外循环、主动脉阻断,术中除颤次数及置入瓣膜型号,术后并发症,定期随访,分析术前、术后不同时间的各指标变化。结果 全组手术无死亡,应用临时起搏器2例,经药物治疗后分别于术后第3、6天恢复窦性心律,去除临时起搏器,余患者恢复良好。术后1周复查超声心动图,所有患者人工瓣膜功能良好,2例二尖瓣微量反流。跨瓣压差、左心室流出道内径、心功能分级、室间隔厚度、瓣口面积、左心室质量指数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LVEF、LVEDD、LVESD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后,LVEF及LVEDD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度主动脉瓣狭窄合并室间隔肥厚行部分室间隔肌肉切除是AVR过程中一个简单的附加程序,并不增加手术风险且效果显著,利于术后左心室恢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