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3-35岁健康男性自然行走时足底压力的特征与变化

3-35岁健康男性自然行走时足底压力的特征与变化

         

摘要

背景:人体的足底压力特征可以有效反映足的结构、功能、力学特点、身体姿势控制状况等问题,年龄是影响正常人足底压力特征的重要因素.目的:以3-35岁健康男性自然步态下足底接触时间、压力冲量、接触面积、压强峰值、压力峰值等参数,分析3-35岁健康男性足底压力特征的差异性与变化趋势.方法:选取200名健康男性作为研究对象,3-6岁学龄前儿童组(A组)、7-12岁学龄儿童组(B组)、13-18岁少年组(C组)、19-25岁青年组(D组)、26-35岁壮年组(E组),每组40人.采用比利时foot scan USB足底压力检测系统对5组受试者自然步态下的足底压力进行检测,观察足底动态接触时间、压力冲量、接触面积、压强峰值、压力峰值.研究方案的实施符合燕山大学对研究的相关伦理要求,所有受试者及家属均对试验过程完全知情同意.结果 与结论:①足底接触时间:在第1趾骨、第1-5跖骨、足跟内侧和足跟外侧区域随年龄增长显著增加(P<0.05);②足底最大压力冲量:主要分布在第1趾骨、第1、3跖骨区域,最小压力冲量分布在足弓内侧区域;足底第1趾骨、第1-4跖骨、足跟内侧与足跟外侧区域压力冲量随年龄增长显著增加(P<0.05);③足底接触面积:在第1趾骨、第1-4跖骨、足跟内侧和足跟外侧区域随年龄增长显著增加(P<0.05);④足底压强峰值:在第1-4跖骨区域A-D组显著增加(P<0.05),在E组显著减少(P<0.05);第1、5跖骨、足跟内侧与足跟外侧区域压强峰值呈波动趋势,足底最大压强峰值集中在第1-3跖骨;⑤足底压力峰值:在第1-4跖骨区域随年龄增长显著增加;第5跖骨、足跟内侧与足跟外侧区域呈波动趋势;第1-5趾骨、足跟内侧和足跟外侧区域在A-C组显著增加,在D和E组显著减少;B-E组在双足所有区域压力峰值均显著高于A组(P<0.05).提示:随年龄增长,3-35岁健康男性自然步态下足底接触时间延长,足底接触面积最大部位由第1趾骨转移到足跟内侧;随足部发育,足的承重部位呈现前重后轻趋势,前足足底压力参数增加,足底承受压力、冲量、压强最大部位集中在第1-3跖骨.因此针对学龄前儿童至壮年时期足底压力参数变化特点,选择相应的鞋进行日常生活与锻炼,可以有效预防足部损伤.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