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华血管外科杂志》 >即穿型人工血管内瘘与普通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内瘘的系统回顾与meta分析

即穿型人工血管内瘘与普通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内瘘的系统回顾与meta分析

摘要

目的比较即穿型人工血管内瘘与普通PTFE(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内瘘的通畅率及相关并发症风险。方法通过检索MEDLINE,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纳入到2020年3月为止发表的关于即穿型人工血管和普通PTFE人工血管对比研究的文章,提取初级通畅率和次级通畅率以及感染发生、假性动脉瘤形成以及随访过程中的死亡人数进行meta分析。根据结果的异质性,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本次研究共计纳入10篇文献,其中随机对照研究2篇,观察性研究8篇,共1069条人工血管植入。分析结果显示即穿型人工血管与普通PTFE人工血管相比12个月初级通畅率(HR=1.075;95%CI:0.871~1.327,P=0.501),18个月初级通畅率(HR=1.127,95%CI:0.0.910~1.395,P=0.273),24个月初级通畅率(HR=1.079,95%CI:0.0.793~1.470,P=0.628),24个月次级通畅率(HR=1.474,95%CI:0.901~2.412,P=0.122),感染发生例数(OR=1.204,95%CI:0.765~1.896,P=0.423)以及死亡人数(OR=0.929,95%CI:0.567~1.515,P=0.76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2个月次级通畅率(HR=1.427,95%CI:1.048~1.944,P=0.024)和18个月次级通畅率(HR=1.531;95%CI:1.128~2.079,P=0.006)方面,普通PTFE人工血管高于即穿型人工血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假性动脉瘤发生率(OR=0.361;95%CI:0.138~0.943;P=0.038)方面,普通PTFE人工血管高于即穿型人工血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即穿型人工血管内瘘与普通PTFE人工血管内瘘相比,虽然在并发症风险上,发生假性动脉瘤的几率更低,但两种治疗方案在24个月使用过程中通畅率没有明显差异,均是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案。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